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第二届中国海洋教育论坛学术综述

2021-12-31刘训华李佳新郑王怡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宁波大学海洋大学海洋

刘训华,李佳新,郑王怡

(宁波大学 东海研究院/海洋教育研究中心,浙江 宁波 315211)

2020 年12 月11 日-13 日,以“海洋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海洋教育论坛在宁波大学隆重举行,来自教育部、中国太平洋学会、中国海洋大学、宁波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近80 位国内外海洋教育专家学者参会。本次论坛由宁波大学和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教育分会主办。论坛围绕海洋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海洋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研究、学校海洋教育实践研究与社会海洋教育研究等领域开展热烈学术研讨,此次会议成果为加快构建海洋教育学科体系,推进海洋教育实践,建设海洋强国积极贡献教育智慧。

一、海洋教育学科理论建设与发展研究

海洋教育学科体系是推进海洋教育理论研究、服务海洋教育实践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在海洋教育研究和实践中,具有基础性、引领性和方向性的重要意义。

系统性构建海洋教育学科体系,是海洋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应有之义,学科建设是海洋教育研究的基础体系和重要学术来源。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建农教授指出,海洋教育研究要有乘势而上的决心,围绕构建高质量的海洋教育体系,从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师生队伍建设、培养体系建设、教材及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评价等方面,不断加强交流合作,服务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海洋强国战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王炳明博士从海洋教育学科发展的视角,探讨了海洋教育学科服务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国防建设、对外开放的内涵,海洋教育学科发展推动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并提出了建设人才队伍、产出科研成果、建立教育实验场所、形成地方合作体系、实施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基地、构建宣传平台等七方面的建议。

关注面向所有民众的海洋教育,将海洋教育与海洋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形成相互促进和发展的局面。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教育分会理事长李巍然教授从培养人的视角探讨培育具有海洋精神的人,提出海洋教育主旨是人的海洋精神培养,同时认为大、中、小学海洋教育和社会机构海洋教育相互学习与借鉴,可以促进海洋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战略视角统筹推进海洋教育与其他涉海类学科的关系,服务于海洋学科发展的总体需求。宁波大学党委副书记冯杰提出,海洋学科是宁波大学学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学校紧抓自身海洋特色,积极建设“海洋生物技术与海洋工程学科群”,主动服务对接国家和省、市海洋发展战略。海洋教育需要从意识教育体系向素养教育体系转变,中国海洋大学马勇教授从中小学海洋教育、社会海洋教育、及海洋人才培养的作用等方面,论述我国海洋教育需从海洋意识教育向海洋素养教育转变的重要性、必要性,并对实践中的有关重难点问题进行了剖析。

重视海洋教育的战略性。宁波大学海洋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训华教授认为,我国当前海洋教育研究涉猎国家战略层面的总体性探讨缺失,其中存在以海洋科普活动替代海洋教育整体性教育实施、中小学海洋教育实施的地方性倾向、海洋知识的碎片式传播等问题,需从战略性视角,看待海洋教育的重要作用,发挥其应有价值。重视海洋教育在课程思政、学科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海洋工程学院副院长桂洪斌教授从海洋强国战略、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海洋强国战略融入课程思政等方面展开论述。宁波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超教授在分析涉海高校加强海洋学科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校大学生的海洋素养,对涉海高校海洋专业教育开展现存问题成因进行剖析,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学科生态四方面提出了相关海洋学科建设的策略。宁波大学研究生胡小娟指出,开展科学严谨的海洋教育评价是深入推进海洋教育实践、促进海洋教育开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并提出了相关评价原则等。

