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本课程的创新实验室开发建设初探
2021-12-31余仲汉
余仲汉
(慈溪市坎墩街道教育办公室,浙江 慈溪 315303)
创新实验室是指中小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在编制有校本课程的背景下,以学科核心观念、思想和方法为指导,恰当配置和使用仪器设备技术,组织开展研究性教与学活动,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场所。创新实验室范围:除传统实验室外,为学校校本课程服务的各种学科延伸类、人文综合类、科技创客类等专用教室或实验场所。
一、开发建设创新实验室的现实意义
创新实验室具有综合功能价值。拓展、巩固、深化学科知识,起到内化的作用。利用创新实验室教育教学资源传授与学科相关的知识,既能使学生了解知识,又能促进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高教学效果,也能陶冶情操,培养情感。有的学生生活上有一定的困难,在学习习惯上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创新实验室教育教学有效活动,使学生的问题得到转化,困难得到解决。学生对枯燥的书本知识了解比较肤浅、狭窄,时空概念混淆,利用创新实验室教育教学资源,能突破学科知识难点重点,生动地拓展、巩固、深化学科知识,起到内化的作用。
创新实验室充分体现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导向。学生非常喜欢接受以直观生动的知识,对形象而能亲身体验的知识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利用创新实验室教育教学资源,发挥其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来活化课堂,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真正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创新实验室强化校本课程的德育功能。人文综合类等创新实验室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利用创新实验室教育教学资源也能使班级管理、师生沟通以及心理教育、品德教育等问题得到突破。
创新实验室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创新实验室教育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和培养创造意识和毅力,在活动中,学生们在分析和解决遇到的问题过程中,提高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团队相互协作,实现创新精神。创新实验室事实上成为了学生实践活动中心,如个性化参与学科社团活动中心、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排练中心等活动。
创新实验室能自主合作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通过参与创新实验室活动经历一次完整的研究性学习过程。通过作品制作、展示、互动,在交流各自成果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创新实验室成为展示学生探究活动成果的舞台和发明创造的乐园。
创新实验室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开展创新实验室教育教学,学生的潜能容易被发现,学生的特长容易发挥,同时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二、创新实验室开发与建设基本要求
(一)开发建设的政策规定要求
根据各校校本课程特色,参照《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中专用教室和场所的建设要求实施,实现校本课程教学与创新实验室功能发挥的高度统一。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开设的基础要求
与社会热点相契合、提升综合学科素养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发展具有特色、示范的校园文化,使创新实验室与教育教学资源相配套,从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智能、高效的“智慧教室”,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创新实验室建设的育人价值要求
基于学校和教师对创新实验室开发建设的教育价值认识,并加以使用功能培训;能利用校本特色,编写适合创新实验室的课程;实现地方及校本课程目标与学校育人目标相一致、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相整合、传统实验室与创新实验室相互补;培养与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素养的师资队伍。
三、创新实验室资源开发与建设
(一)创新实验室及其相关资源
创新实验室资源的开发,指以校本课程服务的各种学科延伸类、人文综合类、科技创客类等课程资源及场所的开发。开发以校本课程为主,发掘本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科技发展中的课程资源,使其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创新实验室资源不仅是物质的,还包涵精神、伦理、国家意志的内容,涉及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科技、自然等门类,形成十分丰富的校本教育资源,编写极具现代感、极富张力、地方性强的校本课程资源,支撑创新实验室功能正常发挥。
(二)慈溪市已有的相关资源成果
慈溪市中小学校经过近几年努力,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已开发建设的创新实验室有100 余所,占总中小学校数的80%,成果显著。这些创新实验室有科普类创新实验、劳技类创新实验室、工艺美术类创新实验、人文综合类创新实验室、创客文化类创新实验室、其他学科类创新实验室,类型多样,各具特色,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使校本课程资源真正落地,创新实验室便于顺利开展教学。
(三)进一步生成教育资源的基本特征
慈溪市中小学校创新实验室资源的开发具有显著的地方性、综合性、科学性、实效性、开放性、多样性、实践性、趣味性,保证了资源高效运用,提高了创新实验室的利用率。
四、创新实验室成为实现课标要求的活动载体
以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活动的载体,体现了慈溪市中小学社会教育资源开发与课程建设的一些特色。由教育行政部门引导,学校结合学科特点自主开展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学校将课程资源开发工作作为探索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结合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科教学需求,打造独特且具有品牌影响力创新实验室。由此组织开展有目标、有组织、有指导、成系统的教育教学活动,包括场馆或基地介绍、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环节和时间分配、教学总结和反思、活动后的拓展等内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从“教学大纲”转向现在的“课程标准”。课标中的很多教学内涵要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而科学探究活动离不开必要的实验功能场所,创新实验室的开发建设正是实现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举措。
