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2021-12-31黎小鹿

科学咨询 2021年7期
关键词:物理素养探究

黎小鹿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 江西南昌 330038)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物理是高中学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学生高考成绩的高低,更影响他们对高校理工科专业学习方向的选择。居于传统的物理教学课堂中的教师,为了保证学生整体成绩,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应试能力与最终成绩分数上,尚未按照新课标来进行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以获得具有趣味性与挑战性的学习体验,使得他们物理思维与能力受到了限制,违背了新时代教育理念下对创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如何有效改善课堂教学环境,兼顾学生物理成绩与学科素养的提高成为高中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一)强化职业能力,提高教师素养

从教师要具备的教育能力出发,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的关系能够直接影响到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所以为了创设物理高效教学环境,教师要注重自身教育交往能力的提升,在教学之余,要主动联系与询问学生的物理课堂体验,并鼓励他们以对话或反馈信方式提供教学意见,及时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问题解决,从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教师与学生间形成良性的互动交流方式,能使同学们在课堂中更深入地分析与理解学科的理论知识,注重去构建物理知识与思维框架。教师不应当满足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要在教学中一边“教”一边“析”,寻找并记录各个教学环节与活动中存在各种问题和教学瑕疵,并针对自身解决问题的不足进行反思与探索,及时采取有效教学策略,避免类似的教学问题难以及时解决,从而提高物理教师的职业能力与素养。需要注意的是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后的反思要基于自身的课堂教学步骤,分析与研究出自身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独立完成自身客观反省与评价,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细节问题。此外,教师要主动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与反馈,关注到学生思考问题的创新点以及在课堂中容易出现的疑惑点,通过归纳与思考的方式发现更多学生的闪光点,还可以按照反馈内容来进行教学思路的拓展,制订出更贴合学生思考与学习的教学方案,从而更好地树立教师的威信。

(二)巧设导入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从物理学科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出发,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由主导者转向引导者,依据学生的个性特质与物理基础来进行问题的导入,并通过呈现多样化的问题情景,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激发学生们分析与探索问题的热情与动机,还能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带来独特的学习体验。师要认识到学生从物理学科的严谨性与科学性,问题化情景的导入要密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联系教材与学生内心需求来导入新课情景,运用生活化情景与启发性语言来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他们对课程内容有正确的把握,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掌握知识中形成科学思维,通过带领学生分析情景中的问题,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情景中,进一步提高导入环节的吸引力,创设出符合师生需求的高效课堂。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选取实验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视频导入法,例如,在讲解摩擦力这部分知识时,教师要呈现出家中装满大米的塑料瓶一图,并引导他们思考若在其中插入一根木棍,木棍能否与整个塑料瓶一起运动。在给予充足的思考时间后,带领他们一同观看具体的实验视频,这时需要教师与学生一同总结与分析实验现象,并设置类似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动手实验将交错相叠的两本教材分开,学生们都表示难以完成,这时教师就可围绕问题引导学生依据体验进行思考,使他们自觉寻找实验与教学内容间的关联。

(三)合作实验探究,培养科学思维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要增加课堂教学的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环节,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在合作小组中意识到自身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小组共同实验与探究能够让学生们享有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在开展实验教学前,教师要以生本理念为引导,积极关注与了解学生在思维方式、学习态度与进度等方面的差异,并按照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按照均衡的比例来划分探究小组。其次,教师要设置具有探究意义与合作实验价值的问题,可引导各个小组协同分配问题的解决步骤,提高合作学习效率,而教师则要在及时引导各个小组解题思路,并督促走神不认真讨论的学生,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在讲解“牛顿第二定律”时,教师要利用好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组织各个小组进行实验,并尝试制作科学的实验数据表格,让学生们分析与研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针对实验环境等因素限制,教师也可利用数字系统模拟实验过程,让各个小组成员进行观察与讨论。诸多学生往往会没有思路,这时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软件来模拟增加小车受力的实验场景,并呈现小车实验中合力与速度变化的图像,帮助学生们在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小车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力成正比”的结论,让他们对物理知识了解更加透彻。

(四)发掘教材内容,培养科学态度

物理教师应注重从素质教育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方向进行教材内容的发掘,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更多关注学生对学科的科学态度,在发现学生成绩进步的同时,关注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态度的进步和发展,不能只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应该关注学生科学方法的总结。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本节课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前人对力和运动关系研究的发展史,并讲解伽利略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应用的实验原理以及实验思想,进而引出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让学生经历问题探索的过程,亲自体会研究物理规律的成就感,领略物理学史中物理思维的美好与魅力,进而关注物理学史的发展和进步。从科学发展的步伐和物理学史的角度来讲这节课,就会变得非常有趣。教师可从物理史出发,通过呈现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观点,并与伽利略新的观点进行实验对比,引导学生将小车分别放在棉布、毛巾和玻璃板的斜面上,让他们观察小车在哪个上面运动得最远,这时学生能够分析出亚里士多德没有考虑到摩擦力因素。接着进行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通过介绍理想实验法来引出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概念。

三、结束语

基于以上阐述可得,教师要注重学生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发掘他们对物理知识学习的潜能,使得教学氛围充满浓厚的兴趣。通过增强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运用恰当的新课导入教学方法等都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让他们更乐于与善于探讨物理知识间的联系。其次,教育要确立合理的课程教学方案,通过合作探究与挖掘教材内容的方式来体现物理学科丰富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自身、学生与教学目标三个方面出发,在课堂实践带领学生探讨物理核心概念的提出,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与探究热情,实现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目标。

猜你喜欢

物理素养探究
只因是物理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留言板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