从海洋文明史、海洋教育史等视域考察,运用相关分析软件,进行前景和对策研究,形成相关理论启迪。韩山师范学院副教授郭奇林认为既要回溯历史,同时更着眼未来,借助对东西方海洋文明互动史的梳理,从而总结历史经验,为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思想文化支撑。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白斌博士对20 世纪初舟山群岛现代海洋渔业教育进行了梳理研究,展现海洋教育史方面的启示。大连海洋大学邵宏润博士使用了CiteSpace 软件,对国内海洋教育研究做了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寻找海洋教育存在问题,提出未来研究展望。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生柯文涛提出海洋教育存在缺乏相关政策支持、学校课程体系不完善、学者学术研究成果有待加强等问题,并对未来开展海洋教育提出思考。

对海洋教育学科进行总体评估是海洋教育学科体系自我检测的重要手段。宁波大学基础教育系主任周勇教授发布《2020 年海洋教育学科年度发展报告》,系统梳理近阶段海洋教育研究的进展,提出目前海洋教育研究方向缺少必要聚焦、研究层次和水平相对不高、海洋教育研究与国家需求及社会需求的对接度不足等问题,并为以后海洋教育的发展提出思考。

从海洋教育机构评价的视角,对于在学校和社会开展海洋教育实践,具有积极的导向功能与指导意义。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执行院长钭晓东教授发布《中国海洋教育机构评价(CMEII,2020)》,该报告首次对我国中小学校和社会机构开展海洋教育情况进行总体性评价,舟山市沈家门小学等10 所小学、青岛第三十九中学等6 所中学、中国国家海洋博物馆等6家涉海类博物馆、北京海洋馆等12家海洋体验场所入选核心机构,还有56 家海洋教育机构进入入选机构行列。

二、海洋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研究

海洋专业教育直接服务于海洋强国战略,是针对国计民生在海洋领域科技需求、人才需求的最直接反映。相关涉海高校的学者就专业教育中的人才培养话题进行讨论,探讨了如何培养综合素质的海洋人才、如何完善海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等问题。

海洋专业人才培养是海洋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需要从方向和系统性方面加以引导和完善。大连海洋大学海洋法律与人文学院院长裴兆斌教授提出海洋教育的两条发展道路:一是准确定位、走错位发展之路,从海洋行政法、海洋安全与执法等方向方面来讲述海洋教育,二是突出海洋,走特色发展之路,成立相关专门性学院来专门从事专业的教育。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耿敬教授指出,面向2035海洋教育战略标必须坚持“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可靠顶用”的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信念坚定、人格健全、乐于探索、务实笃行的一流工程师、行业领军人才和科学家。中国海洋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宋宇然认为目前海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并提出本科教学运行体系即有限条件下的自主选课制+学业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以实现培养真正的海洋人才。

海洋专业人才培养的人才体系和课程模式,是海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广东海洋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乔玉香指出地方涉海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地方涉海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方法即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建“3+1+N”大海洋学科专业体系;坚持立德树人导向,探索“三六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学激励机制,全面激发师生“教”与“学”的动力。大连海洋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高胜哲在探讨面向海洋人才培养的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中认为,全面形成支撑“蓝色大学”建设的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在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教学等方面持续着力。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龚一富分析目前涉海专业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并以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涉海专业为例,对涉海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全面的系统设计、综合重组和整体优化改革,构建了“四课堂”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从海洋教育史的视域探讨海洋专业教育,是从学理性角度对海洋专业教育的学术审思,对现实实践具有启迪意义。宁波大学副教授于潇基于海洋教育史的视野,从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地兴起与发展、吴淞商船专科学校系科的演变、吴淞商船专科学校课程的特点三个方面交流了吴淞商船专科学校的系科演变与课程特点。

三、学校海洋教育实践研究

中小学校是海洋教育的主阵地,是提升国民海洋意识,培育民众海洋素养的最关键性基础。近些年全国各地中小学、幼儿园海洋教育实践已有较好的基础,各地在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较为丰富的实践基础。

当前中小学海洋教育内容丰富,相关经验需要概括提炼、总结。广西科学院副研究员陈默介绍广西中小学海洋教育实施现状及未来展望,认为当前学生对海洋知识匮乏,要采取方式方法让学生了解海洋,让学生多体验心目中的海洋。宁波市北仑区滨江高中校长刘信态从理论、实践两方面展开讨论,并认为当前开展的海洋教育已取得成效,而大家要做的就是把一颗颗珍珠串成项链,整体建构中小学育人方式。

