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习惯的养成

2021-12-30毛进岳

甘肃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习惯养成自主策略

毛进岳

【摘要】农村学校学生以留守儿童为主,父母长年在外打工,隔代抚养使这些孩子养成诸多不良习惯,这些习惯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寄宿制学校要抓好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让学生的主体地位由课堂学习向学校生活渗透,使学生学会“管校”,学会“管班”,在一系列的习惯养成活动中,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担当意识。学校要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服务搭设平台,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关键词】寄宿制小学;学生;习惯养成;自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11—0074—03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奠基石[1]。

目前,农村学校学生以留守儿童为主,个别还是单亲家庭子女。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不在身边,孩子交由祖父母或亲戚抚养,孩子缺少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陪伴,久而久之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如:自卑不合群、胆小内向、不善表达、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卫生习惯不良、说谎话、自私霸道等等。面对学生的这些不良习惯,教师单纯地说教往往收效不大,因此,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创新教育方式抓好学生常规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以适应更高水平学习要求和新环境的能力。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重启蒙教育,更应重视习惯养成

习惯养成教育是学生道德品质和学习素养形成的关键性教育。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来看,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养成好习惯,会收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学生90%的日常活动源自习惯,帮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学习习惯都与孩子的健康成才密切相关。农村寄宿制小学最重要的任务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习惯培养,养成教育要成为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积极乐观生活的教育模式。养成教育具有启蒙性,学生从小接受恰当的教育引导,能使个人行为能力快速构建起来,对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长远影响。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和独生子女而言,寄宿制学校就是最好的平台,吃住学习都在学校,学生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集体大家庭中的一员;既要独立生活,又要和谐相处,这种寄宿环境符合学生养成教育开展的内在需求。养成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这也符合现代教育的本质要求。农村寄宿制教育在实现规定方针目标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以提升基本素质为宗旨,激发学生的潜能,也使教育更加注重多元化评价。养成教育与寄宿制学校教育有机融合,弥补寄宿学校学生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不足。家庭教育一直都是困扰着当代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要彻底改变家庭教育缺失的这种局面,寄宿制学校需要担负起习惯培养的重任,即在课堂上要渗透养成教育,在生活中要融入养成教育,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但凡是好的学习方法和好的生活态度,都应该内化为习惯,形成自觉的潜意识和特殊倾向,使其一生受益,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社会教育内容,才能体现出农村寄宿制小学的优越性,进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2]。

二、调和各方教育期待,提出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5566”成长目标

学校确定了培养目标,就有了教育方向。培养目标是每一个教育者心中的标杆和灯塔,不确定培养目标,临时抱佛脚,无疑会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只能增加教育的盲目性,失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长效性。让教育对象从小受到循序渐进、梯次规律的教育和影响,形成潜在地、自觉地行为倾向,这就是习惯,长此以往,自觉的行为就形成了能力,因此习惯也是一种能力和技能。在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中,不同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对学生的教育目标和培养方式各有不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更是“千姿百态”,为此,学校致力于调动各方力量,征求家长意见,班主任及课任老师讨论梳理,提炼制定出学生成长的“5566”目标,“5566”即“五个阶梯”、“五种能力”、“六项技能”、“六种习惯”。

1.人生发展的“五个阶梯”,即成绩(各门学科的成绩)→成才(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成人(有良好的品德行为)→成就(人生中取得的成果)→成功(人生的最大幸福)。五个阶梯涵盖了学生发展的目标,由低到高,梯次成长,集中表现了学校、教师、家长对孩子发展的基本愿望。

2.孩子成长的“五种能力”,即独立生活的“自控能力”,求知进步的“学习能力”,敢于探索的“创造能力”,顽强勇敢的“自信能力”,为人处世的“合作能力”。

3.学生生存所需的“六项技能”,即一年级“跳起来”(跳皮筋、跳绳);二年级“踢起来”(踢足球、踢毽子);三年级“滑起来”(滑板、旱冰鞋);四年级“走起来”(军训、队列训练);五年级“叠起来”(叠被子、整理内务);六年级“读起来”(电子图书、课外阅读、课内阅读);

4.伴隨一生的“六种习惯”,即善问多思、诚信利他、自立生活、感恩节俭、合作沟通、文明卫生。这六种习惯作为学生的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以少先队中队为单位,中队抓小队,小队手拉手,相互帮扶,相互监督,环环相扣,逐一落实,制定详细的目标计划,落地生根,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从合格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

三、让学生“管校”,走出课堂“自主”

好老师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思维和方法。与其让学生在“保姆式”的管理下循规蹈矩,不如让学生学做“老师”实现自我管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是校园的主人,为了充分彰显学生在校园中小主人的地位,让学生的“自主”由课堂学习向学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迁移,学会“管校”,学会“管班”,为“家”做主。让学生共同制定“人人都能做到”的制度,自己管理自己,在自我约束中提升习惯养成的能力[3]。

