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女童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31梁东宁
梁东宁
(青海民族大学 青海西宁 810000)
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一些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发展观念相对滞后,思想保守,文化落后,无法跟随社会潮流前进,因此导致贫穷落后,这些地区女性文盲较多,女童更无法接受正规的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封建思想基本消除的今天,这些偏远贫穷的少数民族地区女童受教育问题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重男轻女思想在这些偏远贫穷的民族地区仍有明显的表现,由于父母文化水平低,家庭贫困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认为女孩子读书没有意义,因此导致女童入学率低,男女入学比例不均衡,长此以往,整体受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因此,促使当地政府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视为民族地区发展中的最为重要的问题加以解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以为认真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使民族教育乃至民族地区的发展达到一种质的飞跃。[1]
一、撒拉族女童教育的现状调查
少数民族地区女童教育在我省一直是一个难以彻底解决的教育问题。之所以产生和形成这样的局面,是有着复杂的历史、社会、经济、家庭原因。本文首先对乌兰县及撒拉族完全小学进行概况介绍,然后列出撒拉族女童教育的问题。
(一)乌兰县及河东撒拉族完全小学概况
乌兰县位于青海省中部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柴达木盆地东部,东邻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南与都兰县相连,西接德令哈市,北与天峻县交界;行政上属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管辖。县境东西长216.9公里,南北宽112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12 858.16平方公里。总人口36 555人,有汉族、蒙古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等17个民族。经济相对贫困,教育相对落后。
而本人考察的希里沟镇河东村撒拉族完全小学,学生在册人数只有61人,共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五年级断层无生源),每班人数为十一二名到六七名不等,学生均为撒拉族或回族。全校共12名老师,正式教师8名,三支一扶教师2名,顶岗支教实习生2名。
(二)河东村撒拉族完全小学女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1.入学率低,在校生少
笔者支教于乌兰县河东村撒拉族完全小学。河东村是位于乌兰县希里沟镇的一个小村落,居民绝大多数为撒拉族。这里人烟稀少且贫穷落后,家长的思想封建保守,严重影响女童的入学率,女童入学人数只占总人数的17.4%左右,从而导致在校生少,很多女童都读不到小学毕业,早婚现象较为严重。
2.巩固率低,流失率高
笔者通过观察、查阅学校档案及询问校领导等方式发现在校生人数相对乌兰县其他小学人数偏少。一、二年级一个班十三四人左右,但从三年级开始,人数迅速下降,到五、六年级时几乎没有学生。从这点来看,年级越高,学生的流失率就越高,越普遍,然而在这些辍学的人数中,女生占了大多数。校方为提高巩固率,减少流失率,去家中进行家访,但收效很低。家长不是避而不见,就是拒不配合,甚至胡搅蛮缠,使工作很难继续开展下去。
3.教育环境城乡差别明显
由于乌兰县人口较少,县城只有一所小学以供调查,笔者对乌兰县实验小学进行了走访,在走访过程中,不难发现,对于撒拉族女童入学的问题城乡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该校总共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有四个班,每班大概有四十多名学生,男女比例基本差不多,分布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年龄在7—14岁之间,民族以汉族为主,其中还有蒙古族、撒拉族、藏族和回族等。近三年,撒拉族完全小学撒拉族女生升入六年级的人数不仅少而且升初中的比例明显不高。这与乌兰县实验小学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城乡教育环境的差别特别明显。其根本原因是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
4.撒拉族女童受教育质量低
因办学条件、生活条件和交通条件等因素的严重不平衡,偏远乡村的撒拉族女童教育长期得不到重视,所以师资力量配备就相对薄弱。像河东村撒拉族完全小学,师资力量十分匮乏,学校设施相当简陋,音、体、美等课程因没有相应的设备,也没有专业教师授课而未设。学校甚至因没有专业的英语教师而使学生的英语底子很薄,老师教起来费劲,学生学起来困难,教育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提高。
二、撒拉族女童教育的对策
(一)解决交通问题,改善教育环境
为了使撒拉族女童能够更好地接受教育,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积极出面,解决好以下问题:
首先,加强乡村交通设施的建设。由于乡村离县城较远,道路硬化不好,家长不放心孩子独自骑车去县城上学,这也就成了家长阻止撒拉族女童接受教育的一个借口。所以政府部门应该下决心,花大力气解决城乡交通状况。其次,政府应该施行女童上学优惠政策,给予撒拉族女童一定的教育补助。通过奖励的方式,鼓励撒拉族家庭送女孩子上学。最后,政府部门应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以优惠政策加强乡村学校师资力量的建设。
(二)发展地方经济,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政府和学校应该对家庭贫困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适当解决她们经济上的困难。除了对撒拉族女童免除“学杂费”以外,还能够补贴一些学习用品费。对勤奋好学、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资金上的奖励。[3]
笔者在支教期间,也看到教育局每学年都会资助品学兼优且家庭困难的学生,学校的老师也通过“结对子”、“一帮一”的活动,给家庭贫困的学生予以帮助,而且每天都会发放营养餐。表面上虽然看着很不错,但实际还是解决不了家庭贫困的问题。政府应该认真落实精准扶贫政策,积极研究对策,大力开发地方经济,让家长就近发展,增加收入,真正做到让家庭多增加一份收入,少一名辍学女童。[4]
(三)改变家长和女童的思想观念
撒拉族女童教育受限跟家长的文化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能只片面地从学校和学生入手,更重要的是改变家长的思维定式,让家长知道女童教育的重要性。
最主要的是,通过各种方式的教育和活动,让家长明白男女平等是家庭幸福的根源,让家长明白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家庭贫困的道理。
从女童自身方面,要通过积极引导,树立她们的自信心。让她们明白要过幸福生活,就得改变自己的地位,要改变自己的地位,就要有文化。不能因为家庭和外界的干扰而轻易放弃自己接受教育的权利,要据理力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学校也可以开办家长学校,通过授课、演讲等方式让家长明白女童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改变固定的思维观念,能够大力支持女童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