浙江舟山、山东青岛等地的海洋教育形成丰富的实践样本。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教育局徐朝挺详细介绍普陀区海洋教育的实施经验,以培养学生七种能力为目标即知海、关海、亲海、爱海、护海、研海、爱海,以“行政发动,目标驱动;布网撒点,龙头引领;同质关联,功能放大;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为实施策略开展海洋教育。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教育局公真分别以舟山、青岛的海洋教育实践经验为例,阐述了我国沿海地区特色海洋教育的发展,并具体阐明市南区的海洋德育理念;将海的情怀熔铸于孩子心中,达成“以海育人”美育成效;丰富课程内容,给学生们营造探索海洋的时空,建构知识和能力的平台等教学方法为其他中小学提供丰富的经验。

在中小学校的具体海洋教育实践探讨上,各个实践主体形成较为丰富的特色体系和实践载体。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小学校长孙文波重点探讨了项目研学和基地研学,并呈现了学校海洋教育的一个经典案例——探秘“船的世界”。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齐鲁第一实验小学校长王克燕在报告中讲述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海洋教育模式,让学生不出门就能了解贝壳、探秘海洋,为学生营造了探究体验、人文熏陶的海洋教育乐园。青岛海逸学校校长陈文正分析了学校顶层设计中的办学理念、校训和特色发展口号,融合了文化、教材、教师、学生的特色课程体系。舟山市沈家门第四小学校长周军海认为海洋教育的目的——成就孩子童年的海洋梦,海洋教育的顶层设计——是办一所学生喜欢的现代化海洋学校,办学理念——海纳百川,成就孩子童年的海洋梦。威海南海新区实验中学校长孙连福以构建特色课程,弘扬海洋精神为题,对学校的特色课程进行详细分析。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小学校长张伊从“看、找、接、说、传、做”等方面交流了学校的环境教育课程以及学校的净滩监测游学课程。中国海洋大学附属银海学校校长助理刘冰总结学校海洋教育呈现系列化、特色化、多元化的特征,以科研引领、课题带动,校本深化、学科渗透,活动推助、实践强化,文化深化、精神内化等方式推进蓝色海洋教育。

基于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海洋教育的中心议题,从中学、小学到幼儿园,在实践层面进行学理探讨。青岛第三十九中学(中国海洋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王振敏以青岛三十九中的成功实践为经验从三个方面提出创新课程建设,推进海洋创新人才培养。舟山市普陀第二中学徐豪壮探讨了校外海洋教育场馆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展示取得成效,为开展校外海洋教育实践提供新思路。山东潍坊蓝海学校李芳慧从根植于海洋文化入手,交流了学校开发的相关海洋研学课程。舟山市普陀区中心幼儿园园长顾维红对其幼儿园开展的海洋教育课程进行交流,并通过视频展示,让与会人员从视觉上感受幼儿是如何亲近海洋、学习海洋的。

海洋素养体系、海洋课程标准和海洋评价体系是海洋教育的三大支柱性体系,在海洋教育学科建设和实践中占有重要位置。大中小学海洋教育相关标准的研讨,是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海洋教育的科学性、操作性的探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宁波大学研究生金小骞论述学校海洋教育素养的概念,并根据已有的学校海洋素养发展的目标和内容构建出从小学到大学的海洋素养框架。宁波大学研究生励琳以高中阶段海洋教育课程标准的体系建构为中心,认为高中海洋课程是一门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课程,并提出相关实施建议。宁波大学研究生黄文龙详细论述了基础性海洋教育课程的发展路径,从内涵、特点到实际的开发路径,为开展基础性海洋教育提出若干思考。宁波大学研究生张好在论述小学阶段开展海洋教育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小学阶段推广实施海洋教育的有效路径。

