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提升路径探析
2021-12-31何桂金侯柯文
何桂金,侯柯文
(1.南昌航空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2.南昌职业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实际已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提质增效的新变量、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化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如何实现南昌市高质量的发展数字经济是各级政府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如今互联网数字技术正加速与各领域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培育出新业态新模式。同时全球经济也开始向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主要内容的数字经济改变[1]。全球各地区将数字经济发展作为培育新动能、推进经济社会转型、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力量;我国也明确将数字经济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须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步伐,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2019年5月,习总书记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提到“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推进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南昌市作为中部地区重要城市必须紧跟国家战略,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
1 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
1.1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趋势
放眼全球,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产业迅猛发展,核心技术不断突破与创新,掀起一场全球范围的深层次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1.1.1 数字经济地位日益凸显。据统计资料显示,2018年全球数字经济总量超30.2万亿美元,GDP比重占四成。数字经济发展规模美国为全球第一,紧随其后的依次是中国、德国、日本和英国。接近90%的国家数字基尼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显而易见,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带动全球经济焕发新活力的先导力量。
1.1.2 数字产业化步伐加快。全球电子信息制造技术加速创新,存储器、射频器件等ICT基础技术实现突破。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动相关芯片和产品加速研发。5G商用序幕拉开,各国加速5G商用进程。互联网创新衍生新业态新模式,视频类App等移动应用迅猛发展,游戏产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全球公有云市场快速崛起。
1.1.3 传统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信息、通信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发展,产业数字化效果显著。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成为世界各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互联网市场平台规模不断扩大,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电子政务应用正加速推进。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呈现高增长的态势。
1.2 国内数字经济发展形势
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和行动,着力引导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数字经济进一步创新发展[2]。数字经济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0%,成为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1.2.1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持续推进。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25.1万亿,在GDP中占比达到27.6%,数字产业化规模已经达到6.4万亿元,占GDP比重达7.1%。由此足以说明,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部分。ICT行业迅猛发展,互联网移动软硬技术体系和生态系统不断扩张。商用5G序幕全面拉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各领域产业加速融合深化。工业互联网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持,促进产业升级。
1.2.2 各地竞相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最活跃且最重要的新动能,无论是东部沿海等发达省份还是中西部发展中省市,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各省份的共同行动。浙江省提出,全力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深入实施数字经济5年倍增计划;广东省实施数字经济“128”发展战略;福建提出,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力争数字经济规模超2万亿元;安徽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施5G产业规划和支持政策,促进5G商用和应用场景落地,数字经济与实体的融合是今后我国经济高效发展的必然路径。
2 南昌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2.1 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南昌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信息安全产业、互联网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和通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措施,并发布了大数据、5G应用、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等行动计划,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
2.2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南昌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截至2018年底,全市建成移动通信基站3.7万余个,城市地区家庭基本具备光纤接入能力,自然村通光纤比例达100%,4G覆盖率达98%以上。物联网基础设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面部署,工业互联网建设具备一定基础。一批云计算和数据中心重点项目相继投入运营。
2.3 数字产业不断发展。
数字经济领域的研发平台共计32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省级重点实验室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市级重点实验室5家。新一代信息网络基本建成,截至2020年4月初,全市开通5G基站2 826个,占全省近2/3,整体覆盖率达95%以上。
2.4 产业数字化不断加深
制造业中智能制造、物联网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制造业中智能制造、物联网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农业中现有国家备案“星创天地”12家,涵盖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加工等领域。服务业数字化特色鲜明,电商平台建设步伐加快,电子商务相关交易额达4 223.16亿元,获批为全省首个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工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全市6个企业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6家企业纳入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全市“上云”中小企业达11万余户。
3 主要制约因素
3.1 科技创新动力不足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是南昌市产业升级提效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制约因素。2019年,全市R&D投入强度1.7%,位于中部地区省会城市第五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9.5件,而我国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3.3件,与发达省市仍具有较大差距。一些重点行业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体制机制未完全健全和数据安全问题为完全解决,南昌市庞大的数据资源未能高效的开发和利用,数据作为创新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作用未完全发挥。
