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服饰设计的非市场化类型及其特点

2021-12-31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戏服服饰文化服饰

夏 侠

(新疆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服饰设计也在持续演进。作为艺术设计门类下的一个分支,从事具体的服饰设计工作的人员需要具备专业化的创作能力和工艺水平,这也是开展相关研究应该关注的核心部分。从促进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并非所有的服饰设计都以市场化为目的而展开,区分不同探索方向及其所属类型,进而厘清它们与现代时尚产业之间的关系,对于院校的相关专业建设规划以及人才培养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服饰文化与服饰设计之间的关系

服饰文化涵盖的范畴非常宽泛,可以说凡是与服饰相关的文化现象都可以被视为服饰文化研究对象,比如从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艺术学、民族学和经济学等角度分析服饰,基本不涉及设计实践本身,即使是包含了对古代服饰的复原工作,其中也排除了创新成分,与艺术设计截然不同,相关研究内容对于服饰开发有参考价值,但与偏重实物创作的服饰设计研究有较大区别。我国高等教育本科层次中没有设置服饰文化专业,当前从事服饰文化研究的学者中,有的之前学习的是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之后放弃了实物创作而专注于理论研究;另有一部分学者跨越了专业的限制,从其他学科转向了服饰文化研究。由此可见,服饰文化具有典型的社会科学共性特征,相较于自然科学不具备较高的专业壁垒,只要具备良好的文化基础、科研精神、学习能力和兴趣,即使是理工科背景的人也有可能在这一领域取得成就。

社会科学的基本任务在于揭示事物固有的和可能的联系,或是能够引起人们更加深入的、更多方面的兴趣的可能性[1]。作为社会科学的组成部分,服饰文化往往与多种学科方向存在交集,因此也便于其他专业背景的研究者切入;但就创作实践而言,从事服饰设计方法研究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水平和技能基础,尽管同样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之内,但后者要求研究者经历多年的造型训练和艺术熏陶,从而才有可能获得支撑产品创新的眼光、感觉、工艺和技术,这是艺术设计与其他学科最为明显的差异,也决定了服饰文化和设计方法研究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根据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分类,艺术学之下有关服饰的专业方向有学术型和专业型的区别,前者主要就是研究服饰文化理论,因此也吸引了很多其他学科的毕业生报考,而后者才是真正定位于研究服饰设计行为本身,设计者创造的新形式越多,研究者所能获得的题材也就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2 作为现代艺术的服饰设计

2.1 以服饰为表现形式的艺术创作

在一些美术类院校,服饰设计专业教学在浓厚的造型艺术氛围影响下变成了一种现代艺术形式,创作者更偏重理念的表达,其作品以追求独特性为首要目标,强调以服饰为媒介和题材来表达个人化的情感与精神世界,类似于装置艺术。这一现代艺术的分支起源于20 世纪60 年代末的美国,当时一个小群体的艺术家们举办了“可穿的艺术”展览,也就是脱离材料、工艺、技术和市场等因素的限制,完全自由地创造非商业的、非实用的服装形式,后来在20 世纪末演变为更加具有先锋性、实验性的探索,甚至有的根本不需要穿在人身上进行展示,出现了“不可穿的艺术”的说法,成为一种更为独立的概念体系下的艺术创作,金属、纸张、塑料和木材等都可以被组合成类似服饰的样子进行展出,面向的受众是参观者、艺术评论家、收藏家。

2.2 服装设计师的纯艺术化创作

除了艺术家,一些知名服装设计师也曾尝试过纯粹的艺术化创作,例如素有“时尚顽童”之称的让·保罗·高提耶(Jean-Paul Gaultier)就曾在卡地亚艺术基金会的邀请下,以面包为材料创作出“面包服饰”系列作品;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Issey Miyake)也于2011年在东京展出了以服装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装置艺术作品[2]。类似的服饰往往与设计师所属品牌专卖店中的服饰产品相去甚远,并不面向普通消费者销售,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属于设计的范畴,在纯艺术领域里也比较小众,与产业化基本无关,相关的研究模式和评判标准与真正的服饰设计完全分属两个体系。从专业方向细分的角度来看,更适合划归到美术学而不是设计学之下,也并不适合在绝大多数院校中开展,因此在大部分情境下讨论的服饰设计并不包括这一类型。

