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过程评价体系促进校本课程开展

2021-12-30蔡春雷

科学咨询 2021年1期
关键词:校本评价过程

蔡春雷

(江苏省徐州市第35中学 江苏徐州 221009)

针对新课程的多样性、探究性和应用意识,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必须以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在重视终结性评价的同时,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利用过程性评价方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激励学生全面发展。提倡和强调过程性评价是针对传统评价方式下过分重视静态、量化和浅表的学习成果,忽视动态、多元和深层的学习过程而提出的。但这绝不是将其与终结性评价对立起来,实际上二者是从不同角度来衡量学生的学习,各有优势和用途,在基于模块的学习成绩评价体系中是相互补充、共同完善的。

过程性评价是一种连续性评价,目的在于客观记录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学习状况、进步程度和成长经历,反映学生学习中困扰和疑惑,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评价过程中及时得到反思和回馈的机会,看到长处发现不足。学生之间互相激励、互相促动、取长补短,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同时,教师根据评价数据方便诊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从而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方案、优化教学内容、实施因材施教提供准确详实的信息和依据。

一、过程性评价的基本理念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原则

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尤其是在注重兴趣和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主动求变,摆脱单纯由教师评价学生的指挥棒,尊重和发挥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作用,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本着对所有被评价对象公平公正的原则,激发评价主体和客体各自在学生评价中的能动性。教师在过程性评价中不只是一个评价者,还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的全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通过发现、分析、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认识自我;学生通过自我认知,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不足和努力程度,通过不断反思来改进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保持自己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教师也便于在学生自评、互评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发展潜能,促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例如,校本课中的“能源与社会发展”模块。这部分内容突出强调的是物理学的人文特色及其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的融合。学习中,我们采用了分组调研撰写科学小报告的活动方式。第一阶段是素材的整理,由各组中选择相同或相关研究方向的同学讨论,每个学生通过自己与其他同学资料的比较,自我评价材料搜集过程中的得失,进而补充修正、去芜存精,做好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第二阶段是论文的整合,小组成员探讨协商修改报告并由组长定稿,在完成论文的同时,成员之间互相评价并由组长整理记录作为各人的评语,小组成员相互就各人态度、贡献等方面的表现打分,综合评定为每个同学的等级;第三阶段是报告的交流,各组展示活动成果,通过自述、答疑、互评等方式总结各组报告的优缺点,整理成学习反思作为报告的结尾。最后,教师归纳各组报告撰写评语,并反馈给学生,收入个人成长记录。

(二)评价内容的功能性原则

过程性评价要以模块测验中无法评价的部分为主,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探究意识、评价态度、个性素养等,以体现其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功能。

1.学习态度:指学生对待校本课程学习兴趣和热情,具体体现为有无旺盛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学科学习目标是否明确、能否充分把握学习时间、积极主动、刻苦勤奋、不断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

2.参与程度:包括敢于提出问题、质疑理论依据、改进实验方法、踊跃发表个人意见、积极思考探索、形成研究成果等。例如,作业以撰写论文、制作PPT形式完成;参与“课堂活动设计”“创意实验设计比赛”;参加学科综合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整合资料或完成调查报告。

3.合作精神:包括积极参与小组合作、讨论与探究,主动配合老师、帮助同学,勇于担当,主动完成任务、承担责任。

4.探究意识: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富有创造力,善于观察、大胆猜想、发现本质,同时坚持真理,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完成研究性学习、将现象归纳为规律。

5.评价态度:公平、公正、诚实、诚信,本着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态度,用事实说话,严肃认真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三)评价方式的客观性原则

为保证评价结果的稳定和一致,在对学生评价时必须要做到具体客观、实事求是。评价方案的编制中既要有定性的质评,又要有等级化的量评,两方面互相参照,共同组成一个诚信公正的评价整体。评价可以从等级评定、资料呈现、文字描述三个部分来进行,如:

1.等级评定:就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方法、合作与交流的情况进行评价,以A、B、C、D、E的等级形式呈现,以学生小组为单位来完成。

2.资料呈现:以学生模块学习期间各种突出表现(例如:获奖、发言、研究成果等)为主要内容的事实性资料,由个人提供、小组讨论后填写。

3.文字描述:由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两部分内容构成,其方式包括描述性评语和最后的等级评定(只评出合格或不合格)。

二、过程性评价的实施策略

高中校本课程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是一个持续的、即时的、动态的过程。如果所有的评价细节都由教师来完成,那么对教师而言工作量无疑是非常巨大的,耗时费力还收效甚微。而且,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评价体系的影响,教师稍有不当的评价结果,也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我们在评价过程中需要采用导向策略和激励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敢于自评、善于自评、乐于自评,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

导向策略就是建议教师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以指导和监控为主,而不要具体介入到学生评价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内容之中。教师主要负责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适当总结,主持过程评价的反思、交流与评分活动,有机会还可引入家长参与。这样,教师就可以只在必要时进行针对性辅导,或者以抽查方式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把握重点,有的放矢。

激励策略是以过程评价的根本目标为出发点,淡化学生之间的评比,提倡学生与课程标准、教育进行目标比较,提倡学生与自己的过去比较。这就使学生在比较中能客观地了解自己。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让学生知道怎样可以做得更好,激励他们向高水平迈进。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把评价活动和评价过程当作一个平台和契机,鼓励他们在自我展示努力和成绩的同时,配合积极恰当的反馈方式,同伴之间取长补短,使过程评价成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

在探讨过程性评价教学的具体操作中,笔者以《探究冻土区隧道保温建材的导热性能》实践活动评价为例,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3个环节来进行量表型考评。课前预习阶段:学生通过对“我对冻土的认识”“我认为影响冻土区隧道稳定的因素”“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个环节来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评价过程以A、B、C、D、E为评价等级)。实验过程阶段:学生通过对“测量、记录的实验数据并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得出结论”“实验过程中的新发现以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实验过程中存在的疑问”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评价过程以A、B、C、D、E为评价等级)。最终再由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当然,量表型的实践活动评价只是过程性评价工具的一种,而教学实践中的评价工具应该是多样化的。例如,要客观深入地对学生某一方面或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表现进行评价,就要通过较长一段时间的连续观察或面谈,记录学生校本课程目标达成情况,从而作出评价。再如,要追踪了解学生在整个模块学习过程的状况和表现,就需要建立个人学情记录,由本人或小组伙伴记录学习的成长经历,包括学习内容、活动、成绩,在校内外参加科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体会、成果,家长、教师的评价和期望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评价工具随堂分散进行,化整为零积少成多,既不会占用教师、学生很多时间,避免在操作中流于形式,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并为终结性评价提供了充分的数据依据。[1-5]

总之,过程性评价作为一种新发展起来的评价方式,理念是先进的、与时俱进的。其作用和效果既有一定的优势,又有局限性。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都有待于不断对其加以研究,澄清概念上的模糊。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进一步以校本课程中的过程性评价实施为依托,不断深化认识,恰当运用这一评价手段,使之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有力工具。

猜你喜欢

校本评价过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