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对湿疹的疗效分析
2021-12-30潘芸
潘芸
摘要:目的:观察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我院门诊6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1次/d);对照组(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1次/d);两组各30例,用药疗程为2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用药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5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79,P<0.05)。结论:外用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比外用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湿疹更有效且不良反应少,是临床治疗湿疹的首选外用药之一。
关键词:湿疹;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4-01
湿疹是皮肤科最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其病因复杂,临床皮损表现多样,常伴剧烈瘙痒,且多为慢性病程,反复发作,中、重度湿疹常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明显影响。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是一种合成的外用中效糖皮质激素,现已广泛用于皮肤科如湿疹,银屑病,过敏性皮炎等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的治疗,该药安全性及有效性高,是临床上常用的外用糖皮质激素之一。因此本文通过观察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和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湿疹患者,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6月在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60例湿疹患者,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病程1个月至5年,平均2.5年。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21-68岁,平均(45.13±3.06)岁;对照组30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7-73岁,平均(49.59±1.44)岁。
入选标准:①年龄18-75岁;②患者的诊断符合《临床皮肤病学》中湿疹的诊断标准[1]。③自愿受试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遵医嘱者。④湿疹的发生面积不超过体表总面积的30%。⑤未使用抗组胺药物或激素治疗湿疹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病、恶性肿瘤、合并其他皮肤疾病等可能影响结果评估的患者;②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③治疗过程中同时口服抗组胺药物或激素的患者。
1.2研究方法 治疗组使用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澳美制药有限公司,商品名:奥贝爽)每日一次,薄涂于患处;对照组使用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天津金耀药业,商品名:尤卓尔),用法同治疗组,两组患者每周随访1次,疗程为2周。
1.3 觀察指标
1.3.1 疗效观察及评分 分别在患者初次,第一周,第二周就诊时按照体征及症状的严重程度对其进行评分。临床体征表现评分:包括红斑、丘疹、糜烂、鳞屑、苔藓化。每个指标按严重度以0-3分计分,0分为无皮损,1分皮损表现为红斑或丘疹,无糜烂及渗液。2分皮损表现为红斑脱屑或局部轻度苔藓样变,有糜烂或少量渗出,3分皮损表现为较多糜烂面(超过皮损面积的50%)伴大量渗出,或中重度苔藓样变。瘙痒程度评分:0分为无瘙痒;1分为轻度瘙痒,无需搔抓,可忍受;2分为中度瘙痒,易搔抓,可忍受,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3分为重度瘙痒,须搔抓,难忍受,已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各种体征及症状分值可记0.5分。疗效判定标准: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疗效指数≥90%为痊愈;60%-89%为显效;20%-59%为好转;<20%为无效。 有效率以(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1.3.2不良反应的观察 分别在患者用药后第一周,第二周就诊时评估患者用药感觉及皮损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观察。不良反应观察内包括用药后是否出现局部灼热,刺痛感,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继发感染等。详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严重程度及转归。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2.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 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第1周,2周有效率分别为90.00%,93.33%,对照组第1周,2周的有效率分别为50.00%,56.67%,两组第2周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34<0. 05) 。具体见表1。
2.2不良反应 治疗组及对照组用药期间均未出现局部色素沉着,皮肤萎缩或继发感染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患者在用药第一天皮肤出现轻度刺痛,灼痛的刺激症状,继续用药2天后该症状消失。
3.讨论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其在我国患病率约为7.5%,美国为10.7%。在急性期可表现为红斑,丘疹,丘疱疹,糜烂,渗出;亚急性期可表现为糜烂结痂,脱屑;而在慢性期主要表现为肥厚性皮疹或苔藓样变[3]。湿疹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必要时也可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于湿疹的治疗除了患者健康教育,避免诱发或加重因素,保护皮肤屏障功能等基础治疗,还有口服抗组胺药物等系统治疗和局部治疗。外用糖皮质激素具有良好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在湿疹的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丙酸氟替卡松(分子式为: C25H31F3O5S ) 是在糖皮质激素的基础化学结构上额外修饰产生的一种中效糖皮质激素 ,外用时能与人体皮肤组织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R) 高度特异性结合,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其抗炎、抗表皮增生、止痒等作用,同时还具备精准的靶向抗炎作用[4]。此外,有研究表明,即使应用大剂量丙酸氟替卡松,也未发现因其系统吸收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受抑制。Friedlander[5]研究了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可用来治疗3个月以上的中至重度特应性皮炎患儿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对于儿童患者,可使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而对于薄嫰部位,可在医生指导下小心使用。有研究表明,连续外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24小时,7天后73%的药物被局部清除,约5%的药物经皮吸收。这提示该药外用后驻皮时间长,给药周期可为每日1次[6],这使得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会更好,配合度会更高。因此,在临床上选择治疗湿疹的外用激素制剂,笔者认为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辩. 临床皮肤病学. 3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604.
【2】赵辩. 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 37(1):3-4.
【3】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1):5-6.
【4】吴文育,付雯雯.丙酸氟替卡松乳膏[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5):332.
【5】Friedlander SF,Hebert AA,Allen DB.Safety of fluticasone propionate cream 0.05%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nd extensive atopic dermatitis in children as young as 3 months [J].J Am Acad Dermatol,2002,46(3):387
【6】张建中.几种新的外用糖皮质激素[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5,2(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