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2021-12-31

科学咨询 2021年7期
关键词:小学生政治思想

向 科

(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3)

小学是学生对世界和社会逐渐认识的阶段,是道德情操养成的筑基期,需要最仔细的指导和培养。但是,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大环境下,城乡小学所接受的教育也有所不同。特别是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评估机制,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存在明显不足,农村发展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农村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提高刻不容缓。

一、提升农村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实现文化强国的基础保障

孟子有言“人之初性本善”,对于做坏事的人并不是天生一副坏心肠,而是心被欲望所蒙蔽,被环境所影响从而变坏了。只有从小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灯火酒绿的花花世界,才能不被欲望所腐蚀和抵御环境的侵染,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实现文化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1]

(二)抵制意识形态侵略的重要手段

“港独”事件证明如果思想建设不合格,政治立场不坚定的人,能力越大只会祸害越大,香港教材美化暴力,向心智未成熟的学生洗脑,煽动暴乱,严重损害了国家财产安全,严重危害了人民生命安全。反观我国农村小学生心智处于懵懂状态,在无处不在的意识形态侵蚀的大环境下,如果不着重加强农村小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很有可能成长为犯罪的高发人群。提升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2]。是抵御意识形态入侵的坚强防线。

(三)预防留守儿童犯罪的有效途径

沅江12 岁男孩弑母案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低龄儿童刑事犯罪率的升高,突显了我国法律区域性的不足。对于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缺乏有效的管制手段和矫正措施,除了制定多种储域的惩戒措施就是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其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分清是非对错,是从源头上遏制犯罪的途径,可有效的降低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率。大多数农村居民把未来都寄托在下一代,希望他们能走出农村出人头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保证大富大贵,但能确保子女在人生之路上稳步向前走不倾斜、不动摇。

二、影响农村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的因素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没有完全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厚”,[3]尤其是农村小学对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高,农村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育时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理,面对纷繁复杂的因素干扰,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引导,确保人生之路不偏不倚。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1.受农村居民的意识的影响

很多农村并没有达到小康水平,部分家庭正处于脱贫的瓶颈期,农村多处于交通不便,地理位置偏僻,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从国家整体来看,西部地区农村发展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农村,大部分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偏低,集体意识较为薄弱,还没从物质追求上升为精神追求,缺乏对社会的认可,没有归属感。

2.受社会思潮的影响

城乡二元化结构的逐渐缩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但人们思想活动的差异性仍然存在,同时在网络日益发达的当今世界,受各种参差不齐思潮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发展活跃,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四风”死灰复燃,极大的腐蚀着青少年的身心。[4]同时,逆全球化的思潮极大的影响着农村孩子的“三观”养成。

3.受网络冲击的影响

迫于各方面的经济压力,农村人口大多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形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内心世界得不到满足,出现空虚彷徨的现象。然而网络的高速发展,手机电脑的普及易使农村留守孩子陷入虚拟网络,农村小学生经常会以上网课、查资料为由骗取大人的手机玩游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冲击着少年儿童的心灵,致使是非辨别能力尚未养成的孩子走上歧途,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挽回伤害。

(二)学校氛围的影响

1.思想政治教育的淡化

在许多农村学校,校领导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加之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单一,让学生感觉思想政治的学习枯燥无味,政治课照本宣科只为完成教学任务,有的甚至“取而代之”。期末临考之前划重点应付考试,老师的态度影响着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不利于良好道德情操的养成。

2.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缺乏

城乡教师福利待遇差别较大,大部分教师不愿去中西部偏远农村,而且多数农村教师“一专多能”。有的一人负责多门课程的教学,政治教师大多为“兼职”教学,缺乏专业的教学经验,思想道德教育实行老一套,死板呆硬,学生误认为“政治课”是一种惩罚。学不入脑、学不入心、莫谈于行。

3.农村教学的懈怠

有的农村学校的教师数着天天混日子,上完课后就不见踪影,不是打牌就是钓鱼,打着减负的口号,不布置作业,为自己减活。为人师表消极怠课,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形象,耳濡目染使农村小学生产生惰学、厌学的情绪,这样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更新带来了更大的阻碍。且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灌输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很难使其真正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所在。

