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古时期对医学功能的认识

2021-12-31任渝燕

科学咨询 2021年8期
关键词:成仙松脂巫术

任渝燕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西双版纳 666100)

中国古代的医学观念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而表现出与西方医学观念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本文对中古时期医学功能加以讨论,得出,古人所认为的医学与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医学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相较而言,古人的医学内涵要比现代医学宽泛得多。

一、虚拟化的药物

中国古代医学在其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总是离不开巫术与宗教的参与,它们不断影响古人求医的方式和医人的治疗方式。因此,要研究中国古代的医学就离不开对巫术及宗教的探讨。巫术对医学的影响使医学的治疗方式显得光怪陆离,如喝人血以解毒、规定的时间打扫家中规定地点,再配合其他行为动作以达到疗病目的等。关于疾病的巫术治疗前人已有研究,此不赘言。笔者主要探讨巫术对这一时期药物使用的影响。

巫术参与医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使药物的含义有了拓展延伸,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巫化药物出自《山海经》,马伯英在其著作《中国医学文化史》中有较为详细的论述,他主要谈到的巫化药是“不死药”[1]。除了《山海经》中记载中的药物有巫化的现象外,汉唐时期的一些药物也表现出巫化性。如“松脂”,本是一种普通的药物,在汉唐时期的医学中它却具有非比寻常的作用。《外台秘要》卷一九载:“仙经曰,服松脂一年增寿一年,服之二年增寿二年,服之乃至十年增寿十年[2]。”敦煌文献伯二六六六背面载:“妇人产后腹中痛,取松脂乘少许大服之,即差。”葛洪《抱朴子》卷一一《仙药》中有赵瞿垂死服食松脂后病好的记载。《新五代史·郑遨传》记载:“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3]。”

由此可知,在古人的眼中松脂具有长期增寿、疗效迅速、起死回生的作用。正因为它有这样神奇的功效,才使得人们不断追寻。

二、人部药

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观念中人的头发和指甲的特殊作用主要是用来求雨,汉代时人们则认为它们代表忠贞不渝或象征必死的献身精神,魏晋南北朝时则又把其与梦兆和随葬联系在一起。

人部药开始介入医疗之初,并非是作为一种服用药物来使用,而仅仅作为一种治疗的媒介。《史记·鲁周公世家》载:“初,成王少时,病,周公乃自揃其蚤沈之河,以祝于神曰:‘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乃旦也。’亦藏其策于府。成王病有瘳[4]。”早期药书《神农本草经》中并无人部用药的记载,唐代官方修的药书《新修本草》中也没有人部用药的记录。

但在唐代名医孙思邈的著作中却出现了几种与人有关的药物,分别是发髲、乱发、人乳汁、头垢、人屎、人溺[5],这可能与其信奉“天下物类,皆是灵药”的药物观有关。不过把这种人部药发挥乃至扩大到其他类物质做药的是唐代的陈藏器,《证类本草》卷一五《人部》记录了陈藏器《本草拾遗》“人部”的药物:人血、人肉、人胞、妇人裈裆、人胆、男子阴毛、死人枕、夫衣带等[6]。在唐代有把人部药实实在在用于医疗的例子,如《旧唐书·李勣传》载:“(勣)时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太宗乃自剪须,为其和药[7]。”陈藏器的本草药物除了“人部”药物,其他类药物也是无所不包、光怪陆离,如古镜、布针、钉棺下斧声、枷上铁钉,天子耕田三推犁下土、社坛四角土、驴溺泥土、床角四下土、猪槽上垢及土,三家洗碗水、猪槽中水、市门众人溺坑中水、自经死绳、故鱼网、故缴脚布、产死妇人冢上草、孝子衫襟灰、灵床下鞋履等。这里所谓医学用药的内容在现代看来纯粹是“迷信”,但也正体现了这一时期人们受巫影响而对药物抱有更虚拟性的认识。

三、医学与成仙

药物的第一功能是用于治疗疾病,评价药物的标准在现代医学中虽略有不同,但共同点是要有医疗疾病的效果,也就是说医学的最终目的是疗疾。然而古人却有着不同观点,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卷一一《仙药》中云:“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遨游上下,使役万灵,体生毛羽,行厨立至……又曰:中药养性,下药除病[8]。”相似的史料见于《太平御览》卷六六九《道部·服饵上》:“《神农经》曰:‘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又云饵五芝、丹砂、曾青、云母、太一禹余粮,各以单服,令人长生。中药养性,下药除病……仙药之上者丹砂,次者黄金、白银、众芝、五玉、五云、明珠也[9]。”由此可知,古人将医术终极目的看作是“身安命延”,至于祛除疾病反倒是被看作比较次要的目的。

上文中葛洪认为服上药是可以成仙的,同时古人又有“是故食药者,与天地相弊,日月并列”“欲长生无限者,当服上药”的认识。再次肯定通过服食药物可以成仙,这样的药物又被分为了上中下三个不同的品级[10]。“仙药之上者丹砂,次则黄金,次则白银[11]。”这里把丹砂、黄金、白银这样的金属列为服食效果最好的药物的原因是“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12]。”在这种情况下,药物就不仅仅具备医学概念,它包含着令人成仙的神奇效果。

当修仙与药联系在一起时,就不可避免地与医道产生关系。秦汉时期就出现了以长生不死、得道成仙为宗旨的方仙道,并由此诞生了与之相关的方士医学。到晋时葛洪将道教的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礼教相结合,正式建立起一套长生成仙的理论体系,形成了上层士族追求得道成仙的神仙道教。正是因为有可以令人成仙的药物,而研究药物又与医密不可分,进而必须要懂医。另外,懂医之后还可以为修仙的身体祛除疾病,以便更好地达到延年升仙的效果,所以在神仙道下的道家医学仅是把医学作为一种求仙的必备手段。由于受到修行立功德思想的影响,想要立“上功”以备升仙,因而除了以备自疗外神仙道下的医家也著书立说以求救百姓。但就本身而言他们是没有多大兴趣来行医的,因此往往入名山隐居,或炼丹药,或服食,或导引,或辟谷。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首先,在中国古代医学体系中,药物的概念扩大化了,受到巫术的影响把在今人看来不可能具有疗效的东西看作是有神奇疗效的药物。其次,古代的医学认识中人体部位也可以入药并具有神奇的疗效。最后,从药物的功能来看,汉唐时期的医学家认为药物的功能不只是对人的疾病进行治疗。它还有着让人延年益寿、飞升成仙的功能。这些都使得中国古代的医学产生了其独特的魅力,在今天这个古代医学的实用性遭到质疑的时代,研究其对医学独特的理解,能更好地帮助今人加深对中国古代医学的理解。

猜你喜欢

成仙松脂巫术
海绵“成仙”
松树为什么会产生松脂
松树为什么会产生松脂
松树为什么会产生松脂
松树为什么会产生松脂?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寻仙记
神秘的地索拉诺“巫术市场”
国画 久住山林半成仙
《聊斋志异》中的“红杏出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