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考语文作文的命题规律及创新性

2021-12-31

科学咨询 2021年7期
关键词:作文题目文体命题

尹 昭

(广州市美术中学 广东广州 510000)

近年来,广东省的高考语文作文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大类:第一类为政治类型的作文题目;第二类为国家实事、社会常态的作文题目;第三类为人文科教的作文题目。而根据对历年高考语文作文的分析,可以发现语文作文的命题规律,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语文作文成绩。而在语文课和复习当中,教师应当在规律之下进行课程的改革创新,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的更深层含义,从而提高写作能力,以便在高考语文作文中拿下更高的分数。

一、广东卷语文作文命题规律及特点

(一)广东卷语文作文命题规律

1.关注学生的生活

除了广东省之外,国家多数省份的高考语文作文均有这个规律,就是注重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个人感受,比如2016年广东省作文题目《漫画》,就是通过不同学生分数高低的漫画展现来让学生分析材料,写出作文。而这个方向的命题材料能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因为图中所展现出来的信息是每个高三班级中均有出现的情况,相对于其他题材来说,该类题材对学生是最没有束缚的。同时2015 的高考全国卷也是采用了学生生活的方式,其题目为《女儿举报父亲》,通过学生生活中真实发的事,来让学生动笔写出自己的感受,注重学生的主观发挥,学生写作的空间也非常广阔。

2.关注热点问题

社会热点问题也是全国卷和广东卷均关注的重点问题,热点问题的作文能发挥学生的文笔,体现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2017 年全国卷的《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呈现中国》就是典型的热点问题,它包含了“一带一路”、共享单车、空气污染、移动支付等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对于学生的价值观是一种考量。

(二)广东卷语文作文的特点

1.平稳的过渡性

根据广东省历年的语文作文题目特点,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可以从中分析出大概方向,广东卷语文作文不会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题目,“稳”是语文作文所追求的特点。比如2016 年的《漫画》,2017 年的《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呈现中国》,2018 年的《2035年开启时光瓶》,2019 年的《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政治命题、人文命题、社会常态问题的种类分布较为平均。

2.明显的特色

2016 年起,广东开始使用全国卷,原本的广东卷语文作文贴近广东生活,和广东社会的人文发展息息相关,作文的题目让考生能和自身生活相结合。相对来说,考生的发挥空间更自由、更广阔。但从2016 年广东省采用全国卷之后,话题性逐渐淡出,语文作文的命题方向逐渐向命题、材料靠拢,且命题注重思辨能力,强调感悟和理性,更适合大部分学生。

二、语文作文的常见写作问题

(一)文字错误率高

文字错误率和语文基础能力成正比,如果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较为薄弱,则会在一篇文章中出现大量的错误用词甚至错误用字,保证语言通顺和规范用词是高考语文作文的基本要求。但由于语文作文尽量保证不涂改,所以学生有时写得顺手了、或者不加考虑,就会写上错误的文字从而造成失分,这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二)审题能力差

近年来,高考语文作文在逐渐淡化审题问题,出题人尽量保证题目是所有学生都能读得懂又能体现语文价值意义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考生还是会审错题,从错误的角度去进行理解。比如2019 年作文题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这篇题目的要求是“写一篇演讲稿”,可是许多同学在读完了题干要求之后,却忽略了“演讲稿”三个字,反而从议论文的方向去作文,这无疑是白白丢失了分数。

(三)知识库薄弱

高三学生日以继夜的复习、学习,对各类考卷均有涉猎,但是在语文作文当中,光靠曾经做过的试卷,并不足以拿作文高分。相对来说,高三学生对社会时事关心度不够,在作文当中只会去描述“以前的事情”,而不会以“当前的事”来进行举例论证。虽然在高考之前,考生都会对当前阶段的社会时事、要点进行突击,但是在作文考试当中,引用最多的人物和事件仍然是其曾经学习过的内容,比如司马光、诸葛亮、杨利伟等政治课上、语文课上学习过的人物,知识库的薄弱造成了他们的作文能力差。

