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路径研究
2021-12-31刘九峰
刘九峰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战略研究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世界各国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推动全球经济架构重新创立,重新创立全球创新布局。革命性和颠覆性的技术成长不仅对人们的思维方法和生活要领有所影响,而且对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地位产生深远影响。当下,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还留有缺陷,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理论与人才培养现状之间有很大分歧,使得理论与实际存在脱节,不能相辅相成,缺少有效衔接。虽然有助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但通过分析科技创新人才的多种培养途径,从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角度进行研究,有助于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质量,也是培养科学技术创新型人才的中心。
1 科技创新型人才的描述
1.1 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基本概念
科技创新型人才通常是指科技与创新的联合开发人员。从广义上讲,科技创新人才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技术常识和技术实力,并且开展科学技术事务,拥有高度自主创造性,为科学技术前进和人类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员。在科技创新中,新人才既包括文化知识,又包括职业技能、资质。科技创新是随着人们对人的认识、品德、知识和能力的变化而变化的一个普遍的、抽象的、更新的、动态的概念。
1.2 科技创新型人才需具备的素质
①科技创新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热爱本职工作,永远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且创新型科技人才需要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国际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以应对所面临的问题。②只有具备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创新动力,才能使新的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具体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③随着知识和新技术的高速成长,以及技术革新的到来,某一个人开展科学探究、产品研发是很难单独完成的,必须需要一群人、一个团队或一个集体一起共同完成科技创新工作,需要各领域、各层级以及各种各样的创新型人才协同合作,才能达到共赢。
2 我国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际状况
我国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赢得了巨大成功。不仅人才总量不断增加,而且人才的整体素质也很高,为促进科技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也存在一些影响科技创新人才综合素质的因素和推进科技创新人才进一步成长的问题:①当下我国科技创新举措范畴较小,人才数目较多,科学技术是社会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社会第一生产动力,然而科技创新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同时,现有的科技创新活动数目不多,满足不了当今社会大踏步前进的诉求。②缺乏高尖端的科技创新人才。当下科技人才技术水平低、通用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继承型人才多,确实具备科技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的人才少,不能有效推动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并且不符合我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诉求,从而影响了我国综合发展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③企业研发单薄。当下,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研发团队仍处于初级阶段,高价值研发人才短缺,无法满足自主研发的需求,技术人才外流也是非常严重。所以,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实力仍然薄弱,且薄弱环节明显。④教育资源短缺。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学校办学面向未来,还需要相应的教育资源。首先,现有的课程体系、评价方法、教学方法、选拔方式等不能跟上教育发展的趋势,不能适应未来培养技术型创新人才的需要;其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学科专业高尖端人才的短缺是对教育资源的急切要求,使得高尖端人才流向资源丰硕的高校。然而,高校扩招后,师资力量不足,师生比例不达标,制约了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3 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3.1 自我培养
自我培养是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首要途径。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按照“思想素质与职业素质相统一”的纲领,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强化自身的思想教育,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自我教育应从下面两点来开展:①要端正工作态度,明确自己学习的方向、努力方向,注重教育政策和国家政策的需要,以自我教育为准则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②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提升思想素质,主动做好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进一步强化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切合社会需要。
3.2 强化创新实践科目
目标经管是一种以人为本、以目标为导向和以成绩为导向的当代经管方式。在未来,促进技术创新举措应面向学校职业导向、技术发展、社会需求、学生成长等。提高学术挑战水平,深化学习深度,提高学习成功感和成功体验,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科学的欲望,在科技前沿保持并创造持续学习的内生动力。与此同时,根据未来技术的特征,联合学习方向,拟定具体的创新实践培训举措。营建开放创新的尝试和错误容忍气氛,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多种创新实践科目,测试科学假想,培养创新实践项目的核心能力,支持和激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广泛阅读,充实学生的知识领域,扩展学生的创新视野。此外,要统筹校级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官网、官方话筒、宣传栏等广告平台,积极建立弘扬科学精神、创新思维的校园文化走廊;施展校园科技社团的积极作用,发展与未来科技、科技沙龙、创新训练营等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二讲堂,使第二讲堂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形成互补互动,从而营建良好的校园科技创新气氛。
3.3 强化研究性教学
为了创立以研究为基础的综合课程体系,我们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将职业定向和职业课程与学生未来的学习成果密切联合起来,并且制订和实施研究性学习计划的课程,在综合课程体制的背景下,需要将技术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嵌入到每门课程的实际落实中,有效建立研习会、案例探究、顶级课程等课程项目,让学生参与研究性教学。在课程实施方面,我们应考虑学生兴趣的激励因素,为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供应创新思路,勉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学习。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研究性学习可以作为课程评价的内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其是要在课程中设置开放式或封闭式的技术考试题,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
3.4 强化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非常关键,单一的教育留有着很大的坏处,不能与时代特征相联络,不能与时俱进,所以,开展继续教育可以有效落实科技创新人才的知识更新,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继续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条路径。开展继续教育历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两点:①企业要创立自己的继续教育体制,加强知识培养,为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奠定根基。与此同时,依照企业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形势,开展能力和技术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②制定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有组织地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使人才既能符合社会的需求,又能满足企业成长的需要;实现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4 开展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举措
4.1 国家政策重点支持
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的多维参与。政府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宏观管理、分类指导、强化服务的原则,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制定和完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政策框架,贯彻落实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渠道的多样化。增加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投入。强化公共财政支持根基探究、策略技术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的布局。并且,政府应根据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规划、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强化人力费用投资,融合高水平人才资源,培养和锻炼人才团队,积极培育、创新和团队精神。充分发扬企业在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中的主导作用,完善激励企业增添科技投入的政策,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进一步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创新和集中。确保实现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渠道的多样化。
4.2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探索并积极营造有利于多渠道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创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大支持科技人才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励和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活力,提高创新效率。表彰和奖励对科学技术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技术水平,进一步优化符合我国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持续发展和扩大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范围,实现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方式的多样化。
5 结束语
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人才是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枢纽。所以,探究多样化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对于培养大批面向社会的高综合素质人才,达到理想的人才培养效果,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大量创新技术人才的时代,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批范围更广的人才,从多渠道、多角度持续探索和优化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途径,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