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策略探讨*

2021-12-31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1年7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

李 畅

(1.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长春 130028;2.吉林省金融安全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8)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党和国家的头等大事,而要克服现阶段社会经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基本问题,关键在于要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的“时代新人”。大学生无疑是各行各业人才的有力储备军,其是否具备过硬的职业能力、全面的职业素养、坚定的职业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能否高质量、高速度、高稳定地持续健康发展。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形成高校职业素养培育的长效机制,既有利于落实“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也是促进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必然举措。

1 职业素养的内涵阐释

关于职业素养的内涵,学者观点较统一,他们普遍将职业素养作为一种在职业领域中所表现出的“综合性”品质,强调职业人员对规范、要求与责任等的遵守、表现情况,可从隐性与显性两个层面分析,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行为、职业习惯等属于显性层面;职业情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等属于隐性层面[1-2]。职业素养是个体在职业生涯中的基本综合素质,既具有一定的先天性,又可以通过后天的工作与学习经验积累而得到调整和完善。因此,对于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和引导,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有助于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不断提升自我。

对于大学生职业素养相关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把握。一是以隐性的职业价值观、职业情感等内容作为个人核心素养的内在精神支柱。职业的意义不仅在于谋生,而且是自身价值观念、情感认同的直接外化,要在工作岗位上真正实现贡献价值最大化、职业优势最大化,必须在内心优先建立起强大的职业认同、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才能为职业素养奠定根基。二是将显性的职业知识、职业能力等内容作为反映自身素质能力的外部可靠载体。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工作的效率和成果始终是检验员工能力的最直接指标,甚至在某些条件下,会忽略个人职业素养的隐性成分,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加强自身学识本领的重要性,好比“冰山理论”强调的要将容易显露在外的职业素养部分更好地展现给对方,对方才有可能深入了解个人内心之下的隐性部分。可见对于高校来说,要及时、全面地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把握好职业素养隐性与显性两方面内容,抓住二者的不同价值和特点,为未来职业选择进行科学有效的准备。

2 当前高校职业素养教育的典型问题

2.1 重知识技能轻职业道德

道德与一个人内心的情感、价值观念等密切相关,道德需要长时间潜移默化的影响,也需要有良好的道德榜样作为示范。职业道德是个人道德观念在职场环境中的特殊体现,不同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都会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排序性。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3]。然而,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时往往强调专业课的核心地位,重视学科知识的讲授、专业技能的培养,却轻视职业道德的养成、人文精神的传授,尤其对于职业院校或相关理工科专业,因其更看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相关流程操作能力,较容易忽略对学生职业素养隐性方面的引导,为知识而知识,为技术而技术,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与道德修养水平之间出现失衡现象,缺乏对相关行业职业规范、职业价值的了解,甚至可能因为职业道德意识不够敏感而造成信用缺失、言行违规等不良现象。

2.2 重课堂讲授轻社会实践

对于大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来说,无论是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还是综合素质的养成都是同等重要的,在不同条件下会对学生发挥不同的作用。高校始终存在片面关注学校课堂教学活动而轻视社会实践的现象,其虽具有一定的优势,即有利于学生进行系统扎实的知识积累,但劣势也显而易见。对于应届毕业生,用人单位经常以“缺乏实践经验”为由拒绝求职者,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弊端——教育与行业脱节,直接体现在对学生的培养只集中在课堂上,而较少带领、鼓励学生进入实际社会环境,欠缺对最新行业需求、现状和特征的了解。一方面,教师自己较少深入行业企业,不能向学生传递最新、最有用的信息,更无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加强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学生亲身实践的机会有限、时间有限,也没能尽早进行有价值的社会实习,无法在真正的职场环境学习并体会不同的职业道德规范,难以在未来的求职市场与所谓的“有经验者”相比而取得竞争优势。

