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间歇训练对小学生体适能的影响研究
2021-12-30徐明
徐 明
(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春晖小学 江苏昆山 215300)
由于科技随着时代的演进之下,机械代替人力的生产方式,使得人们身体活动的机会大大降低。因此日常生活中,从事身体活动机会已减少,而这种严重缺乏运动行为的日常作息,身体出现病痛的机会也相对上升不少。对于小学生而言,体育课是让身体活动的一个重要时间,也是增进体适能的一个重要手段。依据我国目前现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中高年级应实施每周三节体育课,每节上课时间为40 分钟,只要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正常实施,学生在学校应可以获得足以增进体适能的身体活动量。然而,受诸多其他因素如:师资、场地设备等影响,根本未能按照课表进行体育教学,甚至体育课经常挪作他用而改上其他科目,以至于学生无法在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获得足够的身体活动量,对其体适能的影响甚巨。有鉴于此,本研究期望能透过徒手间歇运动以提升小学生的健康体适能,希望能在潜移默化下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这正是本研究动机所在[1]。
一、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徒手间歇运动的实施,对于小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有逐步且显著的进展。研究的目的如下:
了解八周的徒手间歇训练,是否能有效增进小学生的心肺耐力。
了解八周的徒手间歇训练,是否能有效增进小学生的肌力。
了解八周的徒手间歇训练,是否能有效增进小学生的柔软度。
了解八周的徒手间歇训练,是否有效增进小学生的爆发力。
二、研究对象
以昆山春晖小学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22 名,分为徒手间歇运动的实验组、对照组。
三、实验设计
本研究对象以昆山春晖小学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参与实验的22 位学生经由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训练组与对照组各11 名,对照组维持原来生活作息不做训练,训练组需参加八周的徒手间歇训练。徒手间歇训练共结合十二个动作,完成十二个动作为一组共作两组。徒手间歇训练共结合十二个动作,完成十二个动作为一组共作两组,兹分别如下:开合跳、坐太空椅、伏地挺身、卷腹、登阶运动、原地高抬腿、弓步。本实验训练期于每周的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早上七点三十分于本校操场集合,在进行徒手间歇训练时,每个动作三十秒钟,然后休息十秒钟,作完两组即可。
四、结果与分析
本章节主要探讨小学生在经由八周的徒手间歇训练之后对于体适能有何影响,所有参与研究的受试者均接受校内一般体育课程活动,但仅有实验组进行八周每周三天的徒手间歇训练课程,依收集之资料加以分析讨论。
本节以样本t 检定分析前测、后测的资料,并将受试者统计资料,说明如下:
立定跳远
受试者经过八周徒手间歇训练后,在立定跳远前测及后测中得知实验组后测成绩(158.1±25.3) 优于前测成绩(143.6±21.0),达显著水准(p <0.05);而在控制组方面后测成绩(142.3±16.9)虽有略有进步于前测(142.2±16.8),但未达显著水准(p >0.05)。
仰卧起坐
受试者经过八周徒手间歇训练后,在仰卧起坐前测及后测中,统计后可得知实验组后测成绩(36.18±6.45)优于前测成绩(19.1±3.0),达显著水准(p <0.05);而在控制组方面后测成绩(22±3.2)虽有略有进步于前测(21.6±3.7),但未达显著水准(p >0.05)。
坐位体前屈
受试者经过八周徒手间歇训练后,在坐姿体前弯前测及后测中,统计后可得知实验组后测成绩(29.3±3.4)优于前测成绩(25.1±5.4)并达显着水准(p <0.05);
而在控制组方面后测成绩(29.6±4.2) 优于前测成绩(27.6±5.1)也达显著水准(p <0.05)。
项目中之后测成绩,两组组间达显著差异(p <0.05)。
五、结束语
根据结果显示经由八周的徒手间歇训练后,实验组在前后测的爆发力(立定跳远)、肌耐力(仰卧起坐)、柔韧度(坐位体前屈)、心肺耐力(800 米跑)皆有达到显著差异,此结果表示徒手间歇训练对学生的基本体适能皆有改善的效果。在实验组及控制组后测中,发现爆发力(立定跳远)、柔韧度度(坐位体前屈)没有达到统计上显著差异,而在肌耐力(仰卧起坐)、心肺耐力(800 米跑)则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此结果显示了在八周的徒手间歇训练后可以观察到在肌耐力以及心肺耐力上可以有效提升。经过八周徒手间歇训练,实验组在体适能各方面多有明显进度,但与控制组比较后在爆发力(立定跳远)、柔韧度(坐位体前屈)并没有达显著差异,建议未来训练时可以增加训练周期以及增加其他相关动作,借以提升腿部肌力以及增加瞬间爆发能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