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内江黄精绿色种植及深加工技术
2021-12-31廖晓初何建兵杨旭东
陈 娟 廖晓初 刘 序 杨 群 何建兵 杨旭东 黄 平
①四川禾天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②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随着我市黄精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己初步形成特色产业。但在品种资源、规范栽培、精深加工、市场营销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经对各县区现有种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根据国内对黄精种植加工技术研究的相关文献,结合我市实际深入研究提出对策,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以促进我市黄精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药食同源中药材黄精(polygonati Rhizoma)是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 Mill)多种植物根茎的总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有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滇黄精(P.kingianum Coll.et Hemsl)、多花黄精(P.cyrtonema Hua)三种植物为其原生药,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国家卫生部2018年6月最新认定黄精为药食同源中药材。
1 黄精作为药食同源植物及种植历史
有关黄精的记载始见于《神仙芝草经》,作为药食同源中药材在我国己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许多脍炙人口的美好传说。
(1)作为药用记载始见陶弘景《名医别录》是中医常用药物之一,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黄精:性平、味甘、无毒,归脾、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补肾益精等功效,主治肾虚精亏、肺虚燥咳、以及脾胃虚弱等症”。《本草便读》《本经逢原》等医学典籍均推崇其为补益肝肾之要药。
(2)黄精在民间据《本经疏证》记载:具有宽中益气、使五脏调良、肌肉充盛、骨髓坚强、其力倍增、多年不老、颜色鲜明、发白更黑、齿落更生。认为属于仙家之物而归属“芝草”一类又称仙人寿粮、仙人余粮,是道家修炼时的辅助餐食作辟谷之用。诗圣杜甫有诗云“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雪容”(《咏丈人山》)。作为食用在民间己有几千年历史,有许多美好传说,都与仙道和美颜长寿有关。
(3)随着现代医学、分析化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过对黄精这一植物的深入研究证明:在抗衰老延年益寿,降血糖和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肿瘤,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以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均有不错的效果。根据大量文献研究表明,黄精的化学组成方面有:黄精多糖、甾体皂苷、蒽醌类化合物、生物碱、木脂素、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等化合物,这些成份有的醇溶、有的水溶,正是依靠黄精的这些化学成份的协同作用,才赋予黄精的多种效果。
(4)品种资源及种植历史。我市地处川中丘陵区,气候土壤环境均适宜黄精生长,经几千年的自然选择形成了多花川黄精等地方特色驯化品种。近年随着黄精人工种植热兴起,陆续引进有滇黄精、多花黄精等不同来源的多个品种在生产上种植。初步统计全市有近万亩面积,分布两区两县一市以东兴区为最。农户零星种植、业主种植面积一般在500亩以内。
2 存在问题
(1)品种混杂严重。大面积生产上业主、农户听广告宣传盲目引种,造成品种混杂,黄精质量、产量无法保证。因质量问题造成增产不增收,因品种适宜性问题造成减产。且混杂的品种不易创建黄精内江品牌,反而造成负面影响。
(2)栽培技术不规范。表现在栽培规格、栽培方式、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诸多方面。业主、农户为追求产量、降低成本大量使用化肥、除草剂。
(3)加工粗放。大部分种植户采收后均洗尽泥土鲜售,部分切片晒干(烘干),没有进行精深加工。经济效益不高,附加值不高。
(4)市场营销。全市没有协会之类的组织,一家一户上市,且品种混杂,没有统一的质量、品牌,收购方串乡收购压级压价,甚至一些年份还滞销。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品种选择
选择川种多花黄精、滇黄精为主。该两品种纳入了中国药典,在品质上有保障,且川种多花黄精适宜内江气候土壤环境,有利于稳产高产。
3.2 土地土壤选择
因黄精是喜阴喜湿块茎植物,野生一般均生长于林下或灌木之中。所以人工栽培时应选择向阳沙壤通透性好、灌排方便的土块。
3.3 栽培方式及规格
(1)栽培方式:因黄精喜阴湿,净作种植时遇到我市伏旱高温易造成倒苗休眠。所以应林下种植(果树下)、房前屋后种植为好。大面积净作应间套种。
(2)栽培规格:以1×0.3 m2规格开厢起垅,亩用种量200公斤左右,亩植2200株。
3.4 田间管理
(1)亩施1000公斤农家肥、60公斤复合肥后机耕,深耕耙细按1米宽起垅,按退步0.3米定植,亩植2200苗。
(2)覆盖防草布。因黄精为多年生植物,覆盖1米宽幅防草布后(中间留5~10厘米宽后期施肥用)可以减少人工除草费用,同时不施除草剂杜绝农残超标。
(3)追肥除草。第一年出苗后看苗情天气每年分两次按亩总用尿素40公斤追肥,同时拔去窝内杂草,秋季看苗生长情况补施复合肥。第二年春亩施尿素20公斤、复合肥40公斤,同时除草,秋季看苗补施复合肥。第三年春亩施尿素20公斤、复合肥40公斤,同时除草。(4)病虫害防治。叶斑病:发现病害后及时使用代森锌(根据说明)防治。黑斑病:发现病害后及时使用波多液防治。蛴螬:主要危害地下块茎,用敌百虫液灌窝(根据说明),采收前3个月内禁用。
(5)采收加工。黄精要种植三年以上方可采收,一般亩产3000~4000公斤。通常春秋采收,以秋季质量好,挖取根茎除须洗尽(鲜销)切片晒干(烘干)药用。
4 精深加工技术
4.1 意义前景
近年来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很快,特别是扶贫攻坚产业发展的需要,各种药材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使中药材市场面临供大于求的状况。为使中药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开发中药材精深加工特别是药食同源的黄精,使其食品化、大众化、工厂化迫在眉切,因其在我市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以每年3000亩上市产量将达到900万~1200万公斤),易造成滞销。创新精深加工技术将克服药用市场波动,稳定销售市场,并为扶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寻求一条新途径。
4.2 黄精加工现状
我市黄精的传统加工方法如下所示。
(1)洗尽切片晒干(烘干)出售。
(2)九制黄精法即将黄精洗尽切成小块加清水蒸煮,煮熟后晒至五成干,又上蒸笼内蒸,取出再晒如此反覆九次即为九制黄精。
(3)黄精酒、膏。国内一些单位也在尝试创新黄精的精深加工方式,比如将黄精泡制为药酒,蒸煮为膏。
4.3 大枣、核桃、黄精糖研发现状
为实现黄精加工的食品化、大众化、工厂化,根据大枣、核桃、黄精药食同源的特性,本着绿色无公害、零添加的原则,以创新甜城味内江特色农产品为目标,积极创新研发新的精深加工方式,目前己取得阶段性突破。
(1)配方组合已稳定。用大枣、核桃、黄精这三种药食同源品种制成的多批次试验产品提供给不同群体市民品鉴并收集反馈意见,反复试验、修改,目前从配方组合、口感品相已稳定。
(2)已突破工厂化大规模生产的技术难关,初步规划建厂的工艺流程及设施设备需求。
(3)为保护知识产权,保证生产厂方利益,正积极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综上所述,随着品种、栽培技术的规范和精深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一套内江特色中药材现代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开创中药材单品种种植、加工、销售年产值达亿元产业。将促使我市黄精种植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同时带动就业、税收、康养全方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