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功能探究
——以古籍文献的推广为例
2021-12-31陈宏磊
陈宏磊
(山东大学 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100)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实践者,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作为为教育、人才服务、科研的文献资源中心和学术机构,既是一种服务机构,也兼具传承文化、提高素质、支持创新等育人具体任务,是高校“三全育人”理念下全面改革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 图书馆在学校三全育人中的作用
三全育人指的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其提出的背景主要是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及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三全育人工作体系的提出和完善能够使高校将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肩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三全育人的出发点在于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其中心是在于“育”,构建育人新模式,营造育人新生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能够因材施教,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可选择的教育。三全育人的重心是在于“全”,要求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
教育部2015年修订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图书馆应全面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也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因此,图书馆也不能够缺席学校“三全育人”体系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科研资源的优势,不断的优化服务的力度和深度,突出图书馆在育人体系中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在学校三全育人的大环境下充分发挥其校园文化中心的角色,积极投入到文化育人的过程中,为培养符合要求的现代化接班人添砖加瓦。
2 文化育人在高校图书馆功能中的体现
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是从定义上来说的,即以书育人,通过对高校图书馆丰富馆藏资源的阅读利用,将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价值体系融入读者的内心所在,从而达到对读者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的培养塑造,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3]。图书馆近几年的发展中不断的组织众多的文化活动来丰富校园生活,比如每年组织毕业季、新生季、图书馆文化节、阅读推广等活动,从活动的内容上来讲可谓形式众多、内容多样,从某种程度上对于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比较多的侧重于“搞活动”的形式,多是临时性的组织,缺乏一些紧密性的联系,缺少专题性的、引导性比较强的文化活动来凸显文化育人的功能。
古籍文献在高校馆藏中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是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可谓是“镇馆之宝”。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其中不乏珍本善本。比如北大有150多万册古籍(20余万册善本)、清华有22万余册、南大有将近40万册(善本3万余册)、山东大学拥有30多万册的古籍文献藏书。如何让众多的古籍文献发挥其作用,成为图书馆文化育人的重要工具,是众多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去思考的内容和方向。
在古籍善本的衡量中是以“三性”(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价值性)为标准来判定善本的。古籍文献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载体,记录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反映了历代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学术文化传承关系。我们是可以从它的文物价值、学术价值以及艺术欣赏价值3个方面分别探讨高校图书馆如何依托古籍文献来实现的文化育人功能。
3 高校图书馆利用古籍文献实践文化育人的途径
3.1 认识古籍文献的学术价值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发现古籍文献整体反映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它的历史价值,同时涵盖的还有古籍文献中传递出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培育构建社会主义当代文化体系以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4]。图书馆可以通过对古籍文献的充分挖掘、整理以及利用,比如对古籍文献进行编目、整理;再或者对专题古籍文献进行揭示;再者是对古籍文献的学术文化价值的发掘,总而言之应使之为当今时代的文化、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作用或影响。通过对古籍文献资源价值的有效利用与推广,可以拓展读者古籍文献的认知,了解其蕴含的文化传承,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建立起文化自信,从而达到文化育人的影响。
3.2 古籍文献的阅读推广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如何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做出了具体要求。2019年初,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让经典走向大众——《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推介全国行”活动。这一活动的实施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到了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精髓。这个内容也让笔者认识到古籍文献的阅读推广也是可以进行,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古籍文献不仅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还要认识到它本身所赋予文化价值所在。比如地方志文献中有记录各个地方的历史演变或是风土人情,可以了解某一地区的历史演进或是文化风情。或是通过对古籍文献中的某一元素,例如纸张、字体、藏书章等进行介绍,可以有效地帮助读者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比如在近期山东大学图书馆组织的文化节中有一项“汉字中的乾坤”活动,是对于古籍藏书中藏书印的介绍来探索一方藏书印和它背后的故事。前期是通过图书馆微信平台推送关于藏书印的系列文章介绍,帮助帮助读者了解藏书印的知识和篆书文字的演变历史,而后是推出一期印章识别答题比赛,通过选取部分明清藏书家藏书印来让读者识别藏书章,以吸引其对藏书印的兴趣,进而帮助更多的学校师生认识藏书印文化,也能够了解古人读书、爱书、藏书文化。以往大多数古籍文献只能少数读者阅览使用,这样的效果是很难发挥文献的价值所在,作为高校图书馆应当注重古籍文献的文化价值,充分进行挖掘,并通过古籍经典的阅读进行推广,例如古籍文化知识讲座、数字馆藏资源的推荐等活动,一则可以帮助师生了解自己的馆藏资源,更重要的是把古籍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文化传递出去。事实上这个内容的落地也是能够帮助图书馆实现文化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进而提升读者对于文化自信的认同,对于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有着很大的帮助。
3.3 古籍系列的文化展示
在古籍善本价值不仅有珍贵的文献价值、文物价值,而且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其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书籍的装帧形式、印刷字体或者印刷技术上,比如古籍的套印本即套色印刷,将同一页书雕刻多块书版,再用不同的颜色分别涂在不同的雕版上,并分次刷印于同一页面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书页,常见的有朱墨两色套印以及三色、四色和五色套印[5]。最为著名的代表作明末的《十竹斋笺谱》充分运用了当时流行的“饾版”“拱花”技术,印出的图案色彩精美、形神兼备,作品与原作无异,令人叹为观止,艺术价值颇高。同样古籍有着通通的装帧形式,比如蝴蝶装、龙鳞装、包背装等,再加上不同图案的封面,可谓十分的漂亮;再入古籍的字体大多数都是经过匠人几番誊抄而来,例如明《永乐大典》、清《四库全书》均是当时文人誊抄而来,字体工整令人赏心悦目。这样的富有特色的艺术品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图书馆可以通过展出不同类型的古籍,让更多的读者在鉴赏的审美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内涵,欣赏古籍善本之美,可以使馆藏善本精品走进大众的文化生活,提升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凸显馆藏资源的社会文化价值[6]。
4 结束语
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地位是比较重要和特殊的场所,是校园文化的中心。那么从三全育人体系的落地环节过程中,图书馆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发挥自身校园文化中心的优越性,凸显文化育人的角色。古籍文献也只是图书馆文献资源中的一个部分,但是它所蕴含文化价值是我们所有人不能够忽视的,图书馆人应充分的发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信息,让更多的读者认识它、利用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