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地方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研究

2021-12-31赵宇虹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内蒙古思政资源

陈 虹 赵宇虹

(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文化资源比较丰富。近几年,我们尝试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引进内蒙古地方文化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为什么要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可行性是什么?如何融入?涉及到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意义、可行性、原则、途径及方法等系列问题。

一、重要性:实现地方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协同发展的需要

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既能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教育效果,又能传承地方优秀文化,协同发展,获得双赢。一方面,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文化活动中是提升育人效果,创新思政课的有效形式。将内蒙古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可以拓展课程教学内容,形式更为多样,丰富育人渠道。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地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各环节而实现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得益彰、优势互补。内蒙古地方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因其地域性、民族性的特点而具有独特性。

二、可行性:地方文化资源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中可以发挥其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第一,地方文化资源运用到思政教育中具有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优势。地方文化资源往往为当地人所熟知和认同,具有易于接受的特点,是思政教育可资利用的教育资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同一空间领域的人们具有相似的文化传统、心理、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也会产生相似的地方文化情结。人们对本地文化的认同往往是深沉的、持久的。思政教育中融入地方文化更能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自豪感、责任感。高校教育具有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人才的责任。内蒙古地区的学生对家乡有着浓厚感情,也更关注内蒙古的发展。内蒙古地区地处边疆地区,人才培养极其重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地方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既传承了地方文化,又培养大学生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第二,相对于红色文化资源,地方文化资源的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地方文化资源包括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又不仅限于红色文化资源。地方文化资源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地方文化资源的历史跨度更大,既包括地方近现代文化的资源,又包括地方古代文化的资源。内容上看,内蒙古的地方文化资源包括内蒙古本土人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作品、历史事件、新闻资讯、本土的制度文化等,也包括草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具有独特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

第三,地方文化资源拥有独特的隐性教育功能。“寓教于文”是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的重要形式。地方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可以更好地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了坚持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其中之一便是“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文化的育人功能既有显性教育也有隐性教育,但更多的时候表现为隐性教育。隐性教育对大学生在陶冶情操、行为规范、自我教育、道德约束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包括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文化往往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行为等产生影响。“以文化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相契合,寓教于无形之中,达到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三、融入途径:讲好内蒙古的故事

总结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讲好内蒙古的故事,打造本地特色高校思政理论课的途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讲好内蒙古自治区的故事,讲好所在城市的故事,讲好身边的故事,讲好习近平总书记与内蒙古地区之间的故事。

(一)讲好内蒙古自治区的故事

存在于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的文化资源是内蒙古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积极成果,是内蒙古人民共同的财富。内蒙古地区历史悠久,东西跨度大,文化资源丰富,引用内蒙古的故事可以激发内蒙古人的自豪感,更容易接受故事背后所要传递的深层次意蕴。如引用蒙古族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生态理念,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用2020年初内蒙古地区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可圈可点的种种表现,以进行爱国主义、奉献精神、团结精神的教育。内蒙古库布齐沙漠被成功治理的案例,可以在“概论课”第十章第三节建设美丽中国中使用,具体、直观、亲切,教学效果会比较好。另外,讲好少数民族,特别是蒙古族名人的故事更具有内蒙古本地民族特色。典型的蒙古族文化资源,如照顾了28个国家孩子的内蒙古额吉都贵玛的故事;再如传扬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乌兰牧骑精神等。内蒙古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蒙古族是主体民族。讲好蒙古族的故事不但蒙古族喜欢,也有益于增进其他民族对蒙古族的了解,促进民族交流,利于民族团结。

(二)讲好所在城市的故事

我们所在的城市是每天生活、工作、学习的环境,熟悉而富有感情,也希望它变得更加美好。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的首府,文化资源比较丰富。人物类资源如最美青城交警。红色文化类资源,如乌兰夫对内蒙古自治区建立、反对分裂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等方面的贡献。风俗类资源,如呼和浩特市清明节文明祭祀的新闻,2018年呼和浩特市民政局在市四区设置了24个鲜花公共祭祀点,3天提供5万枝菊花供市民免费领取,引导人们文明祭扫。讲述发生在本市的故事可以悄然改变学生的观念,进而改变行为习惯。

(三)讲好身边的故事

我们身边有很多优秀的人物、感人的故事,关键是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真、善、美的眼睛。例如,学校的人文环境,包括校风(校训、校史)、学风、班风等可以起到熏陶的作用。教师的师风(治学态度、关爱学生、热心公益、为人师表等)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校内先进事迹、新闻报道可以起到精神引领的作用。朋辈的榜样作用更为明显,例如内蒙古工业大学的大学生王子豪在大二时参军入伍,2015年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并在2019年返校继续攻读学位期间的“概论课”上做了“军训——对于军队生活初印象”的演讲,深深感动了一起上课的同学。除此之外,本校从辽宁舰退伍回校继续就读的几位大学生也讲述了当兵的经历,这些故事在学校掀起了一阵参军潮,影响了一批在校大学生立志参军。

(四)讲好习近平总书记与内蒙古之间的故事

讲述发生在习近平总书记与内蒙古自治区之间的故事,能够拉近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与国家领导人的距离,从而更深刻、更直观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本地区的关爱。发生在习近平总书记与内蒙古地区之间的故事非常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到内蒙古自治区考察、调研、当选地方人大代表、寄语、题词等方式,表达着对内蒙古地区的关注、关爱、关怀。将习近平总书记与内蒙古的故事融入教学更能贴近学生生活,更容易从情感上被接受,也更能令人信服,让思政教育更有温情。

