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分析

2021-12-30史纪玲

科学咨询 2021年1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数学教师小学生

史纪玲

(临沂玉龙湾小学 山东临沂 276000)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顺应发展潮流,引导学生主体积极参与思考,锻炼思维,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得到提高。独立思考能力,是一种不受束缚、不按部就班的执行别人思想的能力。学生会从实际角度出发去考虑和分析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一直地被动接受知识,感觉学习枯燥乏味,缺乏独立思考的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对这方面重点关注,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分析

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时期。此时,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是很重要的。但是,现在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不合理,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方面存在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教学思想落后,没有尊重学生主体。现在,相当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依然固守应试教育的思想,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虑到小学生年龄小、思维发展不成熟不成熟的情况,就会更多地单纯讲解灌输知识,学生很少有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认为,对于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只有经过教师的全面指导和讲解,学生才会懂得和掌握知识。因此,他们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师的讲解,在教学环节设计上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学生缺少自主思考的机会,只是跟着教师的思维走,学习的依赖性强。这样单一的教学也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根本不愿意参与独立思考[1]。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策略

(一)积极转变教学思想,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设计。由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维水平比较特殊,教师就更加需要合理设置各个教学环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地参与进来进行独立思考。小学生对那些新颖、有趣的事物才会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融入更多学生喜爱的元素,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2]。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图片、视频、动画、音乐等形式可以将知识进行全方位的呈现,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促进了独立思考的实现。例如,在“条形统计图”知识的教学汇总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以视频和动画的形式,为学生直观展现全班学生的生日月份分布,并加入动态特效,运用鲜明的不同的颜色。这些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时,教师再提出问题。这样,学生一定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分析,学习效率更高,并且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创建民主活跃的学习氛围,设置互动交流环节

小学生虽然年龄很小,但也是独立的个体,在独立思考和交流方面有着一定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氛围比较压抑低沉,学生感觉学习是枯燥乏味的,逐渐失去了参与思考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良好学习氛围的创建,在教学中不能给学生施加太多的压力。教师可以设置互动交流的环节,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引导他们去完成喜爱的学习任务。在民主活跃的环境氛围下,学生会感到学习的自由和快乐,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3]。师生互动交流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应该对这方面合理设计,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三角形的分类”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知识:“在角的度量学习当中,角的分类都有哪些呢?”然后,教师再引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特征,并且介绍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这两种特殊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区别、联系。这样,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提高。

(三)注重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理论结合实践

很多小学生之所以不愿意积极思考学习数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数学知识是抽象复杂的,比较难于理解。而且,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令人感到枯燥乏味,无法实现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很多小学数学知识都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新课改也大力倡导生活化教学理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建立起联系,引入生活中的话题。这样,学生会产生熟悉感,不会对数学知识感到陌生,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4]。例如,在“小数混合运算”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小明去买学习用品,买了2支单价0.9元的铅笔,3个单价2.5元的本子,支付了10元钱,应该找回多少零钱?”

(四)引导主动提出质疑,让学生学会思考

从逻辑关系的角度上来说,疑问在前,思考在后,疑问是思考的原因,思考是为了解决存在的疑问。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思考探究。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会产生问题,进而积极主动地分析和解答问题。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除了精心设计问题之外,还要鼓励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就会实现主动学习,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提出质疑,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寻求问题的解答。这样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例如,在讲解“比的意义”内容的时候,在了解比的概念以后,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提问引导:“如果A∶B,那么这里啊A、B可以是任何数吗?”“比的后项能不能为0?”学生思考之后,对这一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质疑,在经过举例验证后发现:“0做除数和分母没有意义,因此A可以是任何数,B不能为0。”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在教学中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设计问题,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更多的主动感知。教师要引导学生实现从形象化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发展和升华,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

(五)提供充足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在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由于思维能力的成长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提出有探索价值的问题之后,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确保学生真正经历动脑思考酝酿的过程,并产生了自己的想法或者质疑,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之后,学生再通过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就会对问题产生更深入的认识。并且,这个过程也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5]。例如,在“角的度量”内容教学之中,学生在掌握角的基本概念和测量具体方法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设计并提出问题给其他同学解决。学生在充分思考之后,为了“刁难”其他同学,有的故意画了一条直线,要求测量角度。这就代表着学生的一种创新思考,突破了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升华提高。这会促使他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数学学习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时候,独立思考能力是其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做好这方面的教学设计指导,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他们自主思考探究的兴趣,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数学教师小学生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谈独立思考
我是小学生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