海洋教育校本教材是中小学校开展海洋教育的重要依据,开展校本课程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校本教材的内涵,并从理论和实践视野不断加以修正完善。宁波大学研究生许光亮结合具体案例从海洋校本教材的文本出发,梳理海洋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应有之义,从劳动教育视角提出海洋综合教育活动的实践新形态。宁波大学研究生王芳芳从海岛地区海洋教育课本教材开发的视角,对当前的国家海洋战略应扎根于国民对海洋教育,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发挥海洋教育等软实力作用等进行探讨。

四、社会海洋教育的拓展性研究

社会海洋教育是海洋教育的难点。如何更有效地推进社会海洋教育的开展,从海洋思维培养、技能培训到业务提升等,与会学者从历史、现实和实践视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培养海洋思维、树立新型海洋观是海洋教育的重要职能。上海海洋大学档案馆馆长、海洋文化研究中心宁波副主任认为,海洋思维具有更典型的“开放包容、互动交换、协同合作、勇于创新”等特征,这是中国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改革开放所必须的思维方式,也是海洋教育最为核心的传习和教育内容,提出了“海洋教育的核心重在传习海洋思维”的观点。

从社会视角发动与促进涉海类相关竞赛,是社会海洋教育的积极路径。中国海洋大学宋大雷教授生动诙谐地对国际海洋工程科技创新大赛的创办原因、竞赛定位等进行分析,介绍了赛题设置,最后总结出大赛的模式要依托国际化平台,面向人类的无界发展,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融合。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赵宗金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海洋教育”的论题中指出,需要更多面向的海洋教育,需要体系构建的海洋教育,需要有序推进的海洋教育和全球视野的海洋教育;应该助力人类与地球的存续发展,应该助力个体自我发展人格健全,应该助力涉海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应该助力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助力实现国家海洋强国战略。

培养海洋教育的社会品牌,不断深化海洋社会教育的服务力。中国海洋大学朱信号从青岛市海洋教育发展历程、优势及品牌化发展建议三方面进行报告,希望进一步加强高校与中小学交流,加强高校海洋通识教育建设,增强社会海洋教育建设。宁波大学研究生郑王怡结合中西部海洋教育发展的现状,详细分析了中西部地区海洋教育的发展困境,并提出相应破解路径。

海洋历史文化始终是海洋教育的重要现实资源,总结和利用好海洋历史文化资源,是提升海洋教育效果度和适用性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国民家国情怀的重要手段。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馆长严辉以“立足‘海防’特色,整合资源,创新服务,打造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为主体,提出结合当前网络热点设计活动的思路。青岛贝壳博物馆郭利从贝壳在海洋教育中的属性、青岛贝壳博物馆的架构支撑、科普教育模式探索三个方面讲述青岛贝壳博物馆海洋教育模式实践。湖州市双林镇第二中学占小飞从晚清和民国时期的报刊、杂志等视域探究当时的海洋科普教育,是社会海洋教育史的尝试。

开展海洋教育比较研究,借鉴国外海洋社会教育的“他山之石”。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胡丝贝对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实践与进展进行交流,展示日本推进海洋教育的相关情况。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林子晴对新西兰实施海洋教育的背景、优势、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将海洋教育与STEM 等教学内容相结合,促进海洋教育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的有效融合,拓展海洋教育的实践延展。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中美教育研究与交流中心张财良从海洋科技教育探索的起源、海洋科技教育探索的实践、中小学学校合作构建STEM 教育体系、海洋科技教育探索的展望等四个方面讲述青少年海洋科技教育探索。

猜你喜欢

宁波大学海洋大学海洋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年选题要点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稿约
Analyze the Personality Structure of the Protagonist in the Moon and Sixpence
中国海洋大学 自主招生,让我同时被两所211大学录取
The Effects of Motivation on Purchase Decision
Multilingual Mix in Women Fashion Industry Advertising A Comparison between Hong Kong and China
A Personal Tragedy The professionalism of Stevens
Research on College Education Based on VR Technology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