(四)文体混乱

虽然高考语文作文不限制文体,但是“不限制文体”和“没有文体”是两个概念,高考的问题大部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而考生写出来的文体却没有自己的写作风格,也许前半部分写成了记叙文,后半部分却写成了议论文,篇幅长又没有意义,写作风格空洞,看不出学生的活力和对文章的理解。作文不能单独引用某一事例,也不能不引用事例,引用了事例就要有论证,文体应该严谨。且有的考生,为了体现“与众不同”,文中大量使用文言文,可是文言文的书写对于专业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件困难事,那就更不要说高三学生了,所以最终论文不伦不类,文体混乱不堪,表达的内容也没有主旨。

(五)卷面杂乱

这是高考语文作文最容易犯的错误,也是最普遍的错误。一张干净、整洁的答卷可以增加阅卷老师的印象分,而歪七扭八、墨迹斑斑的答卷只能降低阅卷教师的印象。写作作文虽然不要求字体的精美,但是要求书写格式规范、整洁,即便学生的“字”不好看,但是写出来成行成列、上下对应、试卷洁白没有墨迹,这应该是写作的基本能力。而现阶段高三考生的作文试卷字体忽大忽小,写作习惯导致笔墨沾在小拇指上又染到试卷上,这无疑是写作的最大忌讳。

三、现阶段高考语文作文的规律及创新

(一)人文科教

高考作文除了保证学生对语文的基础理解能力,更要反映体现出学生的个人感受和三观。叶陶说道:“我们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感情等问题,而应把育人训练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从命题、指导到批改、讲评。命题要切合学生思想实际,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教育性。”人文科教是语文高考作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命题的选择在不断向着这个方向靠拢,命题人将题目和人文科教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对语文的基础和作文能力取得进步。

(二)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哲学的最大特点,而在现阶段的语文作文中,也愈发重视学生的客观性和辩证性。所以利用辩证思维的特点来提高学生对待问题的看法,将十分有利于让学生成长,学习到看待事物的本质。相对来说,学生的思想浅显、认知片面就是辩证思维缺乏的体现。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准确地抽象出事物的本质是高考作文命题所要考查的一项基本能力。在面对辩证思维类题目时,考生一定要学会从大局的角度、全面的角度看待问题,要客观地抓住事情的根本,从根本去解决问题、抒发情感和意识。

(三)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指的是“标新立异、另辟蹊径”,而不是“特立独行”。创新能力在作文中的体现,主要体现在表现手法和素材选择上,学生要学会从多角度去创造写作结构。人的思想是“活”的,但把“活着的”思想跃然于纸上,就是创新;人的语言也是“活”的,可如何把生动的语言变为美妙的文字,其过程也是创新。独到的见解和生活中的日常事务息息相关,而高考作文的创新特点,也是鼓励学生去探索各类学习知识的一个途径。灵感稍纵即逝,但抓住灵感的尾巴,就能栽出一颗参天大树。近几年的全国卷中,创新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

(四)社会自然

人是社会的一份子,有了人才会有社会,而社会的百态必然也会在作文中体现出来,高考的命题方向和社会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近年来,有关留守儿童、农民工问题、独生子女问题等一直都备受关注,特别是近一年内所发生的大事,定然会被社会关注。而关注社会民生,也是考生对现代社会理解和看法的体现,如果考生希望取得优异作文成绩,则除了打好作文的基础之外,还要多关注当前的国家时事,对社会百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四、结束语

随着2016 年广东采用语文全国卷,曾经和广东相互关联的作文题目和规律不在了,反而要从全国卷更加广阔的角度来写作文章。但作文规律和创新性只是提高高考成绩的一小部分,绝大部分还是需要学生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上文中描述了5 种学生写作的错误习惯,均是在历年高考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只有学生改变了自身的写作习惯,之后再了解作文命题规律,才能提高语文成绩,在高考中多一分竞争力。

猜你喜欢

作文题目文体命题
论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途径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明清“四节体”戏曲及其文体价值探赜
你眼中的我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
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