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2021-12-30黄燕丽

科学咨询 2021年1期
关键词:大湾外语应用型

黄燕丽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 广东东莞 523000)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伟大举措,也是提升国家经济发展和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撑引领。大湾区的发展意味着社会对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输出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建设人才高地,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合作,为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提供便利条件,充分激发人才活力[1]。广东省高等教育体量庞大,大湾区内现有高等学校200多所,地方应用型院校及独立学院占相当比例,其承担着培养“全球视野、紧跟前沿、服务大湾区”新时代人才的重任。高校的外语专业更是面临历史机遇和发展空间问题,面对全球化竞争的形势,如何充分整合资源,才能建立完整的学科布局,切实将语言优势与国家战略有机结合,使外语知识与学科专业知识更好地融合,促进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特色的形成,从而为社会和国家战略提供稀缺的“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这已成为当前地方应用型院校外语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的现状与不足

大湾区发展理念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也带来挑战,现实情况是地方外语人才的质素与大湾区发展难以匹配。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伸和提高,是针对对英语有不同程度要求的学生提供语言文化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及专门用途类的课程。其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以满足他们未来的发展需求。然而,现阶段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评价方式等已经无法适应全球化的进程,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地方应用型院校在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面普遍存在定位不清晰、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培养途径单一且不灵活、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这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及未来就业需求,导致人才培养缺少创新能力和应用技能,难以适应大湾区发展趋势。笔者此前对所在的独立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当前大学英语课程后续课程设置的学生需求满意度调查研究,发现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实用性不强,与未来就业关联度低。因此,基于大湾区发展规划,人才竞争优势呈现行业、地区差异化,地方应用型高校应从社会需求及学生需求出发,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突出全球化、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的特点,并通过调整后续课程的设置,优化“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英语基础教育与拓展教育相结合,使之与学生的职业方向相匹配,从而培养跨学科、多领域、多元化的外语技能型人才,为促进新时代背景下大湾区人才培养提供切实保障。

二、地方应用型院校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建设的路径

(一)人才培养方案

大湾区未来的发展对于创新能力和应用技能的要求尤为看重。对于地方应用型高校来说,学校首先要明确以市场为导向的培养目标,精心设计出迎合大湾区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高校在编制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大纲时,应定期、深入调研,通过问卷、访谈等实证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还可收集招聘公告上所要求的毕业生的英语程度的条件,以此作为对用人单位及市场需求的辅助了解,并结合当地政府和湾区政策的情况,科学地分析湾区外语人才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的需求,制定符合学生未来求职方向和目标岗位的后续课程类别和课程内容,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并强化实训环节,着重强调课程的实用性和工具性。比如,理工科的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他们普遍希望能通过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英语沟通交流能力以及通过相关的英语等级考试。那么,高校在制定方案时应尽量从他们的实际需求出发,增加语言应用类和语言技能类相应的ESP课程,如英语视听说、四六级考试辅导课等,培养学生能够就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清晰的英语表达的能力。同时,学校开设一些与他们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用途类的后续课程,如科技英语、学术英语,以帮助学生提升查阅本专业的外文文献的能力。此外,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高校还可引入产学研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育机制,借助大湾区的企业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与大湾区经济特色紧密对接,给学生提供企业实践机会,着力培养服务本地市场的人才。学校还可建立人才培养的“售后机制”,对毕业生在大湾区的就业情况及质量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人才培养上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在后续教学中进行及时的改进。简言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融入大湾区元素,形成适合大湾区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多方联合培养机制,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本土情怀、专业技能、创新意识、服务大湾区经济建设和社会转型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总体目标。

