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方向培养模式改革

2021-12-31张晓宇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校企院校

张晓宇

(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0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社会上对专业能力强、综合素养高的优质人才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就目前而言,高职教育如若不顺应市场对高职人才需求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就容易被淘汰于时代潮流中。校企合作模式的兴起,为高职教育明确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的方向,不仅可以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创造难得的实习机会,促进学生将服装设计理论知识与实际专业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而且可以加快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尖端人才的培养进程,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装设计人才资源。

1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方向培养模式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培养目标和定位不明确

一般地说,高职院校的生源由中专、大专和成年高考入学等各种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组成,许多学生因为自身受教育水平的有限性和差异性,在专业教师进行专业理论传授教学时对理论知识的吸收程度也相差较大。除此之外,就许多高职服装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培养目标依然不明确,高职服装院校往往为了节约培养成本而选择将培养目标、学习目标统一化,并没有根据院校学生实际教育情况去制定更符合学生服装设计专业能力提高的培养方案,缺乏因材施教的针对性。并且在培养人才的定位上,依然对标于过去的社会需求服装设计人才,造成了服装设计人才市场供给资源的失调性和不匹配性。

1.2 课程设计缺乏灵活性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因为大学底蕴能力有限,教师教学模式相对偏向于传统的填鸭式应试教育,课程设计往往以应付考试为出发点,课程教学内容相对死板,过于应试化、机械化,课程内容不能根据市场对服装设计人才要求的改变而进行相应的调整适应,致使学生的服装设计能力固化发展,设计思维难以扩散。因为高职服装设计教育资源有限,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应用难以很好地整合在一起,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也相对独立,各个学科的知识碎片不能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导致学生服装设计理论知识框架过于分散化、碎片化,难以系统提升自身的服装设计专业能力。

1.3 缺乏多样化的培养方向

近年来,虽然高职服装设计学院纷纷改变专业培养模式,进行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发展,但是其培养方向依然较为单一,趋向于向社会提供传统的拥有一定服装设计技巧的人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思维的解放开拓,人们对服装设计要求逐渐个性化、新颖化和差异化,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市场也更加欢迎服装设计多样化、设计思维创新化的新型现代服装设计人才,传统的服装设计人才供过于求,相应的人才匹配资源不平衡。而培养方向的单一化,也是主要由于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内容的过于程序化,课程内容缺乏多样化的创新发展,从而导致学生服装设计思维的相对固化,严重阻碍了高职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发展。课程内容的单一化,也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都属于千篇一律的传统型服装设计人才,无法为服装设计市场输出服装设计多样化的全方位发展的优质设计人才[1]。

2 校企合作贯彻融入于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方向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2.1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由于本身学历不高,导致其在学历上与名校学生相比缺乏有力的竞争性。人才市场看重的主要是两点,一为学历,二为专业素养能力。因此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在学历处于落后的情况下,更需要努力打下优厚的理论知识基础,并积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服装设计工作相结合,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成为专业素养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设计人才,更好地满足服装设计人才市场的需求。但是学校不止服装设计一个专业,其专业实践资源相对有限,难以为学生搭建资源丰富的实践平台和提供多样的实践机会,致使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十分有限。当将校企合作贯彻融入于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方向培养模式中,可以以企业为媒介,为学生搭建资源丰富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可以尽情将自身所学的设计理论知识具体展现于实际的服装设计工作中,促进学生多样化和全面发展。

2.2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由于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资源的有限,目前许多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师教学模式依然采用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传统模式,过于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培养相对匮乏。但是,在基于校企合作的教学培养模式下,让企业的服装设计师以及服装设计培养师走入校园,开展服装设计的专项讲解课堂,并派遣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到服装设计企业交流,进行教师的再教育,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学生也可以体验到不同于学校教学模式的教育内容,与服装设计师近距离接触交流,让学生在与实际工作者的交流中深化对自身专业发展方向的认识,坚定学生努力全面发展成为创新型设计、多样化设计的优质服装设计人才的理想信念,实现自身建设。

2.3 实现学生与职业岗位需求的双赢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由于其自身学历的一定局限性,如果没有具备足够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素养,一般较难与名校学生竞争就业岗位,导致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困难,压力山大。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职服装设计院校可以与服装设计企业达成一定的人才输送合作计划,为学生毕业后搭建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学生在实现就业的同时,企业也得到了需求的服装设计人才,实现了学生与企业双方的双赢。在保证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学院高质就业率的同时,也大大缓解了学生的就业压力,促进服装设计人才资源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平衡[2]。

3 校企合作贯彻融入于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方向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3.1 鼓励学生设计思维多样化发展

在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往往过于集中于将学生培育成满足服装设计岗位需求的设计人才,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新颖的设计思维,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学生的设计天赋。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培育服装设计的杰出人才,而应以小引大,由浅入深,以服装设计为切入点,开拓学生在各个设计领域的天赋,优化创新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原来的单一型人才培育向更能符合社会需求的全方位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促进学生设计思维的开拓,深入发展,培育出全方位、多样化的优秀设计人才。

3.2 强化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双向并重发展

以往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精力大都集中在丰富学生服装设计理论知识,培育出的多数为应试教育的理论型人才。但是服装设计并不能纸上谈兵,空谈设计理论的,而是应该结合服装消费者的实际服装设计要求,以实践为主、理论知识为辅去进行符合消费需求的服装设计。高职服装设计院校应该变革传统的填鸭式应试教育模式,深化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服装设计理论知识的发挥打造良好的实践平台,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双向并重发展,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3]。

4 结语

将校企合作贯彻融入于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方向培养模式中,可以有效变革高职服装设计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瞬时万变的信息化时代,为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一方面可以吸引企业资金的流入,为学生营造优质的教学环境,培育真正符合服装企业需求的设计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激发企业员工的青春活力,同时也为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岗位提供了一定的保证,实现了学生就业与满足企业服装人才需求的双赢。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校企院校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服装设计中的“国潮”思维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