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
2021-12-30罗翊恬
罗翊恬
【摘要】项目式学习诞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近年来,国内教育界也逐渐开始探索研究它。经实践发现,项目式学习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11—0137—02
笔者作为小学教师,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很有必要借鉴项目式学习的理念及方法。于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教学中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理念及方法,通过重构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对教材重新整合,打破平时以“课文”为单位的教学,改为以“项目(驱动任务)”为单位的学习活动,设计“神话剧”表演、“童年故事会”等“项目(驱动任务)”,举办写作、辩论等主题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只作为引导者、支持者、组织者。目前来看,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
一、项目式学习的概念
项目式学习,也称为“项目化学习”“项目学习法”等,“是以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制作作品并将作品推销给客户为目的,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着的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1]。
项目式学习的特点:一是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学生角色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建构者,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决策。二是强调要把学习置于真实而有价值的情境中,通过学习来解决真正的问题,并实现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以及新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三是项目式学习的起点是学习者的困惑与兴趣,而从兴趣、困惑逐步形成项目的过程,是学习者认识深入、思维发展的重要过程。四是项目式学习从项目的规划到实施都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项目资源可以利用网络、书籍、学习资源库、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和工具获取,学习过程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实践活动等完成[2]。
二、通过项目式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为《课标》)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3]。语文素养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新认识,如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发展;培养批判性的阅读能力[4]。传统语文课堂学生以听为主,以说、读和写为辅,但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以说、读和做为主,以听为辅。这样一来,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审美、探究能力等得到提升。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将驱动任务设计为“童年故事会”,每个小组派一人讲童年故事,从独特性、启发性、生動性的角度进行自评、他评。通过小组内讲故事,学生表达能力得到锻炼;通过阅读本单元课文,学习文章选题的独特性与真实性,学生的赏析能力、写作能力、合作能力得到锻炼,这些学习过程使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三、通过项目式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大多以教师教授为主,课堂表现为师问生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处于潜藏状态。而项目式学习由于设计了与现实生活接轨的驱动任务,需要展示、展演、活动,满足了儿童好玩的天性以及喜欢表现的心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走进神话故事”,在完成驱动任务“神话剧”表演的过程中,很多平时发言不积极的学生也会积极参与到排练、准备道具、准备服装的过程中。通过这种项目式学习,学生以玩游戏的状态进行学习,全过程情绪高涨,兴趣浓厚,尤其是能增强“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补困”工作的开展。
四、通过项目式学习,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5]。项目式学习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而且小组学习方式会贯穿目标的确定、任务的设计、过程的讨论、成果的展示等全过程,学生会在与小组同伴交流中摒弃“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思维,认识到“众人拾柴火焰高”,体验到只有通过民主的、妥协的、对话的方式处理相互之间的冲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同时为学生步入社会与他人合作埋下一颗积极的种子。如,围绕“童年故事会”这一驱动任务学习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小组内要一起合作选出最独特的故事,运用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等有关知识一起完善故事情节,然后代表小组去展示。这会促使小组成员全力以赴完成任务。同时,活动结束后,对照“评价量表”对各自的合作能力进行评价,以评价引导学生尽好自己的职责,和他人友善合作。
五、通过项目式学习,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实践创新是六大素养之一[6]。《课标》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项目式学习驱动任务没有“现成答案”,也没有“唯一答案”。学生在完成驱动任务的过程中,要自主确定完成驱动任务的路径和方式,于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创造能力得到培养,这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如,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在完成驱动任务“神话剧”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选取的神话进行剧本创编,将文章改写为适合舞台表演的戏剧,重新添加、修改台词,设计表情、动作、语言,准备服装、道具等。在设计、完成这一系列的过程和细节中,学生体验到了创造的快乐,收获了创新所带来的成就感。
六、通过项目式学习,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分别由言语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认识自然智能等八种相对独立的智能组成[7]。传统语文课一般只指向培养学生的言语智能,而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则比较多样。如,表演类项目会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智能,“景点介绍”项目会培养学生认识自然智能、空间智能,“产品营销”项目会培养人际交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等等。即使在单个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多元智能、综合能力也会从多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将驱动任务设计为“童年故事会”后,学生要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就要对自己的记忆进行筛选,挖掘背后的意义和趣味,锻炼认识自我智能;学生形成文稿并讲述,锻炼言语智能;讲述要合乎逻辑,锻炼数理逻辑智能;讲述要能考虑现场观众的心理,与听众互动、共鸣,锻炼人际交往智能。同时从学生终身发展来看,项目式学习每一次体验都有可能让学生找到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优势,为将来就学、职业规划、择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通过项目式学习,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课标》要求:“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教师的讲授或教师引导下的讨论学习为主,所有学生不能完全参与到学习之中,一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被完全调动起来,导致出现学习兴趣不浓、上课不专注、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业落后等情况,一些学生甚至出现了自卑、厌学、抑郁的情况。而项目式学习,方式灵活,强调参与性、实践性、探究性,能给具有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提供发展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自我效能,使其变得更加主动、自信、阳光,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
综上所述,项目式学习对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18.
[2]杨金燕.项目式学习的特点[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7(7-8):3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4]雷实.谈谈“语文素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3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4.
[6]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7-9.
[7]张晓峰.对传统教育评价的变革: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评价[J].教育科学研究,2004(04):28.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项目式学习提升小学生阅读素养的行动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130)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