关于经济方面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地区发展经济寄予厚望,提出了“三个扎实推进”。这是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来的。这一资源可以使用在“概论课”第十章第一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节中。在讲解“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时”,使用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期望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关于文化方面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曾经点赞乌兰牧骑。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赤峰市考察调研指出,乌兰牧骑是内蒙古这个地方总结出来的经验,很接地气,老百姓喜闻乐见,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资源可以使用在“概论课”第十章第三节“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部分。

关于政治方面的故事。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习近平同志票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为什么在内蒙古自治区参选?习近平总书记回答“我选择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选举,表达了党中央对民族边疆地区的重视,体现党中央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①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省份参选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关怀,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生动注解。这一资源可以使用在“概论课”第十章第二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用于解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以及改革。

关于生态方面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内蒙古走生态发展之路,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2019年3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这一资源可以使用在“概论课”第十章第五节“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用于解释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关于民族团结方面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内蒙古自治区是民族团结的模范。2017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题词“建设亮丽内蒙古 共圆伟大中国梦 ”。2019年在内蒙古赤峰市考察时指出,各民族要一起推动中华民族发展,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一资源可以使用在“概论课”第十章第二节,用于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四、融入的基本原则

筛选内蒙古地方文化资源中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容是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前提条件和最主要的衡量标准。不是所有的内蒙古地方文化资源都可以随意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中。选择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内蒙古地方文化资源本身特点,更要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要求。需要遵守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实事求是的原则。引用地方文化资源必须真实、可靠,不可夸大、模糊。只有准确无误才有说服力。不论是引用近现代历史性文化资源,还是当代文化资源,客观性是第一位的原则。在对历史性文化资源进行当代科学语境解读、赋予时代价值时,也绝对不能脱离本来的面目,进行随意性的解读。如昭君出塞、建国前内蒙古地区反对分裂的斗争等,都要以事实为依据加以引用。

第二,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任务。将文化资源引进高校思政理论课根本原因是为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所以,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课程教学要求为标准,坚持文化资源与教育教学目标相符合的原则。要考虑地方文化资源是否与社会主义国家育人基本要求是否相符合,如多松年烈士的英雄事迹,就适合纳入思政课教学中,从而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

第三,典型性原则。内蒙古地方文化资源源远流长、内容丰富,需要进行精挑细选。所选资料必须具有典型性,才会更具感染力、说服力。因此,要对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可以采取案例教学、讨论、自主学习、演讲、观后感或读后感、展示、参观、征文、会演等具体形式。在实际运用习近平用典时,可以按照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课堂设计,选择具代表性、典型性、认识度较高的典故。

第四,要具有完整性,避免断章取义。受到教学学时、教学任务、教学进度等因素的限制,在运用文化资源时尽可能坚持资料的完整性。尽量用简练的语言比较完整的引用资料,避免断章取义,否则会影响权威性、说服力。

第五,注意不同课程间的交流、协调,避免重复使用同一材料。在选择文化资源时,同一文化资源有可能因其具有较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而多次被不同课程所使用,从而降低教育效果。为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课程间增加沟通,同一资料尽量不要被不同课程使用或者从不同角度进行阐释。

五、特色教学方法:叙事教学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进内蒙古地方文化资源的具体路径包括两个紧密相连的关键步骤:一是分类归纳,选取出内蒙古地方文化资源中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匹配的具体内容;二是探索将内蒙古地方文化资源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去的具体途径、方式方法等。

叙事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国内的应用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较早是被学者引入英语的教学中,后被推广到其他学科[1]。但是因为学科的差异性,对叙事式教学法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很大差异。在德育中常常使用道德叙事法。[2]叙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丰富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有独到之处。通俗的理解就是讲故事。讲好内蒙古的故事使用叙事教学法比较合适。讲故事是对人类经验的总结和表达,讲故事可以产生共鸣,容易达成情感认同、规范认同等。叙事的内容可以是真实的故事,如新闻事件、历史事件,也可以是虚构的故事,如民间传说、史诗等。德育叙事中的故事必须具有德育价值和意义,如2017年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被重新搬上舞台,通过舞台剧将奉献、敬业、集体主义精神等道德规范传递出去。

叙事教学法的具体形式可以借助宣传视频、情景再现、影视作品、讲座、演讲等方法讲故事。首先选择案例的条件是文化资源必须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要典型、感人、能触动人的灵魂。其次,讲完故事后一定要有反思、总结环节,以加深印象,提升价值引导。讲故事是铺垫,引导是关键,可以由老师进行提炼,升华故事背后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总结环节,如通过讨论发言、写观后感、读后感、心得体会等方式来进行。再有,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寻找文化资源进行分享。小故事包含大道理。立足故事,又超越故事。对故事进行当代的解释,赋予时代精神。

内蒙古地方文化资源独特而丰富,将内蒙古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个实践课题,其实现途径、方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进行提升。

[注 释]

①谭晶晶,杨依军.习近平为什么在内蒙古参选人大代表?[EB/OL]http://www.qstheory.cn/2018-03/06/C_1122495224.htm.2018-03-06.

猜你喜欢

内蒙古思政资源
《自由》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内蒙古教育 2021年征订启事
我给资源分分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