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分析

2021-12-31沈丽娟

科学咨询 2021年8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创设

沈丽娟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香槟湖小学 江苏常州 213000)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素质教育是核心,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都会产生直接且深远的影响。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当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提出有趣、新颖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身体素质,使其能够成长为满足社会需求的现代化人才。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

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仅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也是提升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都将课堂教学变成学生的自由活动,未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教学。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其他方面并未得到有效发展。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要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在体育课堂中逐渐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还会影响到其日后的成长与发展。

(二)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学生间会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同一个体育项目,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在教学时,应重视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根据个人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逐步增强学生对体育学科的热爱之情,这样还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学生自我创造能力、发展能力的同步提升。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充足的体育知识、基本技能,还要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想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营造出和谐、友爱、轻松的体育课堂。在这样的体育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全身心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教学活动中。例如,在进行跳远教学时,教师会先为学生讲解跳远的技巧和技术要领,同时讲解注意事项,之后再进行自由活动。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闷,难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无法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稳步提升。此时,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的角度开展多样化的趣味比赛,更快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各小组采用跳远接龙的方式参与比赛,最快且动作最为标准的小组可获得一定的奖励。教师需要为学生认真讲解比赛规则,规范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出场顺序。利用趣味比赛的方式,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还能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创设情境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

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要认识到体育课堂是学生参与体验的重要场所,需要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1]。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自由想象、充分发挥的空间,使其能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小学阶段的学生非常喜欢有趣的故事,教师在教学时可利用这一点,带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创设出故事情境,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开展蛙跳训练时,教师可在上课时为学生讲述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在一个美丽的地方,住着一位美丽的公主,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只为欣赏一下公主的盛世美颜。某一天,一只正在旅行的青蛙路过,听到路人说美丽的公主在河对岸赏花,青蛙也想看看这位公主到底有多么的美丽。所以他决定踩着荷叶去河对面看看公主。之后,教师可以将自己当成童话里的公主,学生需要扮演小青蛙的角色,运用该节课学习的蛙跳跳到河的对面。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可以产生较强的参与欲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应用该节课学习的技能。之后,教师需要提出一些要求,在学生跳跃的路上放置一些障碍物,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思考如何在不碰到这些障碍物的情况下,顺利跳到河对面。学生可采用独立思考的方式,也可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分享各自的想法,寻找多样化的过河方式,真正将自己融入角色,从而更快更好地完成训练。

(三)运用提问的方式锻炼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是一门艺术,也是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2]。教师应当不断优化和完善提问环节,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思考,真正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可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如:同学们,你们喜欢篮球吗?知道哪些篮球明星呢?篮球如何才能直线运动呢?你能否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呢?教师需要给予学生锻炼和测试的机会,使其验证各自的想法。出现问题后,学生也会积极思考和分析。之后,教师需要继续提出问题:刚才同学们都经过测试,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是不是篮球无法随着你们一同前进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有的学生认为是自己拍的力度不够,有的学生认为是自己拍的位置不对。此时,教师就可为学生认真讲解直线运球的相关技能和方法,再带领学生一起训练。将问题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深入思考与分析。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设疑是一项非常重要且不可缺少的环节,问题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动力,还能使其逐渐突破思维模式的束缚[3]。例如,在进行跑步教学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接力跑吗?怎么才能找到接力跑的最优距离呢?如何才能利用这些知识获取胜利呢?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最优距离是50米,有的学生认为是200米。此时,教师可带领学生绕操场一周,并告诉学生标准操场的一周是400米,之后再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接力跑的结尾方式,有的学生认为可以采用鼓掌的方式,有的学生认为可以采用拥抱的方式,也有的学生认为挥舞接力棒是最帅气的姿势。这些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但这一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4][5]。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当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无论学生所说的答案是否正确,教师都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其能够从更多新颖的角度进行思考,提出更具创造性、创新性的答案。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上课时,教师需要活跃课堂氛围,创设趣味情境,提出多样化问题等,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能力创设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培养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