3 为表演而存在的服装设计

3.1 戏服设计

戏服设计主要是为表演者提供专用的服饰装扮,目的是实现更好的表演效果。用途的不同决定了戏服与时装的显著区别,前者自始至终不是为普通大众的日常穿着而存在,因此在风格上也更加偏重体现文化性和艺术性。戏服设计师(Costumier)服务于从事表演的特定人群,根据表演形式和内容的差异,往往越是超越现实生活的戏服,越能体现设计者的能力,在表现历史和现实题材的舞台剧、影视剧中,角色着装主要参考真实情境下的人物服饰,造型上可供发挥的空间不大,但还有很多戏剧、舞蹈和演出等需要更加夸张夺目的服饰来烘托气氛,配合灯光、化妆、布景和其他道具,能够营造出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欣赏到的效果[3]。从根本上来讲,戏服设计中加入多少创意成分是由表演内容所决定,例如现代都市剧和科幻剧相比,后者更加依赖服装设计师发挥专业能力,因此研究戏服设计相关问题必须结合表演内容而展开。

3.2 仅用于走秀的服饰设计

由于戏服都是为演出而少量定制的,实用性往往不高,整体市场规模较小,未来也很难形成规模较大的产业化发展空间。实际上一些著名品牌的发布会上展出的所谓高级定制服饰与戏服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不少款式过于追求视觉效果却难以转化为日常可穿的时装,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推向市场的。从本质上来讲,具有雄厚实力的时尚集团只是借助炫目的T 台走秀来达到品牌广告的效果,此时的T 台就类似舞台,通过与媒体、明星的合作宣传增加曝光度和话题性,从而维持超凡脱俗的高端产品形象,提升品牌的符号价值,吸引大众走进专卖店产生消费。尽管都被称为“高级定制”,但这种光怪陆离的“高级定制”服饰更类似秀场上的表演道具,仅由模特穿着在T 台上走秀即完成使命,完全不是为满足某位顾客的需求而创作的,相关造型元素也不必用在该品牌当季实际售卖的产品上。擅长凸显现场效果的设计师与品牌相互成全,无需考虑销量任务,面向消费市场的产品开发自有专门的设计团队负责。经过企业集团的刻意打造和包装,极具个性的设计师本人也成了品牌宣传的一部分,这也决定了其设计手法与市场化的服饰设计有着极大的差别。戏剧化服饰终究不能直接创造实际利润,因此在没有财团支持的情况下,即使才华横溢如约翰·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等,也很难纯粹凭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推动企业良性运转,单从创作方法、表现形式和加工流程等方面来看,为了走秀而存在的服装设计更接近舞台美术造型。

4 结语

服饰设计的概念相对宽泛,导致了很多人容易对其中的分类产生混淆,究其原因是没有根据应用目标来分析问题[4]。对服饰文化的探索不能等同于服饰设计本身,真正的设计方法研究依赖于创新实践经验,纯粹的理论研究无法直接与市场化产生联系;另一方面,有的艺术创作尽管以服饰的形式呈现,但其出发点并不是为了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非市场化的服饰设计行为与商业体系下的时装产品开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也不能用相同的评判标准进行分析,只有在明确类型差异的基础之上,从事相关的学术研究才能有清晰的思路与逻辑。

猜你喜欢

戏服服饰文化服饰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非遗视角台湾高山族(原住民)传统服饰文化研究
曾经的米高梅有15个服装仓库,15万套戏服......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从卖二手货到获得37座奥斯卡小金人
粤传统 粤传承 粤剧戏服手艺传承
戏服制作 因为年轻,才有更多的心力 认真做好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