3.2 制造业数字化水平较低
南昌市实体经济中传统制造业占比较高,但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企业却处于中段,企业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建设应用程度较低,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多处于单项应用,集成提升阶段的企业较少;工业细分行业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企业缺乏数字化改造动力,生产端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程度较低。
3.3 跨界融合人才匮乏
数字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高素质跨界人才[3],然而南昌市数字化人才的现有规模与质量却无法满足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究其原因:①南昌市虽是教育强市,但大多集中在理论研究和生产研究方面,造成人才分布结构欠缺均衡。从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专业的复合人才较少。②对互联网、大数据等专业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根据人才交流中心的数据资料显示:2018年留昌毕业生比例为30%,大部分毕业生都离开南昌市前往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城市发展。
3.4 数字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
当前,南昌市电子信息产业仍处于规模化发展初级阶段,产品趋于中低端,主导预制构件仍然以外部配套为主,现代化智能网联汽车居于中低级智能阶段,产量大约仅占全类型汽车产量的4%。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由于起步较晚、龙头企业缺少,已发展成熟具规模的应用产品和服务较少,产业生态体系还未形成。软件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在全国范围仅占3.12%。与东部沿海发达省市仍存在一定差距。
4 对策建议
4.1 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
4.1.1 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①发展大数据及云计算产业,促进大数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依托中国移动(江西南昌)计算中心、中国电信江西云计算基地等项目,加快建立集数据采集、加工、处理、整合、分析、交易等大数据及云计算平台,提升大数据技术服务企业、行业及社会的能力。②推进物联网创新发展,大力发展芯片、传感器、无线模组、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物联网核心产业,完善物联网云平台,打造国内领先的物联网终端、基站、数据通信网络设备产业集聚区。
4.1.2 做强数字经济优势产业。继续做强做优半导体照明、移动智能终端、光电子三大电子信息产业,完善产业链,形成创新链[4]。①引导加大半导体照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高端集聚发展,向上游着力发展具有核心技术的芯片、外延等领域;②在移动智能终端产业中对关键元器件及组件、触控显示、基础元器件、智能电池方面加大研发,发展高端芯片,智能传感器。
4.1.3 壮大数字经济基础产业。发展面向工业、农业、服务业、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民生等领域的应用软件,实现传统产业改造和软件产业协同发展。面向计算机服务、软件、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着重培育壮大一批软件骨干龙头企业,加快对基础应用软件、工具软件的系统研发和解决方案,强化对高端软件服务供给能力。
4.2 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4.2.1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立足南昌市纺织、汽车、医药、装备、建材等制造业基础,以激发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线。①加快构建行业特色鲜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行业提供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工程服务、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等工业云服务。②实施“企业上云”计划,努力推进云计算全面覆盖,推广设备联网上云、数据集成上云等深度用云。③大力推进智能化生产制造,积极推进互联网+机器人,加快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单元建设,加快提升应用智能大脑技术水平[5]。
4.2.2 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大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在农产品领域的应用,加大现代农业数字技术供给[6]。①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农业物联网平台,推进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动植物防检疫系统信息化建设,优化完善智慧农业云平台等系统,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标准化水平。②开展农业数字技术应用试点。依托“星创天地”综合服务平台,率先开展优势农业数字技术应用试点,而后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推广试点技术应用经验。③发展农村电商模式,不断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物流系统建设,构建农产品专有网络销售体系,推进农业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
4.2.3 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南昌市商贸、物流、金融、文化、健康、旅游等服务业融合发展,重塑南昌市服务业数字化核心竞争优势。①加速推进生产性服务行业数字化发展。支持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利用计算机技术搭建智慧物流、供应链、商业贸易等面向特定环节和场景的服务型平台,形成智能化服务新业态。②推动生活性服务行业数字化发展。推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医疗、教育、健康养老、体育、旅游、酒店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服务产品供给,提升服务和体验。③大力发展数字金融。加速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支持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升级升级,发掘区块链技术在积分管理、链条跟踪、跨境支付、证据固化等方面的应用。
4.3 加快推动数字化城市建设
4.3.1 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积极接入“城市名片”智能政务应用,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拓宽网上办事广度,延长网上办事链条、提升办事效率,打造“不打烊”在线服务大厅。积极完善网上申办、网上受理、网上核验、网上预审、全程网办等功能,真正实现“一机在手,办事无忧”。完善网上办事服务标准化,推进统一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统一支付等支撑平台建设,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最多只用跑一次。
4.3.2 提升民生服务数字化水平。面向全市民生服务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充分利用整合南昌市现有数字信息资源,发挥数字化在资源整合、信息传递、模式创新等方面核心优势,着力推进健康医疗、教育事业、平安社区、社保就业、民政服务、文化体育等民生服务领域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创建高效便捷的民生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数字民生服务智能化水平。
4.3.3 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①推进5G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基站建设,实现5G网络覆盖,推进南昌市5G试点城市建设;部署技术、规模、速度、服务领先的物联网络;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基础普惠化。②集中统一建立大型数据平台,推动经济数据统一汇聚,融合多维度、多元化经济数据,公开非涉密数据。并依托高校及研究机构,对全市经济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实现对全市城乡经济、环境、能源、交通、社会、教育等领域运行态势实时的量化分析,有效提升政府对数字经济运行的智慧和调度治理能力,为政府进行数字经济决策提供参考。
4.4 汇聚数字经济专业人才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完善人才奖励基金制度。以良好的科研环境吸引海内外数字经济高端人才,集聚领军型人才、团队,为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智力支持。围绕地区数字经济产业基础和发展重点,实施数字经济人才培养计划,支持省内高校、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开展数字经济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培养一批数字经济技能型人才留汉。加快推进南昌市全国电商人才服务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大数据、电商及现代营销等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