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地设计》教学实践中的思考

2021-12-31

科学咨询 2021年10期
关键词:调研阶段建筑

胡 宏

(湖北工程学院 湖北孝感 432000)

一、课程设置的背景及内容要求

从建筑用地的选择到场地的布置利用,最早可追索到石器时代的村落布置,当时更多的是对自然地形、地貌的一种有意识的组织利用,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场地设计。场地设计的概念直到上个世纪末期——随着我国注册建筑师职业认证考试制度的制定和实行,才真正被引入,为了建筑教育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能与注册建筑师认证体系接轨,各高校才逐步开设了场地设计课程。

场地设计是指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的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场地设计的综合性较强,不仅考验建筑师对场地设计涉及的规范、技术标准的熟悉程度,还检验建筑师的实践能力及工作经验。课程教学中场地设计涉及的内容较广,在实际项目建设中场地设计则贯穿于建筑项目的全过程。[1]

场地设计内容包括:基地内的建筑物、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观设施、工程系统等;工程系统则包括工程设备管线,如:给水、排水、燃气、热力以及电力、通讯电缆等;地面工程设施则包括:挡土墙、护坡、地面排水设施等。随着城市的发展,场地设计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认可,场地设计的内容也不断被扩大,已由原来的基地范围内扩展至城市总体建设之中,如某一项目从规划到设计至最后的建设,均是从城市建设的角度,综合分析城市建设的已有条件和将来发展需要来给项目定位,从而更有利于发展。[2]

二、课程的培养目标

当前城市的建筑项目已逐渐由单体趋向于群体化、综合化乃至城市化,场地关系、区域环境以及城市整体的平衡将成为建筑设计者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未来的建筑项目中,场地设计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高等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如何通过课堂的教学来增强学生的整体设计意识,如何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其毕业后能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工作也就成了培养计划的现实目标。

在建筑类的课程体系里,场地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有以下三点:

1.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意识

教学中让学生在思维概念里能建立出场地、环境、建筑以及城市之间的整体场景关系。

2.培养学生的调研习惯,训练其观察能力

场地设计前期需要建筑者对建设用地进行综合调研,并收集相关资料:①城市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自然气候特征;③场地周边建筑、交通条件、自然环境;④城市街区风貌以及城市肌理等。建筑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习惯,在课程训练中,则要让学生养成从场地设计入手、从调研收集资料开始的设计习惯。[3]

3.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所有基础课程的学习都是为了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实际场地改造训练以及结合课程设计的练习,强化场地设计思维,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将场地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延伸到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以及城市规划之中,为以后进入社会参入实际项目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当前课程的教学现状

场地设计课程相对建筑类其他专业基础课程而言起步晚,目前也没有统一固定的教材,在教学培养计划里设定为专业选修课,课时设置少,缺乏有效地实训。当前的教学形式较多是以注册建筑师考试大纲为教学框架,即以场地设计作图考试的几个题型为基础,展开相应的理论扩充和训练。由于课时设置少,而教学内容较多,这种教学形式多数时候只能是蜻蜓点水式的,对于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建筑类专业而言,教学效果较差。

目前场地设计课程设置在大学三年级的下学期,而专业主干课程在二年级已开始,这种倒置的教学安排,对学生设计素养与习惯的培养不利,主要表现在后期的课程设计中,多数学生不能从场地设计入手,其最终的设计结果与场地严重脱节,设计缺乏整体性和科学性。

四、教学改革思路

结合场地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进一步明确该课程的重要地位,加强其在建筑类专业体系中的“整合”作用,也加强相关基础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同时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学习习惯,将开课计划调整到大二第一学期,与设计主干课程同步,课程设置为专业必选课,教学课时由原来的32课时增加到48课时,增加实训周期。[4]

为了更好地与专业主干课程接轨,在实际教学中将整个教学分为三个阶段,采用“三段递进”式教学:

(一)“总图”教学阶段

该阶段的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整体思维意识,培养学生从场地设计入手的设计习惯。

教学内容包括①明确场地设计的具体内容、建筑方案设计的总图内容及两者的差异;②收集相关设计资料;③分析资料;④建筑方案设计中总图的表达。

教学方式:多媒体理论教学为主。

(二)现场调研教学阶段

前一个阶段主要让学生从理论上了解场地设计的内容,而本阶段主要调研考察已建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理解并掌握场地设计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调研习惯和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调研场所:校园以及校园周边场所、城市大型卖场和城市公园以及其他公共设施等。

调研内容:①场地周边环境条件(包括城市道路及交通条件、公共配套设施、周边建筑特征以及景观条件等);②场地内的设计内容(建筑物、道路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观设施以及工程设施等)。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现场调研”+“课堂讨论”,以现场调研和课堂讨论为主。

在该教学阶段要求学生走出教室进入实践现场,分小组调研、分析已建设完成的项目,并根据调研结果完成PPT进行汇报讨论。为了让场地设计课程更好地服务于设计主干课程,同时让理论更好地结合实践,在教改中将场地设计思路与方法积极融入课程设计的总图设计阶段。如:结合场地现场调研分析城市道路的方法,分析地形图中给定的道路条件,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相关规定,设计出场地的主、次入口位置;用相似的分析、设计思路,设计出建筑物、入口广场、停车场等空间的合理位置;依据消防规范要求和场地功能要求设计出场地内的交通系统;依据场地功能和景观植物造景的需要,在合理位置设计布置不同的树种、灌木以及草地以及休闲设施等,以此方法完成方案设计阶段的总图设计。

(三)实践应用教学阶段

实践应用阶段即为实际项目的整改训练,属于场地设计的强化阶段。这阶段强调的是实训,是对前两阶段的总结和延续,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性阶段。教学过程是学生根据前阶段的调研结果,结合相关的设计原理和法规、规范找出场地设计中不合理之处,然后进行合理化的虚拟整改,最后用图纸表达出其虚拟整改的结果。[5]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用图纸完整的表达出场地设计的整改内容。

教学方式:设计实践(略)。

场地设计不仅包含着深厚的科学性,又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性,需要建筑师能运用丰富的相关科学知识,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场地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三段递进”式的教学,让场地设计思想贯穿于后期设计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不断提高场地设计的认知,增强学生的整体设计思维。通过后期几年的课程设计训练,让学生不断地积累经验,学会优化功能流线与景观轴线,达到优化空间设计的目标,从而真正创造更有效且更宜人的生活环境。

五、结束语

场地设计是一个建筑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同时也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而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整体设计思维意识,从而加强实践的应用能力。教学上以优化的专业培养计划为指导,以服务好专业主干课程为目标,坚持以实践教学为主,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最终达到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调研阶段建筑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