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高职校思政课队伍建设维度研究
2021-12-31王兴中
王兴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各级各类学校要牢记“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着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1]有力回答了新时代教育“三培养”的重大问题,而要解决好这个重大问题,办好思政课是关键的节点,建设好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基本保障。近年来,各级学校都非常关心重视思政课以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从总体来看,思政课以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也取得可喜的成绩,但与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对思政课的要求相比,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
一、新时代加强高职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对高职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今年3 月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思政课教师是承担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2]因此,新时代推进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认识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3]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对高校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对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出了明确任务。“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4]办好高等教育,要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有利于构建高校“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
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是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高校“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构建中,思政课教师是一支不可替代的生力军,发挥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专业理论的优势和工作骨干的作用,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的政治高度,时刻关心国家大事,时刻关注国家的教育政策,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素养,一心一意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成长成才奋斗终身。[5]要从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等四个方面为学生当好“引路人”。[6]要引导思想政治辅导员、党政管理干部、专业教师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三)有利于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青年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年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民族和国家就有希望,因此,要重视引导青年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扎实可靠的能力、敢于承担的意识和奉献精神。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背景下,青年学生的成长环境既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和渗透,给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教师对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生要耐心的引导与精心的培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7]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党的事业发展休戚与共,与祖国的繁荣进步同频共振。
二、新时代高职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人民不仅期待有更好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而且期待接受更好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和国家的重托,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队伍状况直接关系到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导向性和行动性,关系到我们所培养人才的目标与质量。“05 方案”实施以来,通过各方努力,思政课成效显著,教师队伍建设在结构、质量、能力等方面大有改善与提升,但任务仍然艰巨、挑战依然严峻。
(一)高职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从数量结构来看,较多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配备没有达标。根据党和国家的顶层设计,思政课教师岗位的师生比不低于1:350 的比例。但自1999 年高校扩招以来,各高职校招生不断增加,思政课教师的数量补充因为种种原因却相对滞后,特别是伴随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思政课教师的数量不足更加突出。目前大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师生比达不到1:350 的要求,特别是在校生达万人以上的学校,相反,在校生万人以下的一些学校相对容易达到1:350 师生比要求。根据抽样调查了解省内外60 所高职院校,统计显示:其中师生配比达到1:350 的学校约占22.3%,师生配比介于1:350 至1:450 的学校约占29.6%,不足1:450 的学校约占48.1%。
从年龄结构来看,许多高职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缺乏梯次。高校在合并或升格发展过程带来的必然现象,合并或升格学校思政课教师简单相加,造成相当长的时间无法引进或招聘教师,因此,出现断层和没有梯队结构。另一方面,学校没有科学做好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大多学校都采用“自然淘汰”的方式来实现教师队伍数量的满足与平衡。因此,呈现年长教师的工作热情减退、年轻教师的工作经验尚未积累顶不上的“青黄不接”现象。
从性别结构来看,许多高职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比例失调。一般存在女性教师比男性教师多,呈现“阴盛阳衰”现象,近年招聘硕、博士毕业生时,也常常出现“男生难求”的窘迫困境。
(二)高职校思政课教师选聘难度大
在一般高职校,一些既有思想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思政干部,有的转行,有的调走,有的退休,思政课教师队伍补给渠道不畅或受阻,使得一些学校只好大量地从外面引进高校毕业生。此外,有些院校由于起步晚、起点低,平台少,存在先天不足现象,因此,在具体选聘思政课教师工作上也面临诸多困难。一是有的高校文化积淀时间短,社会认同度还不够高,许多毕业生不愿意到这些院校,他们更愿意到牌子响的本科院校或新组建的本科院校,不太愿意到高职院校,即使是“双高”的高职院校对他们来说吸引力也不大;二是有的院校没能够提供给思政课教师发展的平台或者平台不够大,发展的空间有限,许多毕业生考虑到院校没有培养思政专业的学生,没有机会成为硕导或博导,同时,院校科研力量比较薄弱,科研氛围不够浓厚,学科建设上很难取得成就和突破;三是有的院校在选聘顶层设计上,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招聘制度或人才引进政策,一些院校对于思政课教师招聘或引进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往往是刚性有余柔性不足,可供选择空间小,招聘工作很难做到量足质优。