如慈溪市匡堰实验学校“越窑青瓷文化体验馆”创新实验室项目开发建设。学校紧邻上林湖越窑遗址和规划中的青瓷创意园区,周边有越窑青瓷工作室2 个。“青瓷文化”是学校的特色文化,是学校重点建设开展的拓展课程之一。越窑青瓷文化体验馆的建设是搞好这一特色课程的基础与保障。该馆面积430 平方米,布置了青瓷碎片陈列室、青瓷瓯乐室、青瓷制作室、青瓷绘画室、青瓷茶艺室、青瓷电脑设计室、青瓷DIY 室、青瓷摄影室、大师工作室9 个功能室。学校编制了校本课程《青瓷文化与制作》《上林越瓷风韵》,每周一课时;并建立了管理制度,以保障项目运行。教育教学采取多样性课题活动模式,在创新实验室里,学生进行自主实践探究,转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创造能力。
目前慈溪市在推进创新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已取得不少成果。如慈溪市匡堰实验学校创新实验室成立后,学校瓯乐队已经参加慈溪市文化礼堂群众文艺展演,市青瓷艺术节“越窑青瓷瓯乐进校园成果展示”演出等。青瓷制作社团的队员们参加2014 年第一届宁波市青少年陶艺现场制作大赛,《杨梅丰收里》获二等奖,《江南古桥》和《歌唱家乡》获得优秀奖。《拾青瓷碎片 扬传统文化》获得宁波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优秀成果一等奖。慈溪市坎墩街道坎东小学声音韵新实验室成立后,校鼓乐节目获2015 年、2017 年宁波市少先队鼓乐队大检阅铜奖。新浦镇中心小学园艺创新实验室,制作出独一无二的创意花盆和生态瓶等。创新实验室正发挥着其重要作用。
五、创新实验室开发建设的策略
(一)统筹规划与资源共享相统一
首先,要充分认识创新实验室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学校创新实验室开发建设是各校全面深化教育课程改革、建设开发拓展性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基本条件,也是学校特色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加强组织与领导。创新实验室开发建设是落实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建现代化教育强市的基础工程,纳入教育技术装备发展重点工作。学校要齐抓共管,做好技术支撑和条件保障。第三,科学制定开发与建设规划。学校应根据学生情况、办学目标和本校的教育资源,科学制定创新实验室开发与建设规划,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用于创新实验室建设。第四,要建立信息通报和资源共享机制。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学校落实专人负责,及时将学校创新实验室开发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先进经验上传;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既要做到创新实验室建设经验共享,还要做到部分创新实验室教育教学资源在区域内多所学校共享。
(二)校本教材与新课程改革相融合
基于校本课程的创新实验室是开放的,包括教学目标开放、教学形式开放、教学内容开放和教学空间开放;要改造传统的教师文化,教师应该改变保守的价值取向,形成开放合作的意识,在与学生、同事、家长和社区的合作互动中,开拓自己的实践范围,形成宽广的视野,并以批评的眼光来审视和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开放的心态来接纳新的教育观点和教育理念,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新的课程变革,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中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形成自己的教育追求和风格,从而适应课程改革需要。如多视角选择材料,实现案例替换,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形成具体可操作的课程内容,活化课堂教学;建立评价方案,包括课程评价、教学评价、学生评价;对课程内容、教学策略和目标实现综合性评价。
(三)创新实验室转变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学习方式”理念,旨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课本是教师的范本。新课标提倡学生探究、自主学习。因此,教师有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教材转换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即教师选择内容,把课文内容设计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提纲,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又要从“教”变“导”,精心指导,引领学生主动探究。
(四)高效、高频开展实践课题活动
教师要充分利用创新实验室资源,开展好校本课程教学与研究性学习,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知识结构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课题的提出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要立足本土,就地选材。创新实验室教育教学资源探索课题内容丰富,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激发热情。对课题要力求学生勇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课题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调整,要把握好“度”。要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教师对合作探讨的创新实验室教育教学资源课题内容给予指导,不断教给他们一些合作技能,通过表象提供,问题预设,活动开展,知识传授,过程体验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知识;问题要基于学生的经验世界和认知水平;活动开展当整体和谐,有主有次。知识传授该有问题、有点拨、有情趣。关注学生参与平衡,只有机会均等,全体参与,才能激发全体学生的活动兴趣,才能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得以实现,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实验室是学校实施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和开展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活动的场所,是基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课程资源,是融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设施设备为一体的学习环境。目前,慈溪市许多学校运用创新实验室教育教学资源,丰富了学生实验活动内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化难为易,促进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