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2021-12-31王芳
王 芳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 经济管理教研室,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稳定至关重要,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同样至关重要。先进的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步入新时代,铁路企业要为建设交通强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当好先行,就必须深化铁路企业文化建设,以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软实力推动企业昂首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1 铁路企业文化发展历程与现状
从被清朝统治者视为破坏风水的“奇技淫巧”到“国民经济命脉”,从0.5km的“展示铁路”到“八纵八横”的铁路交通网,从“龙号”蒸汽机车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高铁动车,中国铁路从艰难起步到快速发展,从自主创新到世界领先,展开了史无前例的跨越式发展。伴随着中国铁路的发展,也孕育了“人民铁路为人民”“安全生产大如天”“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货主)如亲人”等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铁路文化。根据铁路企业文化的发展脉络,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1.1 起步阶段
1983年,针对沿线环境偏僻、条件艰苦的局情,武威铁路分局以铁路行车区段为单位,以沿线战区文化生活设施建设为基础,首创了全路文化线,被誉为“铁路文化线源头”,以此为标志,全路开启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之路。1991年,铁道部党组召开了全路文化线建设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文化线在铁路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三年建成全路文化线。至此,企业文化建设开始纳入全路各单位的工作日程,开启了结合实际加强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1.2 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铁道部党组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和铁路形势要求,加强顶层指导和推动,使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和中国铁路职工政研会在大连召开了“全国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现场研讨会”,会议指出建设铁路企业文化,要紧密围绕铁路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育人铸魂;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主体作用,努力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会后,全路各单位纷纷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创建活动,为铁路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软实力。
1.3 深化阶段
2012年,铁道部党组召开了铁路文化建设座谈会,并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铁路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2013年,改革后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郑重提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铁路行业特色的新时期铁路精神——“安全优质、兴路强国”。随着铁路改革发展的持续推进,自2014年起,总公司党组连续三年先后对安全文化、服务文化、经营文化做出了重点部署和整体推动。2017年,总公司出台了《铁路企业文化建设三年基础工程实施方案》。2018年,总公司工作会议重点强调了要深入推进铁路企业文化建设。2021年总公司工作会议把“扎实推进文化聚力工程,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列为重点工作之一。
2 当前铁路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为推动铁路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1 对企业文化理解还不够准,思想认识有偏差
2.1.1 将企业文化简单等同于物质投入。 企业文化的根本目的是提升企业软实力,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但当前有些单位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较浅层次和较低定位上,把企业的形象设计、标语口号、环境营造、文体活动等同于企业文化的全部,导致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出现“两张皮”现象。特别是承担企业文化现场会等活动的单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呈现物态文化,但有的单位建设目的不明确、功能定位不清晰,有的单位重建设轻使用,没有推动作用反而增加了职工工作负担。
2.1.2 期待企业文化建设一劳永逸。 企业文化不是一杯可以随时解渴的水,它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特征,是从不全面到全面,不系统到系统,渐次推进,逐步完善的过程。但有些单位企业文化建设总体规划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2.2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体系,没有真正形成文化聚力
2.2.1 企业文化建设不够系统。 从全路来看,虽然近几年集中推进了安全、服务和经营文化建设,但对于文化理念体系的总结提炼、对形象识别系统的思考设计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从各单位来看,有的单位在总体思路、目标任务、考核评估等方面还缺乏有力措施,像盲人摸象一样,摸到哪里,哪里就是企业文化,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2.2.2 合力作用发挥不明显。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部门分工负责,但当前有些单位企业文化建设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局限于某个部门和少数人员,没有形成分工负责的工作体系和全员参与的工作局面;有些单位虽然明确了各级组织责任,但在实际推动中多数靠党委发力,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许多工作难以推动和落实。
2.3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职工参与热情不够高
2.3.1 企业文化建设创新不够。 创新思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但有些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始终是“喊口号、上揭挂、建环境”的老三样,内容形式千篇一律;有些单位创新意愿和能力不足,不结合单位实际特点,盲目照搬照抄或闭门造车,企业文化陷入同质化;有些单位还没有认识到运用新媒体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3.2 职工的参与热情不够高。 企业文化必须契合职工群众需求,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但有些单位培育的企业文化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导致职工认可度不高,认为是“找麻烦”,不能理解和认可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有些单位满足于把企业文化设计出来、展示出来,没有在职工价值认同和行为养成上下功夫;有些单位积极运用新媒体手段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但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使职工对新手段产生了疲劳感和厌倦感。
2.4 高铁文化建设跟不上高铁发展的步伐
与铁路的跨越式发展相比,高铁文化的建设相对落后。有些单位对高铁的研究不深,高铁文化意识不足,特别是尚未融入高铁网的区域,不能充分认识到高铁给社会、经济、民生、文化等多方面带来的影响,企业的价值追求和管理理念还停留在常规铁路上,不能达到高铁所需要的思想高度;有些单位还在沿用传统的思路、内容、方式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高铁元素不够明显、高铁氛围不浓厚,高铁文化没有形成体系和气候;有些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铁路建设“回忆录”上,对具有铁路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涉及比较多,对现代的高铁理念及巨大变革涉及较少。
3 强化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3.1 抓好顶层设计,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系统
党政一把手是企业文化定位、方向、架构、理念体系的决策者,更是企业文化的第一推动者、第一责任人、第一宣传者,必须亲自上手设计、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赋予企业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执行力。当然,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个部门的事,也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管理人员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担负着丰富并将企业文化具体落实在团队中的责任,是企业文化在各个组织单元的代言人,也是真正的一线文化执行者。
3.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实际、职工需求的贴合度
文化与管理不是油和水的关系,而是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在构建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文化体系时,要注意把企业文化融入中心工作、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植入到职工行为当中,使企业文化建设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真正成为推动发展的“软实力”。例如,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往往带有周期性,即从事故爆发期、安全整顿期、相对平稳期、危机增长期,到事故爆发期,周而复始的循环。遵循安全生产的周期性规律,针对每个时期不同的特点,有预见性地、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理念教育工作,把铁路企业安全文化融入安全管理全过程。
3.3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传播手段促进企业文化落地
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落地生根”,无法传播和落地的文化,只能是形同虚设。传统的企业文化传播方式主要是口号、标语、宣传栏等方式,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现代信息技术传播手段打破了这样的限制,人人都可以成为企业文化的参与者。因此,要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平台和表达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式的宣贯企业文化。要抓好各层次人员现代信息技术相关内容的培训,培养一支政治素养好、信息敏感度高、文字表达能力强的新媒体人才队伍。
3.4 在培育高铁文化和草原铁路精彩文化上展示新作为
伟大时代成就伟大事业,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中国高铁的发展孕育了新时代高铁精神,高铁精神又促进了高铁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在传承弘扬多年企业文化建设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挖掘高铁文化内涵、建设高铁文化环境、提升高铁文化影响力,在培育高铁文化上展示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