(三)高职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升
由于多种原因,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还是相对滞后,许多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在“配齐”方面都存在较大困难,更不用说“建强”工作的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升。一是思政课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有待提升。有的院校思政课教师数量原本就不足,加上学校的持续扩招,因此,教师承担的教学课时工作量就相对较大,缺乏足够时间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同时,由于有些院校科研基础薄弱,缺少教学科研领军人物,科研工作成为思政课教师的“绊脚石”。这些直接影响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的提升。二是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意识有待强化。有的思政课教师认为教师只要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就行,甚至有的认为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太多了,在主、客观上认为能完成相应的教学工作量就已经很不错了,充其量仅完成“授业”任务,谈不上履行“传道、解惑”的立德树人职责任务与使命担当。三是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有待提升。思政课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等专业特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和国家对思政课教师有很高的期待和要求。因此,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做一名“四有好老师”,成为学生的“四个引路人”,更要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个要”标准来提升自己;同时,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八个相统一”,不能仅仅停留在“上完一节课”,而要追求“上好一节课”,教学不仅要“让自己满意”,更要“让学生满意”。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与业务学习、努力淬炼,提升政治修养、道德涵养、综合素养等。
(四)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提升渠道有待拓宽
正如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8]思政课作为一门科学,要“彻底”,并不是谁都可以讲授、谁都能讲授。但有些教师认为:思政课就是“念念国家政策文件、说说各类新闻消息、讲讲做人做事道理”等,但事实是不是如此呢?答案是否定的。思政课教师同样要接受教育培训。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是教师申请大学教师资格认证的必要条件之一,岗前培训有助于新进教师了解教师的职业特征,提高教学技能,促进新进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同时,有利于促进新进教师的快速成长,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整体素质。但当前教育培训存在许多困难。一是高校思政教师主动参训意识不够,要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主要是部分高校思政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不能从战略性长远性的高度认识培训的重要意义;对培训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培训不培训都一样,不培训也能上好思政课;部分高校思政教师参加培训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对新知识的学习主动性不够、创新性不强;部分高校思政教师不太注重学习,总想抱着一本书教一辈子,有机会参加培训时,也不太愿意参加,即使参加了也不太认真。因此,要更新高校思政教师的思想观念,重点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高校思政教师培养体系尚未健全,要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问题。对高校思政教师培训的顶层设计还不够,对培训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检查、评估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有效的运行机制。例如:培训前,培训内容计划性和针对性还不强。培训中,还不能实现差别化培训、个性化培训、按需培训相结合,还做不到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落实不同的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因此,要努力构建国家、省(市)、校三级培训,坚持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结合,专题性研修和经常性训练结合,特别是要依据各校教师实际情况和存在的短板开展培训,教学能力不足就着重开展教学能力培训,科研能力较弱就加强科研能力训练,重点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三是高校思政教师培养效果不够显著,要解决“学有成效”的问题。有些学校对教师参加培训缺乏有效的管理考核,同时也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尤其培训结束后,对教师参加培训缺乏必要的管理办法和评价机制,教师参加培训成果大多不能被更有效地吸收转化为教学科研能力。因此,要加强对教师参加培训的有效管理,要解决“学有成效”的问题,破解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局限性。
三、新时代加强高职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三个维度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高校需要有一种“功成不必在我”境界,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 的比例核定思政课专职教师岗位职数要求。同时,高校建好思政课教师队伍,须要从“入口关”“发展关”“质量关”三个不同维度切入。
(一)把好“入口关”:完善思政课教师选拔聘用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9]做好这项工作关键在严格把好“入口关”。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坚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确保新入职或转岗担任思政课专职教师的人员须为中共党员,且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专业背景。落实1:350 配置思政课教师要求,做到守住底线,不越红线。同时,建立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党政管理干部、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协同融合机制,吸收有思政学科背景人员、资深辅导员、党政管理干部等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与思政教师的思政课同向同行。
