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练型教学团队建设路径的研究

2021-12-30

科学咨询 2021年1期
关键词:双师教练技能

徐 钦

(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淮安 223005)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职教育的普及化,如何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摆在所有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也就是要求学生既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要掌握一线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的各种技能。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首次使用“双师型”教师的概念。目前,大家对职业院校教师以“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为核心的“双师型”素质已形成共识。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多数高职院校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普遍存在教师教学负担过重的情况,教师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开展专业实践活动。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往往流于形式。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要求:要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这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教练型教师概念

教练型教师是指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依照培养目标,激发学生潜能,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参与职业训练,提高学生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这种职业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兼有教练属性的职业。从属性上讲,教练型教师同专任教师、体育教练等职业一样,具备培养人才的目的性、社会性、稳定性、规范性和群体性等基本特征,同时在教学模式上应具备实施教学策略的组合性、激发学生能动学习的有效性、引发学生不断质疑的探究性、建立课堂教学、实习实训与学生日常活动的相关性、帮助学生坚定信念的引导性等五个属性。教练型教师为帮助学校克服师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校企难以深度合作”,创新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开辟了一条新途径。[1]

教练型教师除了具备教师资质、扎实的理论知识外,更多的是要具备符合企业一线生产所需的实践技能。教师能密切联系企业,深入生产一线,与企业紧密合作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与人才培养能力。这样,建立的教学团队才能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更有利于培养产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2]

二、培养教练型教师的必要性

打造教练型教师团队,可以提升教师个人技能素质,与社会需求接轨,同时巧妙整合教师人力资源,让每位任课教师向统一的教育目标努力,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向教师教育教学合作要效率、要质量,最终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教练型教师能更好地诠释“双师型”。近些年,很多高职院校调整优化了教师队伍,提出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但其效果不显著,停留在表面,总体比例较低,真正具备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更是甚少。这导致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难以有效落实,仍存在本校教师转岗,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课堂的现象。而教练型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教练型教师能更好地实施教学策略。教练型教师通常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情境,营造氛围,专注于如何让学生适应教材。而且,教练型教师懂得将教学策略和内容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理解学生的期望,善于培养学生的心理张力和完成欲,使得学习的内容形象生动,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技能的目的。教练型教师更能训练学生运用方法的技巧,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形成个性化的思维和能力。

(三)教练型教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竞技体育中,教练会根据不同运动员的潜能和专长进行训练。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教练型教师同样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天赋不同,引导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最佳表现,并且收获知识和幸福。

(四)教练型教师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衔接课堂、实训和生活。教练型教师的教学内容必须和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实际需求相适应,内容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既能帮助学生在知识内容、课堂任务与实践训练、现实生活之间建立关联,使学生在联想中思考、决定,又能激发学生兴趣。[3]

三.教练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教练型教师较之于传统型教师优势明显。在新时期新要求下,教练型教师更能满足高职教育教学的需求。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引领学生更好、更积极正面地发展。当前的职业教育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学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激发教师教学改革的动力,着重培养教师的企业家精神,提供教师创新创业的途径,鼓励教师教学改革,并将教学成果、个人发明创造、企业实践经历、指导学生实践等成果结合起来,打造一支有鲜明职业教育特点的师资队伍。教师在“乐教、懂行、钻研、精技能、通市场”的环境中,茁壮成长。[4]

师资队伍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解码器”。培养“德艺双馨”的教师,有利于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实现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学校的整体培养质量,提升高水平示范引领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校级层面有政策的扶持和教专业建设长景规划

在专业设置、学科团队建设等方面,学校应因地制宜地统筹考虑,组建具有丰富经验、多元学术路向、教学严谨的团队。学校配备相关的政策支持,引进具有专业背景、企业经历的人员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学校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有针对性地培养计划,通过选拔等方式,平衡学科间的差距。值得借鉴的是,很多高职院校开始将教师的职务晋升与实绩挂钩,向综合能力强、教学业绩优的教师倾斜。

(二)全方位多角度提升教师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练型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其人品、能力等都需有很大空间的提升。教师应以应用型技术创新作为驱动,明确研究目标、研究方向,依托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平台,在各自的团队中成长并发挥重要作用。

(三)深入做实校企合作

教练型教师对于技能的要求和专业的宽度要高于传统型教师。提升教师实践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校企合作。然而,很多学校的校企合作仅仅是流于形式。教师不能得到有效的企业锻炼,去企业也是走马观花。这失去了校企合作对师资培训的意义。学校应加大力度,规范管理,对教师进企业起到有效的约束。教练型教师应意识到,深入企业,结合专业,了解行业的先进动向,了解企业真实需求,才能让自己的职业能力更完善,才能培养出适合市场环境下的技能人才。企业也应意识到,教师的扎实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对企业是一笔无形的丰厚财富。

猜你喜欢

双师教练技能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农村小规模学校“双师教学”美术教育模式探究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共同体探索研究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贪玩教练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