1.学生学会“管班”,让管理走向“自主”。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要从台下走到台上,肯定自我,彰显智慧,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老师由管理主角变为配角,要克服管住和压服的传统思想,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制定出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加约束,积极引导。孩子们定下的制度,就是班级的规定、学校的制度。如笔者所在六(1)班的就餐制度:“不推搡,不插队,不喧哗,不抢座,不倒饭”。看似简单,只有15个字,却用五个“不”给学生划出了就餐的禁区,小改变带出了“滚雪球”的效应,“光盘”行动在学生的“自主”中得以升华。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是良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也是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2.学生学会“管校”,以生为本,确立“才俊升旗制”。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各类活动的主角,教师应把“引、扶、放”作为主体管理的主要手段,放手讓学生推出“才俊升旗制”。升旗手、护旗手、主持人、演讲人都由学生自己申报推荐,由中队辅导员批准审核,采取多种方式,选拔出各方面都最优秀的学生组成升旗团队,承担光荣的升旗任务。实行竞争上岗,让每个人都拥有机会,成为才俊,这种方式充分激活孩子们的好胜心,学生之间相互推崇,相互促进,在肯定他人的同时,从内心深处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勇往直前。

3.学生为“家”作主,让“自主”走出校门,在实践中形成习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学生在校和在家存在很大反差,在校是好孩子,在家是熊孩子。回家就抱手机,意志力薄弱,经不起诱惑,自控力差。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充分利用家长会对家长进行积极地引导和培训,让家长大胆放手,鼓励孩子敢说、敢想、敢做,引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当好家里的“小大人”,家长要耐心地听取孩子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孩子为家里的事出谋划策。

4.自主选择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兴趣铸就好习惯,好习惯决定好人生。为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笔者所在学校把每周星期二、星期四下午定为“无作业日”,安排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兴趣班。为了保证兴趣小组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制定“四定制度”,即:定目标、定老师、定时间、定地点。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兴趣小组活动,拓宽学生的实践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发展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活动中历练习惯,夯实习惯,筑牢根基

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栽培过程,好习惯是反复历练的结果。为了切实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必须不厌其烦地历练学生,利用“影、视、歌、书”等生动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情趣并融,寓教于乐。课堂学习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学生还需要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来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组织开展“一看、二唱、三读”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看。结合节日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和纪录片。看前,向学生介绍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观后,让学生自发组织谈心得写感想活动,并通过“校园电视台”和“红领巾之声”进行交流。

二唱。即“课前一支歌”、“节日一支歌”。“课前一支歌”是课前5分钟各班学生齐声歌唱环节,唱出欢乐,带走疲劳。“节日一支歌”是学校在重大节日组织班级或学校演唱会,师生同台表演,尽情歌唱,在歌声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三读。即课前读、课外读、大阅读。阅读是一种兴趣,当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需要,便是对阅读产生了兴趣,进而形成阅读习惯。学校要组织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读书兴趣,广泛开展“读百卷书”活动,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学校根据读书多少设立读书奖牌,如“小书童”、“小书豪”、“小书圣”等。在学习园地和墙壁上设置“好书推介”、“书海拾贝”、“读书园地”、“阅读指南”等版块,包含读书心语、美文摘选、佳作赏析、好书图集等内容,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创造浓郁的氛围。

五、“引水浇园”,共育学生良好习惯

“引水浇园”即引社会、家庭资源之水,来培育校园里的“花朵”。社会、家庭、学校三方携手,利用社会资源,巧搭舰桥,筑磊智台,学校主抓,家庭配合,社会协调,坚持以生为本,促进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育人氛围,共同教育孩子,增长孩子见识,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主能力。使学生既能保障自身生活起居等方面的自理,又能使其形成独立的决策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目前,学生主要以独生子女为主,家长在生活上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学生在需要自己做决定的时候,经常表现出优柔寡断无所适从的情况。因此,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自信自强、尊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学校可以请专业人员作专题讲座。如:请医生来讲“预防流感常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请交警来讲“交通安全知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请供电所长讲“安全用电常识”;请法制辅导员讲“普法知识,做守法小公民”等。其次,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创建家校共育平台,请家长分享农村生活的传统美德劳动经验,如:善待老人的感恩故事;大棚种植、采摘收成过程;家畜家禽养殖技术等。第三,让学生去田间地头参加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采摘、收割、放牧、喂养等。参与劳动,挥洒汗水,体验收获、感知生活。让孩子在付出体力劳动的实践中培养自控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让孩子在合作交流的劳动过程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总之,农村寄宿制小学应该把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习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能力。小学教育的重点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农村寄宿制小学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独特的优势地位,寄宿生活既能锻造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也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尤其是对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克服心理障碍,形成独立自主、自信自强、合作向上的能力方面具有非寄宿制小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独生子女缺乏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体验,同伴关系在他们成长当中具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非寄宿制学校,学生放学之后各自回家,同伴之间同吃同住的生活体验较为缺乏,但是在寄宿制学校当中,学生们朝夕相处,同窗之谊更加深厚,这种感情能够极大地弥补父母之爱的缺失。习惯养成重在“落地”,重在“生根”,只有生根才能筑牢,才能成为终身受益的人格和品质。做好习惯养成的源头活水,还给学生本真,让他们快乐、活泼、健康地成长,让校园充满歌声、笑声、喝彩声、读书声[4]。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随笔习惯成自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05).

[3]杨继富.城市化进程中薄弱学校教师文化变革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

[4]褚维礼.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人民教育,1993(01).

编辑:丁翔

猜你喜欢

习惯养成自主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