2.3 重就业数量轻职业规划

近年来,高等院校的就业压力居高不下,虽然党和政府已采取各项政策助力大学生就业,从中央到地方都尽可能多地提供相应的优惠举措,但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持续增多带来社会就业压力的提升,二者需要更好地平衡。就业质量作为检验高校人才培养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使高校在无形中承担了越来越重的学生就业压力。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多高校为了完成就业指标容易“急功近利”,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持续职业生涯规划的有益引导,尤其对于高年级学生,没能很好地尊重学生的职业兴趣、引领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高校更关注学生的就业数量,而非学生职业素养的整体提升,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步入工作岗位,也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环境、职场人际关系、职业文化,不能顺利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身份转换,甚至因其未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与岗前自我匹配,在一些职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无法胜任岗位,进而可能给学生的长远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1)坚持“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将职业素养发展为有效竞争力。高校要积极转变、调整旧有工作理念,深入理解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新特征,将人才培养置于更长久、更深远、更全面的高度来思考,站在党和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立场上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养成都是事关其人生幸福的。高校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并不会随着学生毕业离开校园而终止,教育的作用是终身的,人的发展也是终身的。因此,高校要树立服务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意识到职业素养的养成不仅对学生的职业幸福感、职业成就感、职业满足感有着直接影响,而且对学生的终身成长成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主阵地,要高度关注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知识、职业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一是以专业学科为依托,以思想道德为主线,既要适当改变课堂教学的内容结构设计,增加与相关专业密切联系的职业规范、职业要求等内容,潜移默化地在专业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职业素养要素,将显性知识与隐性道德结合起来,提高育人效果;二是在教学评价中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职业意识、对行业规范准则等内容的掌握程度作为成绩的评价指标之一,以“结果导向”倒逼学生主动去了解不同行业、接触职业环境,激发学生提升职业素养的内部动机。职业素养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综合品质,只有高校通过各种手段去引导学生不断自我完善,将专业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情操融为一体,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的最大竞争力,在复杂多变的职场环境中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2)积极利用校企联动优势,构建职业素养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从学生个体层面来看,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有助于其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在道德修养、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等方面尽可能与职业相契合,进而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从用人单位层面来看,学生的职业素养直接与其工作表现挂钩,职业素养的高低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为员工的学生能否为企业创造最大效益,为企业优质发展带来可持续的价值。高校要全面把握并利用好“校-企-生”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不再将人才培养看作自己的任务,而是全社会、各行业都应积极参与的事业。

高校如何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发挥企业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应有的作用,可从以下角度进行切入: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对于行业特色明显、专业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学科,可适当与企业联合进行“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探索,这种全程、全方位参与的方式有利于企业文化、企业需求、企业目标和企业制度等内容与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实现较好契合,也为校企双方提供了一定的制度机制保障[4];二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基于教学任务特点与企业保持良性沟通,采取固定时间段或“因需”原则组织安排学生在相应的企业顶岗实习、实地观摩,也可由企业员工与教师组成“导师伙伴”共同指导学生的实践,使学生真正融入企业环境,接触岗位任务,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当前校企合作已逐步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高校要顺应市场形势,尽早地、全面地与不同的行业企业寻求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场所,既能有效提高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水平,也能使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更具适用性、针对性。

3)发挥家校联合的独特作用,营造职业素养培育的良性环境。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家庭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主体,发挥着学校与企业所不具备的作用。家庭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是根本而深刻的,其根本性体现在家庭是学生成人成长的初始之地,学生受父母家人影响对职业产生最基本的感性认识,形成最初步也可能是最牢固的看法;其深刻性体现在学生从家庭得到的职业影响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长时间潜移默化的结果,即使离开父母、远离家乡,但多年来从家庭习得的道德规范、行为习惯、职业认知是较难改变的。因此,高校既要理性客观认识到家庭对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基础性作用,也要以建设性的视角主动与家庭建立联系,通过与家长沟通、与家庭联系,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开辟一条更贴近学生的路径。

基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特点,以及家庭与高校之间通常存在物理距离这一局限性,高校可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高效的家校信息沟通平台,及时将大学生就业政策、相关行业信息、企业用人需求等告知家长,并将学生所在专业的以往就业情况根据时间段、就业去向、就业满意度、离职率等不同的指标特点进行分类整理、定期发布,使家长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子女未来面临的就业形势,促使家长认识到加强子女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性,进而自发地对学生进行与求职相关的家庭教育引导;二是通过布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主动与父母就职业问题进行沟通,如生涯访谈、家族树、生涯故事等,也可鼓励学生深入父母所在的工作环境,以实习、见习的方式切身体会真实职场环境所需要具备的素质,有助于学生向父母亲人等学习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行为、职业理想的相关内容,以职业发展为纽带加深子女与父母的联系,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提供有益的互动环境。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职业素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目的加强中职德育工作
职业写作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我爱的职业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