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究

2021-12-31

科学咨询 2021年7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内容内容

梁 明

(吉林工商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思政教育作用于学生的思想,主导其行为。面向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要体现多元化的特征,符合不同教育背景及生活背景下学生的心理诉求,发挥其引导性作用,帮助学生完善其人格。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技能方面的人才,而是具有人格魅力的综合性人才,多数企业将员工的德育素质列为考核标准之一,可见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现阶段高校应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将思政教育放到核心地位,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宗旨

高校思政教育需以专业教育为导向,注重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提高其辨别是非能力,使其能以更理性的思维思考自身的能力,结合社会对行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自己。此外,思政教育还要重视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为其今后融入社会奠定思想基础。高校的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各个行业输出专业性人才,思政教育对于人才品行的更正及其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阶段高校思政教学现状

目前来看,虽然多数高校将人才培养作为教学宗旨,但并未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专业发展特征,将工作重心放到如何提高就业率上,忽视了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使人才培养陷入困境。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思政教学与生活贴合度不高

目前来看,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融入创新元素,未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生活贴合度不高,不利于学生亲近政治生活,也不利于培养其政治意识。这些教师没有从专业发展的角度定位思政的地位,秉持宣读式教育,学生空有理论知识,但不理解理论内容,与社会生活渐行渐远,不利于提升其政治觉悟。此外,部分高校未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对教师教学监管力度不够,部分教师任意缩减课程,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素质教育的漏网之鱼。还有部分高校照搬照抄其他本科院校的管理方法,未尊重客观实际,导致思政教育成为学生专业能力考核的工具,未体现其德育教育功能。

(二)思政教学内容陈旧

现阶段多数教师还是采用以往的思政教材,不符合现阶段时代发展特征,长期下去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陈旧的教学内容趣味性比较差,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违背了思政教育的初衷。从高校政治课堂设置来看,多为理论性课程,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内容,未结合专业发展特征优化教学内容设计;从教学方法来看,部分教师采用“蜻蜓点水”式教育,未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点到为止,不利于学生理解思政内容。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也会减弱,助长了学生的惰性思维。

三、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改的实现路径

教育改革是教育亘古不变的主题,如何实现教改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要体现多样化的原则,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融入专业教育的相关内容,使思政教育更具实效性,能够为学生就业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意见。当代高校思政教改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实现。

(一)实现教学内容的个性化设计

思政教学内容要体现与时俱进的特征,同时还要结合专业教学特征融入职业素质要求的相关内容,从根本上缓解企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的矛盾。

1.细化思政教育目标

有目标才有努力的方向,教师要进一步细化思政教育目标,使其更具有针对性,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专业方面的指导。教师要在思政教学中融入职业教育的相关内容,逐渐上升到职业素养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同时还要实施分阶段教学,细化教学任务,兼顾每个学生,使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同步发展。

2.教学内容要与生活紧密贴合

教师要重新进行职业定位,思考思政教育的意义,优化内容设计,使其生活性更强,能够增进学生与政治生活的感情,使其积极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融入近期社会群体关注的热点事件,如在法律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可引入相关的教学视频,如中央12 频道栏目播放的案例,如民事纠纷案件、离婚诉讼案件、知识产权侵犯案件等。从内容出发,引出相关的法律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此外,教师的教学理念要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一定时效性,同时还要与社会生活紧密贴合。在教学内容导入过程中,可引入故事,增强其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实现教学体系的个性化设计

教学管理为高校教育的重点工作,管理内容主要是教师管理与学生管理,通过优化教学体系设计落实教学管理工作。注重教学形式的改变,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以形变带动质变,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1.教学中融入创新元素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有本质区别,更加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输上。新形势下,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设计,遵循多样化的设计原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张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能够深入政治生活中了解不同政治角色的关系,同时也能自觉承担社会责任,逐步提升其责任感。如在理想信念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可引入微课,给学生介绍其涵义与特征,还可以插入与主题相关的视频,鼓励学生分析视频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好地总结理想信念对人的引导作用。此外,演示教学法也为良好的选择,如在法律知识相关内容的讲解中,教师可帮助学生查找相关剧本,鼓励其在课上表演,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2.优化实践课程设计

思政与生活联系紧密,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在思政教学中,教师要将实践教学提升到与理论教学相同的地位,鼓励学生实践,了解更多与政治生活相关的内容,逐步帮助其塑造完美的人格。实践课程的设计需以理论知识为基准,逐步丰富实践形式。如爱国主义相关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搜集一些抗日英雄或者对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的相关剧本,在课前排练,并录制相关视频,课上展示成果,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将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此外,实践课程的设计需体现专业优先的原则,如在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相关教学中,以园林专业的学生为例,鼓励学生深入企业实习,掌握更多职业相关的内容,以企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逐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高校思政教学的最终目的为实现学生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新形势下,教师要思考职业教育特征,转化教学思维,以职业发展为导向,注重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不断给学生传输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契合专业发展特征。教改可以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两个方面入手,摸索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改革之路。此外,思政教育还要体现时效性的特征,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要以社会生活为发展基点,逐步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内容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