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干预儿童行为问题的个案研究
2021-12-31周蓉
周 蓉
(宁波市海曙区广济中心小学,浙江 宁波 315000)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是20 世纪80 年代由Steve de Shazer、Insoo Berg Kim 等,在美国密尔瓦基的短期家族治疗中心通过临床实务结合研究历程逐渐发展出来的[1]。SFBT 将对过去的失误与问题的强调减至最低,重视当事人的优势与之前的成功经验,可谓“以胜任能力为基础的模式”[2]。SFBT 非常重视当事人的成功经验、力量、资源、小的改变与合理可行的目标,通过解决导向的对话,使得当事人在面对问题时,愿意去思考:什么是有效的解决方法,这些方法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减少挫折感,增加自我效能感[2]。SFBT 多应用在学校、医院、家庭治疗等,对于青少年及学校辅导的适用性尤为凸显:它可以产生小而正向的治疗效果,且特别在个人行为改变上有所成效[3]。本文通过对一儿童案例的干预研究,展示SFBT 技术的应用效果。
一、儿童行为问题及主要成因
(一)儿童行为问题主要成因
小天的父母通过高科技手段中年得子,来之不易。怀孕过程中,因医生疏忽,某药物多用了一个多月,但之后平安降生,父母也就没有追究。
爸爸曾是高级军官,小天在部队大院中度过的,很受宠,其他小孩也让着他,他的独占和自我意识很强;但父亲很严厉,他又很畏惧。父亲转业后工作忙碌,见不到人影。全职妈妈因做过甲状腺手术,担心旧疾复发会离开孩子,“能对孩子好一些,就对孩子好一些”,宠溺得厉害。所以,在家里,个案对父亲十分畏惧,缩手缩脚;对母亲毫无敬畏,大喊大叫;到了学校里,由于情绪失控导致的问题行为也影响到了同学。
(二)儿童在校行为问题
小天在幼儿园期间,都因行为、情绪太出格对其他孩子造成伤害和威胁而两次转园。个案目前上小学三年级,依旧没有融入到班级中,具体表现:(1)上课时经常在教室里随意走动,穿梭在同学们的座位之间,甚至大声喊叫、有时还会爬来爬去;(2)课堂上对老师的要求或布置的任务置若罔闻,自由散漫;(3)天天迟到,毫无时间概念。(4)情绪容易失控,就会扔东西、打同学等出现各种形式的暴力行为。
小天的情绪问题是一直困扰着他自己和他的家人,当然,每次情绪失控的背后都会存在着各种原因,但是,通常小天都简单表述为:“我太生气了!”“我太讨厌他了!”等。
以上种种问题是长期存在的,用传统的心理咨询方式来调整他身上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是一场持久战。最迫切的要解决就是不要让小天随时出现的问题日积月累堆积起来,使“成长中儿童的行为问题”被标签化与固化为“严重的问题儿童”,而是挖掘儿童自身的资源,发现小问题马上解决小问题,必须找到更为适合的心理辅导方式,同时改变家庭的教育方法,系统性解决或者焦点减少儿童的问题行为。
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主要技术及应用
(一)“刻度化询问”技术
即评分技术,数值会协助双方进行比较详细的直观的方式来描述的抽象概念[2]。如与孩子沟通,用数字的形式比用文字更直观清晰与简单。刻度化本身没有现实意义,却让小天感到他有评分的能力,很喜欢这种方式。笔者教给小天打分,从0 分到10 分,打“10”分表示最佳心情,即便别的同学和自己有小争执,也愿意原谅他。打“0”分则代表自己心情最差,可能会和别的同学打架。想一想,0~10 之间,低于哪个分数,可能你会开始发脾气?小天说6 分以下,那么,6 就是一条分割线。
这样的刻度化询问,会节省很多咨询时间。如果一天内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可以简单问他:“记得我们上次的评分标准吗?今天你的心情看起来很不错,你给自己打几分?”小天很乐意用这种方式沟通,伸出手指比数目,对他来讲,是一种很有趣的方式。制作一张竖形图标,1 在最下,10 在最上,每天给自己标注一个心情数字,然后连成线,不时给他鼓励。
刻度化提问并不是某种规范标准,也不是表示“正常”或“异常”状态,而是一种内在评估[3]。包括孩子感到气愤、高兴、满足、受挫……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老师同学们的关心……每个孩子对6 分的感觉都不同,但我们知道,6 一定比5 好。不同的分数表示这孩子正在感受着自己的家庭、学校、和伙伴交往等。
(二)“赞许”技术
赞许是妙不可言的,赞许技术更侧重于鼓励当事人表现出一些积极的倾向,它告诉当事人做得很好,可以让她们相信自己做出的努力[3]。由于小天常犯错误,遭受来自各方的批评,很多时候,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能做对。但事实上深入了解之后,笔者发现,每次他犯错之后,他都多多少少甚至本能地去做一些改变,当然,目前来看这些改变没有能够挽回他的错误,使得所有人都忽略了他的这些行为,但这些看似细微的、改变之举,正是值得我们赞许的,因为这是他希望事情好转而做出的努力,是为了达到目标做出的尝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SFBT 方法里是“没有失败”的。