二是有序推进招聘工作。招聘与引进高质量人才是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作为学校层面要早谋划、抓先手,每年提早研究对人才招聘(引进)、培育、成长提供发展平台和相应的配套政策,努力营造干事创业氛围。人事部门要早行动、抢人才,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早准备、补后手。优秀的资源总是有限,在招聘工作中,招聘团队(人事、马院等部门)要改变以往在校园线上线下坐等优秀毕业生上门的做法,做到主动出击,捷足先登,第一时间与思政名校、名师和优秀毕业生沟通联系,建立优秀人才储备库,同时要有“求贤若渴”、“一将难求”、“三顾茅庐”的工作态度与耐心。
三是要严格招聘标准,做到宁缺毋滥。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标准为指导,在性别、年龄、学历、专业方向、个性差异等方面谋划,逐步形成合理梯队,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综合考察毕业生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进取精神、敬业精神、团队意识等综合素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毕业生先到单位实习,实现近距离的综合考察,考核内功,选聘“四有”好老师。
(二)把好“发展关”:健全思政课教师培训提升机制
上好思政课,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扎实的专业基础。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用脑用心、创新创意,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做到研究经典、通晓文本、了解经典文本背后的时代背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式方法等。[10]因此,要不断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力度,使教师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
一是要科学制定教师培养目标计划,建立完善中青年教师培训制度。定期选派教师参加培训、学术会议等,特别要用好教育部整合的优质资源,开展“周末大讲堂”“同备一堂课”等培训活动,增强教师教育教学之“术”。
二是要构建教学-科研协同发展培训体系,提升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有部分思政课教师不是毕业于师范院校,要通过“教师工作坊”的形式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同时,加强思政课教师的科研训练,激发科研兴趣,提高科研意识。引导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结合教学工作开展课题申报,探索和解决教学改革中发现的问题,提升教师教育教学之“学”。
三是高校应根据形势的需要、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变化,为思政课教师发展构建平台和拓展空间。做好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和教师职后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更新思想观念,提升业务能力等。通过培训,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能那样做”,涵养教师教育教学之“道”。
(三)把好“质量关”:优化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思政课教师的质量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落地,关系到“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的推行推进,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实现。考核评价机制是提升与保障思政教师质量的重要手段与方法,高校要建立科学合理、操作可行、内容全面、目标明确、导向突出的评价制度。
一是考核评价设计要科学化。考核评价设计既要有事业发展的高度,严把教师的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又要接学校建设的实际,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考核评价设计要基于营造良好的教师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激发教师内驱力,增强教师自我效能感,深化教师职业认同。同时,改进教师的工作模式,推进项目责任制,如设立“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学团队”、“优秀科研团队”,开展教学竞赛等,并给予经费支持。
二是考核指标内容要精准化。从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出发,思政课教师考核的核心指标应该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师德师风,政治品格等,提高评价中的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要“充分考虑高校思政课教师与其他专业课教师的不同特点,将科研和教学两项指标都纳入到考核指标体系中”[11]。
三是考核评价体系要多元化。研究制定思政课教师教学评价指导方案,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科学合理的思政课教学效果评价机制,采取正向与逆向、求同与存异、共性与个性、定性与定量、定期与不定期等方式,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克服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弊端,破除因循守旧导致的“顽瘴痼疾”。
四是考核评价体系要敢“碰硬”。深化改革思政课教师职称评聘方式,健全思政课教师退出制度。一方面建立职称评聘能上能下机制,在思想素质、政治品格、师德师风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在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中实行“一票否决”,结合思政课教师综合考核情况,推行“职称低聘、缓聘或解聘”;另一方面实施限授、转授或转岗制度,对考核不达标的思政课教师试行课程转教制度,如在重新认定合格前转授相近或其它相关专业课程等,对于连续两年在全校思政课教师评教中排名后几位的,要通过停课进修、其他岗位挂职等形式提升教学能力;不能胜任的,应予以转岗。
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高职校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 讲话精神”,落实执行文件要求,“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建设一支可信、可敬、可靠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让思政课教师在守正创新中担当立德树人的使命,谱写思政人乐为、敢为、有为的新篇章。
注释:
[1]习近平:《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全校学生的回信》,《人民日报》2013 年10 月1 日。
[2][7][9]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2019年3 月19 日。
[3][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年,第174 页。
[5] 斯日格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及其时代价值》,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9年。
[6]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 年12 月9 日。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9 页。
[10]邸淑珍:《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石河子大学硕士论文,2019 年。
[11]江茹莉:《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现存问题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11 年第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