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纺织化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究

2021-12-30徐丽慧王黎明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超星纺织教学资源

徐丽慧,沈 勇,王黎明,丁 颖,潘 虹,杨 群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上海 201620)

当前,我国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但也存在诸多困扰行业发展的问题。我国纺织工业亟待转型升级,纺织工业高质量发展对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纺织化学》是面向纺织服装类专业开设的学科基础必修课,具有鲜明的纺织与化学交叉学科特色,对培养交叉学科知识结构的复合型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纺织化学》课程同时对纺织工程专业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大一本科生开设。由于纺织工业所涉及的纤维、染料、表面活性剂等大多数为有机化合物,《纺织化学》课程重点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纺织服装领域的主要应用,构建化学与纺织服装相关的基础知识体系,搭建与后续纺织服装类专业课程如纺织服装材料学基础、纺织材料学的紧密联系与衔接。本研究结合《纺织化学》课程的教学经验,基于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对《纺织化学》混合式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究。

1 《纺织化学》混合式教学的意义

《纺织化学》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覆盖面大、知识点多,理论性强,有些化学反应比较抽象,部分内容晦涩难懂,课时较少,仅为32 学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内,学生学习效果不够理想。课程在大一上学期开设,部分学生高中阶段化学基础薄弱,在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尽管有利于组织教学及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但课堂教学信息量过大、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理解不够充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1]。在当代信息化背景下,学生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智能手机、电脑在网络上获取教学资源。信息和互联网技术引领下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混合式教学使线下传统课堂教学和线上网络学习有机结合,两者优势互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一种模式[2-3]。

将混合式教学法融入《纺织化学》课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既可发挥教师调控教学的主导作用,又可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可以弥补线下教学时间的不足,突破教学内容量大的矛盾。利用线上网络教学资源,学生学习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不太明白及没有听懂的内容利用电脑、手机等自主反复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因此,在《纺织化学》课程教学中实行混合式教学是很有意义的。

2 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

线上网络教学资源是《纺织化学》混合式教学实施的基础保障。我校《纺织化学》教学团队利用超星泛雅平台+超星学习通APP 建设线上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电子课件、动画、视频、专家讲坛、习题集、课程补充讲义、测试题库、网上教学互动(签到、作业、讨论和答疑)等,为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依据纺织工程专业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制作多媒体电子课件,以逼真的图像及立体、生动、形象的动画等展示部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如杂化轨道形成的过程、顺反异构、葡萄糖环状结构的形成过程等。

将《纺织化学》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抽象的化学反应、以及化学在纺织服装领域的主要应用等内容,配以动画、视频,内容简明扼要,紧扣主题,形象化、可视化逼真地展示相关内容。例如烯烃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等化学现象、醇的性质、蛋白质性质等内容,以动画、视频展示,有助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深刻理解掌握知识点,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摄制纺织化学品在纺织品上的应用企业生产现场视频,发布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最新成果等课外学习资料,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感性认识。此外,还可以利用超星学习通APP 实施学生现场签到、课堂讨论、提问、课程作业、在线测试、发布课程通知等辅助教学,活跃教学气氛,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与各个班级建立微信群等,师生间可随时进行在线互动交流和沟通,教师可以及时解答学生学习中的疑问,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促进教学效果。

3 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混合式教学要以“教学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为主,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保障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4]。在《纺织化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引导式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及网络教学等教学方法的优势,着重讲解《纺织化学》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及学生在线学习中的疑问等,通过抢答、随堂练习、小组讨论等课程活动实施课程互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理解化学与纺织服装的紧密关联,使抽象复杂内容变得形象具体。例如在讲解表面活性剂这部分内容时,可创设问题情境,设疑问难,与现实生活中的化学品相结合,采用问题驱动引导式教学法设置问题:“生活中的肥皂是如何得到的?肥皂为何具有洗涤去污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肥皂的来源及应用,并由此引入皂化反应和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分类、洗涤机理,启发学生总结归纳生活中的表面活性剂,逐步讲解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对于《纺织化学》中复杂繁多的化学反应,可采用知识点串联法了解知识点之间的相似性和区别,加深记忆,充分理解不同种类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抽象的化学反应等知识点。例如在讲解烷烃卤代反应、含α-H 的烯烃卤代反应、含α-H 的烷基苯的侧链卤代反应时,将这几种化合物进行对比分析,讲解其化学反应本质的相似性,调动学生思维活力,启发学生分析掌握化学基础知识中的内在规律。

4 混合式教学实施

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地集成了教学资源设计、发布作业、课上师生互动、主题讨论等功能,有助于混合式教学实施[5]。基于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在《纺织化学》课程教学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法,重点在于将课堂教学、网络学习有机结合,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引导、课后复习有效实施,使学生课内课外、线上线下都能深入了解所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前预习方面,教师在超星学习通发布与课堂知识点相关的教学资源,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将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学习通反馈或与教师互动,带着预备知识走进课堂。

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可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在线签到功能完成快速考勤,根据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调整课程教学的重点,着重讲授学生的难点、疑点,针对重要知识点开展课堂交流互动,或设置随堂测试,通过学习通平台投票、抢答、随机选人的功能请学生回答问题,调动了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利用学习通平台发起主题讨论,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例如在学习醇类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发起主题讨论“棉织物吸湿性较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掌握基础内容醇类化合物的性质特点,同时对与之相关的含有大量羟基的棉织物的吸湿性与纺织服装相关内容进行有效拓展,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并能理解化学与纺织服装的紧密关联。

在课后复习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线上作业,同时布置教材课后习题线下作业,巩固课堂学习内容,通过学习通平台“批阅”,了解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针对线上作业和线下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微信、QQ 和学习通平台等交流平台及时进行指导反馈。此外,通过对学生发起讨论“谈谈自己对纺织化学这门课程的想法和建议”,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真实想法,进而总结完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

5 结语

将《纺织化学》课程教学与网络教学平台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以线上学习为辅,建设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课堂讲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引导、课后复习有效实施混合式教学,实现教师引导教学、学生主动学习,有效促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超星纺织教学资源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Rotation of dust vortex in a metal saw structure in dusty plasma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全文手机阅读体验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全文手机阅读体验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网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