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探究
2021-12-30卓么加
卓么加
摘要: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一直是教师培养的重点,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时候,通过自身的努力,慢慢获得各种知识、技能、品德等等方面的素养。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进入到教育领域,为数学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数学的课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其形成完整数学观。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信息化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广大教师都在关注的事情。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明细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改善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本文针对初中数学中,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當前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一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一节课程的时间经常是教师在讲授知识,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机械地学习,课堂学习氛围十分枯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越来越低。另外,教师为了能够将知识讲解地更加完善,会出现拖堂的现象。学生都是学习积极性很难得到提升,急需做出改变。
(二)学生很难跟上进度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有很多教师因为教学任务过于繁重,并且与之相关的内容很多,以至于教师讲课节奏很快,很多学生这部分的内容都没有吃透,教师就开始讲下部分的内容。
二、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化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数学知识和小学数学有着很大的不同,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在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学生有冷静的头脑,有一定的运算理解能力,这对一些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并根据要教授的内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降低数学的难度,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这种模式下,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可以得到增强。
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根据学习中的重难点,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这部分的难点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使学生可以准确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角,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没有趣味,要想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难度。这时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双胞胎的照片,然后提出问题:“大家仔细观察,你认为这两张图片是否一样?”让学生独自进行观察,并在小组内开展讨论,将本小组的想法表达出来。然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双胞胎的图片重合到一起,利用这种比较直观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发现图片不能完全重合。在这个时候,教师再引出问题:“什么是全等?它有着什么特性?”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将全等的概念掌握地更加牢固,无形之中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利用信息化技术,引入生活案例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中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将生活中的现象带入到教学当中,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出发,引出教学内容,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意识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继而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一次函数》这部分的内容时,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找到很多的生活案例,就像绘制每一个月的话费的函数图像,首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小组对抗,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强,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等方面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提供创意空间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在数学学习的时候,学生能够产生很多的联想,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在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该要鼓励并尊重学生的创意,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构建展示自己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提高自身的想象创造能力。
在学习九年级上册《中心对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给学生布置任务,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中心对称图形,并将自己设计的图形,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出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这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使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教师应该重视起来,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地使用信息技术,开展高效的数学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有效加强,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滕明侠.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整合研究[J].新课程,2021(50):144.
[2]方俊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新通信,2021,23(14):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