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知识复述在初中历史学习中的应用

2021-12-31黄冬梅

科学咨询 2021年7期
关键词:故事性法老古埃及

黄冬梅

(广西希望高中 广西南宁 530105)

历史作为一门知识性很强的又必须接受中考洗礼的学科,单纯的死记硬背已经背离了时代的要求。而一切学科能力的提升,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知识复述”就能很好地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以后发展作更好的铺垫。

我们学校为了更好地顺应新课改的要求,从去年开始,在七年级历史课中增设了史学阅读课,第一本尝试的阅读教材是符合初中新生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的《世界小史》。能力要提升,思维要先行。我们着重在课中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会构建内容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培养历史学科思维,辅之以“知识复述”的方法帮助学生系统科学地记忆知识,减轻课后记忆负担,强化思维,提升能力。就如何进行“知识复述”,我们在七年级课堂中进行了尝试训练,下面以《世界小史》第三章“尼罗河畔的国家”为例浅谈我们的学生经历的几个阶段的做法。

一、第一阶段:历史基本要素的复述

历史事物或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一般有背景、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特征、影响等,学生在梳理知识体系之后很容易就把这些事物或事件的基本知识点遗忘,有了理解,但没了记忆,那理解就无从存在。所以有必要首先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的复述,加深记忆和理解。但是,在最开始的知识复述中,很多学生基本上是只把这一章节内容涉及的基本要素简单、机械地叙述出来,没有形成自己的语言和逻辑。

我们的问题是:“请简单复述第三章‘尼罗河畔的国家’的主要内容。”提问了三个学生,他们说出来的答案基本相同:

“第三章‘尼罗河畔的国家’时间是公元前3000 年左右,地点是非洲,河流是尼罗河,人物有美尼斯国王、胡夫法老、埃赫那顿国王……”

这三位学生复述的时候,没有形成语句,单纯是抽取了笔记中的零散信息进行复述,干巴且不通顺,而且还遗漏了不少知识点。在课堂上对学生做出的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更无从谈起。这样的复述无疑是没有效果的。对此,我们进一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前面构建的主题式知识框架进行逻辑性的知识复述。

二、第二阶段:主题式复述

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基本每一单元、每一课都有现成的标题作为主题呈现,但是《世界小史》的每一章节标题很少有明确的主题,大多是模糊化的表述,如第四章“太阳日,月亮日”、第五章“唯一的神”、第六章“你能拼读”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引导学生构建章节知识体系(思维导图)时特意要求学生先在阅读的基础上归纳出主题,以主题展开知识梳理,而我们的知识复述,也应该围绕着主题进行。

我们的问题是:“围绕主题,复述第三章“尼罗河畔的国家”的主要内容。”在经过几分钟的语言组织后,提问了第一个学生。

“第三章‘尼罗河畔的国家’主题是古埃及国家,它产生于公元前3000 年左右,位于非洲的东北部,发源于尼罗河流域,所以叫尼罗河畔的国家。古埃及国家的文明象征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象形文字、木乃伊等。在古埃及国家发生了很多重大事情(史实),第一是美尼斯国王统治埃及,第二个是胡夫国王统治埃及,最后一个提到的是埃赫那顿法老统治埃及,他们都是古埃及国家伟大的国王(结论)。通过这一章书的内容学习,我深深地被古埃及国家灿烂的文明所吸引……”

这位学生的复述,比第一阶段学生的复述更加完整了,不但包含了基本历史要素、知识点,还能紧紧围绕主题展开复述,语言也比较通顺,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渗透了“史论结合”的方法。我们对这位同学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打破了第一阶段复述的沉默和紧张。随后又提问了两个学生,他们也基本能按照第一位同学的思路进行复述,效果不错。

三、第三阶段:故事性复述

著名学者李剑鸣说过,历史本来就是一种故事,历史学家本来就是“讲故事”的能手,这样才能展现史学的魅力。所以,我们希望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教师的代办成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把他们也培养成“讲故事”的能手,对所学知识进行故事性复述,这样各方面的能力自然会得到极大提升。这是对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但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进行了短暂的准备,但是没有学生敢主动尝试。最后是一个比较活跃的历史基础较好的学生举了手。

“公元前3000 年左右,在非洲的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出现了初步统一的古埃及国家,在这个国家里有著名的金字塔、象形文字、木乃伊等标志,它们神秘的存在至今让我着迷。除了这些神秘的象征外,埃及法老的统治也很让我神往,首先是公元前3100 年的美尼斯法老的统治(史实),他是第一个统治了所有古埃及人的国王,为国家的富裕和强盛作出了很大贡献(结论、评价)……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认识了古埃及人的智慧和强大,他们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我还从埃赫那顿法老的身上学习到了宝贵的创新精神,它是国家进步的源泉,激励我不断开拓进取(最终结论、认识)。”

这位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性角度、逻辑思维角度、语言组织角度上都复述得非常不错,让我比较惊叹的是他“史论结合”的“论”,认识得非常到位。初一的学生第一次练习就能有如此表现,这是非常少见的,但是我们坚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刻意练习,这样故事性的复述将会成为学生们课堂上的一个常态。故事性复述将历史内容的知识性、逻辑性、语言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了一起,可以鼓励学生作为课后巩固知识的轻松而高效的复习手段。

四、第四阶段:多对象复述

前面三个阶段都是单个学生面像老师和大众进行的复述,经过几个学生的复述,下面的学生基本也就复习了几遍,而且是不断深化复习。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另设了一个环节,即同桌间相互复述,从主题式和故事性复述中,任选一种进行。这个环节学生最活跃,因为他们复述的对象是“自己人”,没有压力,更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潜能,同时也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经过四个阶段的复述,学生们对第三章的内容已经滚瓜烂熟。当问到有没有人敢把今天这节课的内容通过电话的形式复述给父母听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举了手。并且在两天后的第四章内容学习的前几分钟,我们还通过集体复述的方式把第三章的内容又过了一遍。这样一个系统性的复述流程,效果很好。而且每个同学的复述控制在2 分钟左右,这样提问三个左右的学生就基本能反馈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是大家又把上一章节的内容复习了三遍。一节课用10 分钟以内的时间进行对旧有知识的复习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实践过程中,也有一些地方需要反思。不是每个学生的知识复述都能令人满意,主要存在问题是:有部分学生还是机械背诵,笔记上有什么就背出什么,没有逻辑性,也抓不到重点,语句不通顺,表达能力较差。尤其是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表达对所学内容的大体认识或感受时,整体表现不乐观,这也就是为什么往届毕业班的学生对中考题型中的“启示类”题目比较畏惧的原因。希望通过从初一就开始的这样一种知识复述的练习,能较好地改善这一类问题。

整体上,对知识复述能力的提升,我们要坚持由浅入深的原则,慢慢引导,既不能停留于第一阶段的历史基本要素的简单复述,也不勉强学生都能达到故事性复述的层面,但最起码要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主题式的知识复述可以作为定型后的常态复述方式。这对学生来说,既巩固了知识,加深了理解,提升了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节省了课外背书的时间。

猜你喜欢

故事性法老古埃及
做个法老头巾
法老时代埃及谷物税研究
古埃及艺术
埃及法老复活啦!
小说叙事如何充满故事性
死而复生的古埃及艺术
第三回 古埃及,你的名字叫永恒
独具一格的古埃及艺术
散文的“故事性”
创作谈: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