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信息化途径探索

2021-12-31张园园余沛东孙兆统周恒胜

科学咨询 2021年29期
关键词:非学历终身教育学习型

张园园 余沛东 孙兆统 周恒胜

(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2)

随着科技变革和信息化社会的建设,农业、工业、服务业、教育等众多领域的生产方式产生了系统性的变革,过去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已经无法适应这个高度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新时代[1]。特别是2019年底的新冠疫情,给整个教育行业带来了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因此,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是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核心问题[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伟大目标。[3]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对当下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通过构建融入信息化技术的终身教育体系,达到适应互联网+时代下教育模式发展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发展。

目前国内对于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信息化途径的研究,大多都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对终身教育进行体系的构建和信息化平台建设,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学习型社会的现状和建设思路等进行的理论研究,如齐幼菊、沈奕利、梁珍淑、杨智和袁再龙、董鹏、朱成晨、安哲锋和金子、何钢和刘海明、张红兵等;另一类是主要针对终身教育平台系统的构建和技术实现进行的研究,如张宏伟等、俞建华、董鹏、倪玉琴等等。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在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上的应用,如Sarka Hubackova、Marketa Ruzickova等。综上可以看出国内对于信息技术在终身教育上的应用还有待推广,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因此,本文拟从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对推进二者深度融合的路径进行探索。

一、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虽然获得了一些成绩,比如建构开放性大学、建设数字化学习社区等,但仍然存在诸如意识、资源、师资、供求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二者的融合和进一步发展。

(一)意识问题

1.终身学习理念匮乏

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愈发重要,但一部分人并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缺乏建设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的意识。许多人仅仅是为了实现某个短期目标而进行学习,缺乏对长期甚至终身学习的规划。另外有小部分民众认为继续教育的相关部门、学校或机构主要以盈利为目的,部分高校把继续教育当作一种赚钱的手段,这些观念严重影响了人们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对非学历教育关注度不够

当前社会,存在过分强调学历教育对非学历教育重视不足的现状,这种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教育结构影响了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发挥其作用。在此基础上,存在非学历教育经费与人员投入不够,管理不规范,对非学历教育的课程建设不完善等现象,从而导致非学历教育质量堪忧,人才培养无法有效对接企业实际需求。另外,对于非学历教育成果认证也缺乏统一的标准,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据新华社报道,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张晓林说,老年大学是我国老年教育的主阵地,但是当前人们对老年教育的认识滞后,一些地方对老年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远远跟不上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入学要求和学习愿望[4]。

(二)资源问题

由于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镇与农村的经济水平本就不同,各级政府支持力度也不尽相同,因而终身教育设施和资源也不均衡。特别在偏远农村地区,终身教育资源匮乏,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现象时有发生。首先,教育资源老旧甚至不足,无法实时更新资源以适应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其次,没有资金或途径获取高质量新资源,也缺乏自制教育资源的能力;再次,一些社区虽然建设了基本的网络平台,但也只能提供单一的视频点播或者音频点播服务且存在平台建设滞后、维护不周、功能不完善等问题。而我国农村人口占比较高,教育需求潜力巨大。

(三)师资问题

依据教育现代化的观点,师资队伍水平是不断提升教育水平的关键要素。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决策者、组织者、指导者和调控者,其主体性的有效发挥直接影响着整个教育活动的进程和学生发展的方向[4]。终身教育亦是如此,以社区教育为例,大多机构并没有固定的师资队伍,师资力量匮乏,师资频繁流动,师资水平不稳定,虽然外聘教师中有许多大学教授、知名专家学者,但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深入研究有所欠缺,模式创新有限导致吸引力不足[5]。

(四)供求问题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6]。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建军指出实现这一目标任务仍然艰巨[3]。目前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的组织机构主要是包括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培训机构还有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馆等,但与我国大量的需求教育人数相比,这些组织机构数量严重不足,现有的组织机构完全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限制了对学习者的接受容量[7]。

二、推进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对策

(一)建立激励机制,均衡教育资源配置

建立健全终身驾驭的管理体制,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等可以根据各个地区的现实经济条件推行学习与培训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的学习意识,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更多的人参与[8-9]。政府可以在全国普及老年教育,建立省、市、县、乡等各级老年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特别是在偏远地区要设置专门供老年人参与学习的场所,大力推动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教育资源能够为终身教育所用,以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网络学习平台,推广在线学习模式

在推进社区学校、老年大学、成人夜校等社会学校建设的基础上,完善技术设备,打造网上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翻转课堂”、MOOC、手机App移动学习等基于网络的“一站式”线上线下相混合的学习服务[10]。这种利用互联网学习的模式使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同时,还能基于平台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需求等,然后为学习者设计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活动,进一步优化教学目标,实现课程与资源的精准推送,以更好地适应学习者的需求[11]。此外,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也可以实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效果,从单向传输向双向互动转变,增加网络学习平台的黏性。

(三)打造VR/AR教育体验与实训基地

以VR/AR技术以载体,打造社区VR/AR教育体验馆、人才实训基地等,将沉浸式虚拟仿真应用到社区教育教学中,建立虚拟现实的教学环境,让学习者在虚拟的“实验室”里自由地学习,消除理论知识讲解的枯燥感受,让他们获得较为真实的体验,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各种实践知识结合起来[12]。利用信息技术激发终身学习的学习兴趣,甚至可以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地方方言的限制,解决大部分老年人只会讲方言无法用普通话沟通从而丧失学习兴趣的问题,实现在线学习、移动学习、互动交流等功能,突破交流、阅读障碍,创新学习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以适应新时代教育模式发展的要求[13]。

(四)发展农村教育,创新教育模式

与当地高校合作,利用高校的学科特色发展农村教育,搭建服务乡村的渠道。例如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利用福建农林大学的农林特色,构建“绿色乡村”教育体验基地,通过开展以绿色、环保、健康为主题的农产品生产、供应、销售一系列的供应链管理,打造乡村社区教育的品牌[14]。此外,还可以对接村、镇政府和入驻农村的企业,应用VR/AR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如我校可以利用农林方面的特色,设计“互联网+生态菜园”社区教育体验项目,借助洋中基地实地体验,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教学媒介,通过O2O模式,推进农产品销售和农产品创新人才的培养,从而搭建服务乡村的渠道,激发老年人的学习热情,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实用技能水平,进一步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发展。

三、结束语

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为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终身教育信息化,建立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势在必行。[15]但这个过程是一个由多元主体参与建设的漫长过程,需要各级政府在过程中发挥组织、引导等责任,需要完善制度和健全体系,需要结合新技术的发展推动其应用。虽然我们强调新技术的重要性,但是技术永远无法替代教学,也改变不了教学的本质。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今后推动信息技术与终身教育的融合,为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明确方向,以适应新时代教育模式发展的要求。

猜你喜欢

非学历终身教育学习型
非学历教育进入规范管理新阶段
让非学历教育监管“长牙齿”
新形势下开放大学在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我国终身教育的回顾与反思
国外终身教育立法对我国构建相关机制的启示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非学历教育实践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两岸终身教育法律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