赞许也可以用在小天的愿望和承诺。每个孩子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想法,这种动力是随着孩子的成长与生俱来的,小天因为家庭和自身的原因,起点略低,对自己的期待似乎也不是那么清晰显著,但他还是有一定愿望的,也愿意为了达到一个目标有所承诺,即便这些承诺没有马上得到实现,也应该得到肯定。
(三)“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技术
SFBT 认为变化总是客观存在的,小问题的达成可以带动实现大目标的可能,就像多米诺效应。因此,如何在变化的开始促使各方采取行动是非常重要的。对小天来讲,即使认识到问题解决的关键,他也缺乏改变的决心,因为改变本身是个十分漫长痛苦的过程,我们一旦想得远,就会被他缓慢的步调弄得自己心灰意冷,而事实上,他其实多少总有改变,就看我们是否能够及时抓住那些点滴的小事,并以之为契机,无限放大,让小天自己感受到、意识到:我在进步!这也是小天以后进步的纽带。
(四)“振奋性的鼓舞”技术
SFBT 非常看重激发当事人的信心和决心问题的潜能,基于这一理念什么时候用振奋性鼓舞都是不为过的,它的使用对当事人是否充满信心和希望有关[3]。小天和同学在一起,是个比较特殊的孩子,从幼儿园起,他自己也早有这个意识,而且通常受到的批评比较多,很少听到表扬。所以这样的鼓舞对小天而言,是他格外想要的,我们要尽量给予他更多正面鼓励,有时夸张也不为过。
三、家庭系统咨询中的SFBT 技术及应用
小天的问题,其实更多来自家庭原因,所以与家长沟通也非常重要。但小天对于妈妈来学校跟老师交流十分敏感,觉得只要妈妈来学校,肯定是自己犯错了,也很怕被同学看到妈妈坐在老师办公室,担心同学会指指点点,回用不一样的眼光看待他。所以,和她妈妈的交流,通常是用电话交流的方式。她妈妈的情绪也因为孩子的情况,时常不太稳定,当她一个又一个电话来找我们的时候,也需要对她妈妈进行一定的辅导,家庭环境的改变能够促进小天的成长。
(一)“正常化”技术
许多人碰到的问题,严格意义上其实都不是问题。首先,这些问题是普遍存在,人人都可能有的;其次,问题可能被当事人自己扩大或者看问题太过片面[4]。小天的妈妈正是如此,不去深究小天从小的生活环境造成他性格上的缺陷,先从目前的现况入手。
她妈妈对小天不爱读书非常焦虑,甚至给儿子冠上“厌学”这样的大帽子。小天从没有讨厌来上学,各门学科也都很喜欢,尤其是美术、体育、科学这样能够动一动的学科,这也和他本身有多动倾向有关。
咨询师尝试缓解母亲的焦虑,告诉她小天的情况正是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从学习上来说,虽然他不太愿意,经常拖拖拉拉,但依旧是在完成,成绩虽然不优秀,但也过得去,就是有点惰性,但并没有出格。所谓“一点不要读书”是不存在的(即正常化技术)。小天母亲也感受到似乎是自己陷在陪伴作业的焦虑中,问题越想越严重。
(二)“例外询问”技术
SFBT 的例外,指的是在某些方面,问题已经不存在、或者是并不那么严重[1]。例外是指“问题”不会一直存在,或者说至少有时候问题不多,或是不那么严重。一定是有些其他事情……这是“没有问题”,还是解决之道呢[1]?需要扩大详述例外问题不存在的时间,寻找当时发生的模式、行为和事件[2]。通俗一点说,就是通过“好汉需提当年勇”,增加当事人解决问题的自信,还可以引导当事人主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一天,小天的妈妈来电,说前一天晚上,她跟小天又吵起来了。小天又扔东西、又咆哮“烦死啦,你出去!”然后连推带拉把妈妈推出了房间。鸡犬不宁似的亲子战争几乎天天爆发。
咨询师尝试引导小天母亲思考,一天之中有没有相对和谐的亲子相处时间(例外询问),小天母亲开始似乎想不出来,等待之后,回想起来似乎每天中午,有这样的一个场景,因为时间非常短暂,吃完药送小天回学校,所以小天母亲没时间去分析、批评,一般小天说什么,她都回应“嗯嗯嗯,好好好,很乖”,成全了难得的和谐亲子相处时光。小天母亲回顾的时候,似乎已经感受到了什么:中午没有作业,没有老师的反馈,没有自己的唠叨,母子相处就很和谐。
发现例外,可能代表找到了开启解决之门的钥匙。重点是要提醒小天妈妈,经常想一想这些令人愉快的时刻,在生活中复制这样的相处,让它成为常态的交往方式和习惯活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倾听并追问细节,找出未发生冲突的契机。这些细微之处的呈现,为后续问题解决提供很好的线索。
(三)“关系询问”技术
小天的父母有在交流中总流露出这样的想法:只要解决小天身上的问题,他们自己的生活就会比较轻松。而同时,小天也认为,只要父母的态度改变,自己也会有很大的变化。