(三)家庭氛围的影响

1.受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亲子互动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引导。[5]思想政治教育贵于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但由于农村居民的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对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正确的指导,一味地从应试教育的角度出发,过分的看重成绩,忽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2.隔代教育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转型,务工逐渐代替务农成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青年外出务工人口增多,留守儿童自闭、自卑和性格孤僻多由父母长期缺位导致。长此以往,农村小学生多跟随爷爷奶奶在家,由于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思想教育力不从心,多出现放任自流、娇生惯养的情况。

3.家庭定位的影响

随着脱贫攻坚的好政策,很多困难家庭被定位为“低保户”“建卡贫困户”,个别家庭不思进取,依靠贫困户的“优势”,享受国家政策坐吃山空,国家都“扶”不起来,给孩子造成了“不用努力跑,国家来养老”的假象,给农村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大了难度。

三、提升农村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可行路径

(一)社会方面

1.提高思想觉悟

确保精神和物质并驾齐驱,在不断强化精神生活的同时打好脱贫攻坚战,早日摆脱物质生活的困扰,确保心有余力去追求美好的生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文化振兴,利用广播、电视、街道宣传栏,大力宣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优良家风。

2.加强典型培育

政府或学校定期对品德良好的小学生和优秀学生的光荣事迹进行通报表扬,用典型的力量教育人、影响人、激励人。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可通过有线广播、板报壁画等形式向农村居民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常识;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图书室、文化室、文化书籍、科教影片等社会教育资源,拓展学习资源场地,提升学生受教育可及性。

3.净化网络环境

利用好网络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利用音频故事、漫画、短视频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他们传递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鼓励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优良品德。创新话剧、小品、舞台剧和童谣,让学生们在表演和吟诵中领悟思想精髓,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学校方面

1.转变教学方法

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挑选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热点,剖析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哲理,让学生集中精神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注重讨论交流,告别“灌输式”教育方法,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其畅所欲言,发现思想误区,分析讨论,发现错误思想的根源所在,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2.改变教学理念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思想政治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吸收有专业理论知识背景的教师;[6]主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确定课程要素。适时进行家访工作,对学生的家庭条件进行摸排,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向家长传达学生的学习状况,普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家校的紧密联系,双管齐下提高农村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3.加强课程思政

以身作则,发挥老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构建努力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之中的思政元素,让思想道德教育贯穿所有课堂之中。定期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要有海纳百川之量,孜孜不倦之心,讲出学生爱听的课,讲出学生听得懂的课,使农村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家庭方面

1.更正家长教育观念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庭教育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因材施教要注重优良家风的传承,家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也是其坚强的后盾。当其遇到挫折时,不要一味的指责孩子,要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要培养孩子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7]

2.提高家长思想水平

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为人先,家长教育孩子不听话的同时要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位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多加强沟通交流,不要强权主义。[8]家长是孩子的风向标,在孩童懵懂的时候都是看样学样,所以家长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思想的形成,要想提高农村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家长必须起着表率的作用。例如在孩子面前不要说脏话,更不要使用家庭暴力,要言必行行必果等等,以实际行动阻止农村小学生的成长。

3.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子女形成阳光、积极向上的性格、更强的自信提供了保障。趁有人“扶”的时候应大步走,如今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缩小城乡差距,实施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提升农民经济收入,确保农民不背井离乡工作;其次针对已经外出务工,不愿返乡的农民工出台相应的政策,为其提供住房保障和子女就学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孩子从小在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得到完整的家庭教育。

四、结束语

暴乱犯罪等等一系列活动都源于政治立场不坚定,思想道德水平低下,追根溯源我国的教育趋势总体向好。但仍然存在些许不足,学术研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居多,中小学的较少,城镇教育重视得多,农村教育的重视得少。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来说关注度较低,以至于很多青少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不甚理解。所谓“根不正则本不立”,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农村小学生的道德建设如果不从小抓起,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很容易迷失自我,一旦跑偏或将损人不利己,实现乡村振兴在此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仍然还有部分家庭“脱贫不脱户”,政府政策帮忙“扶上马,再送一程”,如果思想觉悟不高“骑上马”,终究还是会摔下来,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文化强国之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我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尝试着找出提升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可行性路径,为建设美丽新农村,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撑。

猜你喜欢

小学生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