(二)教学模式

大湾区建设的人才定位应具有国际竞争力,可发展成为一流湾区及世界级城市群[1]。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旨在扩充和拓展英语学科知识以打造“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在推动大湾区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弊端,“单声道”“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失去英语学习兴趣,难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大数据时代,新媒体资讯丰富,“千禧一代”的学生思维敏锐、信息接收能力强。因此,在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教学中,高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较新、较前沿的学科知识。新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并茂,其将声音、文字和图像等方式融合一体并运用到教学中,图片和音频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加直观的效果,为学生理解和感知学习内容提供了更简单、有效、直接的方式[2]。教师可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集合微课视频、微信小程序雨课堂、Coursera、ed X、慕课Mooc平台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环境。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实时性的学习材料,如针对后续课程中“英语视听说课”的学生,给他们推送“英语流利说”“有道口语大师”以及练习听力的“每日英语听力”“TED英语”“BBC英语”等;针对“对外贸易英语课”推送“财经大词汇”“亚洲商务英语写作”等专门用途英语资料;针对选读“职场英语课”的班级推送“商务英语”“职场英语”等。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及时推荐适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课堂教学需求的优质资源,为学生建立多渠道的、有益的学习平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互联网将教育置于国际化背景下,让学生借助这些英语学习软件或新媒体手段将学习空间延伸到课外,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这有利于学生拓展并深化知识,完善知识架构。在学习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群或者创建网络互动社区进行在线交流,帮助学生内化英语学习知识,营造更受学生喜欢的学习氛围,实现后续课程价值增益。

(三)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师资力量直接关系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问题。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技能,还需要具备突出的业务水平及对大湾区市场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当前的大英后续课程师资配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师资不足。教师基本上是从公共英语或英语专业的队伍中抽调的,他们自身缺少到企业、行业参加实践锻炼的经验,知识架构单一,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脱节。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后续课程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第一,高校要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教学需创建跨学科的大英后续课程教研团队,团队应由外语院系教师、其他院系教师以及外聘的各行业企业专业人员组成,共同商议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制定。学校通过有针对性地展开课程师资的安排,让教师承担自己比较专长的教学模块,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外院的教师承担一般的语言基础及技能类课程,其他专业的教师则负责讲授专门用途类课程。而涉及到企业和市场相关知识的课程如对外贸易与实践等课程可由外聘专业人员承担,他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场的真实情况。第二,学校要搭建多元国际化、专业化的师资建设平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业务能力突出的师资团队。高校应定期有计划地开展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到其他院校进行交流学习或聘请专业人员开设讲座帮助教师进修相关的专业课程,形成“以学促教”的良好氛围。学校可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进行短期实践锻炼。这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知识体系和经验,还可以让教师掌握最新的社会发展需求动态信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改善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教材选择与编写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与学之根基。Hutchinson & Waters 在其关于学习需求分析的理论中指出,一本好的教材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3]。因此,大学后续课程的教材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和学习效果。当前大英后续课程的教材普遍过于理论化且乏味,实用性不强。因此,教师或教学团队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学生的英语程度以及市场情况选择符合自己本校学生和专业特点的教材。同时,学校还可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共建、教材开发,设计出符合大湾区建设与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教材的编写可加入案例分析、调研报告、图画、影像视频等,做到图文并茂兼具时效性,以及增加一些互动性和实操练习,实现 “外语技能”与“专业素质”的同步培养。举个例子,“商务英语实务课”的教材内容除了相关行业或求职的英语词汇外,还应增加一些实例讲解和实训内容,通过典型案例的渗透,使学生熟悉大湾区主要产业的商务流程,从而提高他们的商务沟通交际能力和认知能力,为未来的就业进行积极的知识储备。另外,高校可以逐步把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成微课、慕课形式,实现教材利用最大化。

三、结束语

主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国家、地方培养及输送国际化人才,配合湾区的企业“走出去”,无疑是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新使命。各院校应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原有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模式,在制定符合大湾区经济发展需求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创新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完善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材内容、整合优质资源互补等方面努力探索,以实现地方应用型高校外语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为大湾区的发展培养具有沟通合作、批判性思考、创造思考能力的21世纪核心素养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提供智力支持、人才保障[4]。

猜你喜欢

大湾外语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