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林地区资源经济转型中政府行为研究

2021-12-30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9期
关键词:榆林政府人才

杨 洋

(榆林学院 管理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2019年9月第十四届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成功举办,本次博览会举办期间共完成127项合同的签约,金额高达373.06亿元。可直观地看出榆林地区政府推进转型发展已取得基本成效,但仍存在些许问题。

1 榆林地区资源经济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经济管理行为方面

1.1.1 政府对市场监管不当。从地方政府与市场两者的关系来看,二者矛盾尤为突出,主要是因为榆林地区政府体制和市场体制远远不够完善。由于计划经济造成持久的影响,地方政府越权和缺位现象经常可见,政府部门在某些领域十分强势,存在不计成本,不计效果,对企业过度干预、不合理分配资源等现象,从而造成资金不必要的浪费,不能够很好地发挥资金用途。此外,还存在着对公共服务领域、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监管都不到位,从而引发不必要的危害。

1.1.2 产业结构优化不到位。据统计,榆林市2019年全年生产总值达到4 136.28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了7.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50.7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 690.3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 195.22亿元,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6.1%、65.0%和28.9%。其中,重工业总产值4 757.79亿元,轻工业总产值107.8亿元,纵观全地区,非能源化工产业、轻工业所占比重极小,逐渐形成能源经济为主、产业结构失衡的窘迫局面。农业处于过渡阶段,旅游业也处于发展阶段,能源产业受全球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因而造成了榆林经济的不稳定性,影响了发展的多元化动力。

1.1.3 矿源过度开采及矿权管理混乱。榆林地区存在着矿业权交叉重叠现象,由于矿产使用权的重叠交叉,再加上勘探开采布局的不合理,对矿产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污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能源矿种的开发较为单一,与其相对应的辅助能源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引发资源的过度浪费;②对矿产资源的审核管理不到位,导致探矿者的投资利益被不合理地忽视;③对矿权登记信息并未实事求是地进行披露,导致投资者盲目投资。

1.2 社会管理行为方面

1.2.1 存在政企不分现象。资源型企业在进行运转中,由于政府对企业的处置权、资金信贷权、企业部门人事任免权都存在干预,因此会导致政府行为缺乏约束,对企业管理更加的不规范和随意。同时,由于企业在自身发展中不断寻求政府的庇护,因此它们会替政府承担一些不属于自身的义务,如此一来,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滋生出不良关系,会对政府造成负面影响。

1.2.2 人才稀缺且科技创新落后。①榆林市政府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高端研发性人才等方面的培育力度欠缺,难以长期留住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尤其是第一、三产业人才匮乏,造成高水平人才紧缺的窘迫局面。②有关人才培养方面的政策和相关制度也都不完备,没有健全的激励制度吸引人才,这对榆林地区的经济转型发展显然有着阻碍作用。

1.2.3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的转变,财政税收、投资、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榆林地区国有企业进行整顿改制,失业员工大幅增长,因国有企业的愈发不景气、许多中小企业就业岗位稀缺、就业岗位单一,各行各业之间收入差距大,使得政府扛着巨大的压力。

1.3 环境管理行为方面

1.3.1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由于榆林地区具有典型的缺林少绿、生态环境脆弱的特征。煤炭的开采和加工已使这些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受到人类强烈的干扰,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对环境产生极大的污染,对地质造成二次灾害。此外,榆林地区的煤矿开采属于重工业,具有高能耗、高耗水、高污染的特点,无疑加重了生态治理的负担。并且榆林地区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和工业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含量居陕西省榜首,由此观之,煤炭业等重工业是导致生态环境受危害的主要诱因。

1.3.2 存在坍塌区、水源污染等问题。据统计,榆林地区由于煤矿采空而引起的山体崩塌的面积预计约60km2;林草地面积每年减少约0.6hm2;化工产业的发展也加剧了水资源的污染,带来地表水断流这一棘手的问题。榆林地区的4A级旅游景区红碱淖,有“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称号,然而当前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降水量的不充足,湖面面积已减少了约25.5km2。

2 榆林地区资源经济转型中政府行为的优化建议

2.1 政府经济管理行为的优化建议

2.1.1 多元化地培植接续替代产业。榆林市作为一个成长型资源城市,对资源依托程度较高,由于近年来资源的不断消耗,急需延伸产业链、发展接续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来达到优化产业布局的效果。其次,在大力发展煤炭产业等大型项目的同时,也要培育一批与之相匹配的中小型企业,实现资源的全方位利用,将产业链进一步延伸,达到附加值最大化,如石油炼化一体化、煤电一体化(开采-洗选-发电)等。

2.1.2 大力发展第一、三产业。榆林的关口文化贯穿整个中国历史,是草原部落与农耕民族的军事对抗与文化交融之地,见证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变迁与民族融合,榆林具有关口文化富集的独特性,880km长城遗址,是何等的雄壮与威武,但都依然处于沉睡状态,等待被发现和激活。还有榆林的红色文化如清涧起义、转战陕北、东征、西征等都是很好的红色旅游素材,可以此主动融入沿黄旅游带。因此,政府需要抓好旅游业的发展,针对榆林市第一、三产业小,第二产业大的特点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2.2 政府社会管理行为的优化建议

2.2.1 完善民生政策,保障人民生活水平。①政府需要不断完善就业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就业帮扶制度的实施,并建立长远的就业援助体系,以此来重点帮助就业困难人群;②可以借助外包等方式为难以就业人员提供对应的技能培训;还可以大力发展贴合市场需求的一系列产业,帮助资源产业某些转岗工人的再次就业;③需要大力完善民生设施配件,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2.2.2 优化人才培养,推动科技创新。①加快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广泛吸引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及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实施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工程,构建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平台。②政府部门要通过合理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提升储备党政人才素质,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和组织保障。除此之外,榆林地区还可以通过与西安知名高校联合组建博士点,重金聘用人才,增加科研资金的形式,破解技术和人才难题。

2.3 政府环境管理行为的优化建议

2.3.1 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政策。①应在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榆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污染税收制度,以应对资源型城市的转型。②政府部门还需要不断优化环境的相关管理体制,将各组织部门之间紧密地联系起来,用制度更好地达到约束效果。③政府应该加强积极倡导企业对环境的治理,提高企业保护环境的意识,号召所有企业参与到环境整治的行动中来,持续完善对生态环境治理的考核任务,杜绝生态治理治标不治本的事情再次发生。

2.3.2 加强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①政府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使政府在环保教育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②还需积极制定相应的环保法律法规,以此来指导环保工作地有序进行,把依法节能纳入全社会生活中,有关部门领导干部也应以身作则,秉持环保原则,树立模范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出发点,让环保意识在全社会中成为主流。③将舆论媒体的宣传导向作为重点,通过各式各样的媒体渠道向群众普及环保知识,让公众切实地体会到保护赖以生存环境的必要性。

猜你喜欢

榆林政府人才
人才云
走榆林
榆林抿尖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开创新时代榆林发展新局面
榆林村镇的地名文化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