小天一家三口的生活,都是三人之间相互作用的,需要帮助他们去描述各自所处的情况、他们想要的目标,以及怎样使问题在互动中得到解决。这种包含小天和他父母互动情境的提问,就是关系询问,是让一家三口改变的一个重要途径。
小天的爸爸因为在部队很长一段时间,本身是雷厉风行的,而且对部下要求也十分严格,对儿子更是如此。一旦发现儿子情况不对,表达方式上都比较强硬,态度也很难让小天承受。但他总觉得是因为小天的原因,使得他不得不暴躁,如果小天好了,他也就不会这样了。小天的爸爸退伍后十分忙碌,回家的时间也不多,更谈不上来学校沟通了。所以老师只能通过电话沟通。
小天父亲觉得儿子很怕他,原因是他母亲什么事情都依着他,而自己要教训儿子,使得父子俩不亲近。咨询师进而深入了解“教训”指的有哪些形式。小天父亲自己也有点不好意思,说自己可能是职业病,一般不喜欢一句话、一个命令说两遍,发现问题一般不是吼就是打。咨询师也请小天父亲回顾一下,当他心平气和和儿子沟通的时候,小天的回应方式是怎么样的?(关系询问)小天父亲紧皱的眉头,这时才略有放松,说小天会和他聊天,有时候还会有一些新奇的想法,并告诉咨询师这样的话题儿子只会和他聊,因为和妈妈聊不好。咨询师进一步了解,这样氛围下,有没有进一步的亲密接触,小天父亲才想起来,其实儿子也愿意搭着自己的肩,有时候还会爬到自己背上靠着……
四、初步成效
(一)个案的初步改变
小天是做许多事都难以维持的孩子,所以对于他,速战速决很重要,制定小目标、实现小目标、过程中及时表扬,是对小天很有效的咨询方式。类似的案例还有:音乐课爬来爬去行为的矫正;课文背不出却要同学给他贴红花的冲突解决;每天晚上愿意读课外读物20 分钟习惯的培养……在以上提到的焦点解决技术的运用下,即便是一些不好的行为,教师也要试着在其中挖掘小天进步之处,如:爬来爬去次数有减少;想要红花是小天寻求上进的表现;课外读物从阅读5 分钟到10 分钟是个很大的进步……同时不间断地和他沟通,了解他内心的想法,缓解他的心理冲突。小天就这样学着慢慢改变自己的认知,控制着自己的情绪。老师和同学们都觉得,能够和小天沟通了,和他做游戏也不错等优点。
这是一个经常出现在小天生活中的画面:总是强调以自己为中心,自己想干什么就一定要达到目的,达不到就大发雷霆甚至出手打人。这次他虽然也有失控,但后来被同学劝住了,上课也没有继续发作。或许这只是一次偶然现象,但就焦点解决而言,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契机。抓住小天没有当下冲动到和同学打架,也没有像以往那样一言不合上去抢夺,而且也没有大吵大闹影响到上课这三点,好好表扬和鼓励他,让他明白,自己在这问题的处理上,已经比以前做的好多了,而且老师也发现了他的进步并且夸奖了他。这样的做法,既可以激励他改进,一定程度上也会提升他往后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让个案对自己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目标,但是对小天来说,是自己提出的,属于自己的,这一点很重要。
每次咨询在赞许技术中结束[4]:“你能这样考虑问题,为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老师觉得你的进步真快。”二个学期下来,个案在校行为问题发生频率每周下降到1-2 次,真的是了不起的进步。
(二)家长的初步改变
对于小天的爸爸妈妈,其实他们的情况有相当的代表性,这样的家长,亲子关系紧张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他们有着诸多的要求。而他们想缓解紧张关系的同时也想让孩子达到自己的要求(如学习态度好、学习成绩佳、与同学的良性交往等),想要面面俱到,结果无一所获。所以必须先解决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即亲子关系。通过发现例外,家长回想到和孩子相处融洽的画面,回想自己曾经有过的成功体验,增强解决孩子问题的自信[3]。
让小天的父母了解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同时给他们鼓励(其实还是能和孩子有好的沟通),鼓励他们,先从调整亲子关系,重新建立温和的亲子关系入手。等第一个目标完成了,再慢慢着手改变儿子的其他问题,不能急于一时。
小天的爸爸妈妈在一次次的电话咨询中,也领悟到了这些;也给自己定下了初级目标改善亲子关系;让他们寻找以前出现的和谐画面,试着重复或者类似地与儿子沟通,先一步步慢慢地走进儿子的心。在不要求儿子的情况下,家长没有心烦意乱。“亲近儿子”的过程中,家长自己也很快乐。
综上所述,SFBT 运用在问题行为儿童的个案辅导过程中,关注儿童与家长的资源和优势,而非他们的缺陷和不足,这是与传统心理咨询模式的区别[5],强调每一个问题儿童和家长都有解决问题的能力[6],咨询老师要做的是持续支持与帮助儿童与家长意识到自己的资源及潜力,期待他们的每一个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