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及应用探究
2021-12-30潘娟琴
潘娟琴
(江苏省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 江苏昆山 215300)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不仅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也能够对人们的思维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诵读国学经典显得尤为重要,毕竟小学生在思想方面尚未成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既可以提升学习能动性,也能够在诵读的过程中给予正确和积极的引导,树立良好、健全的人格品质,逐渐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一、关注学生特点,选择合理内容
诵读国学经典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因为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具有非常高的价值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能够给予小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因此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是极其重要的。然而,国学经典的内容对于小学而言是非常抽象的,不仅难以理解,阅读起来也是非常的拗口,导致学习兴趣急速下降,严重影响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诵读国学经典前,必须要对小学生的特点予以充足地掌握,了解小学生认知能力低、专注度差的特点。同时,还要关注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性与学习内容间的联系,比如二年级的学生在认知方面的能力仍然较弱,不宜设置过于复杂的内容;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相应程度的认知,可以尝试增加内容等。只有掌握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才能在选择国学经典内容方面做到富有针对性,为小学生的诵读提供便利,否则,学生诵读的效率与质量都难以得到提升[1]。例如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认知方面的能力提升并不明显,可以将《曹冲称象》作为国学经典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诵读。毕竟该部分的内容简单,还附有生动的插画,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提供便利。
二、调整教学时长,促进内容渗透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容易在课堂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产生此类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过于单调,小学生在课堂中缺少兴趣,自然对学习不会产生兴趣。与此同时,小学生在认知方面的能力较差,若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很难明白具体的含义,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起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时长,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诵读国学经典内容的时间,让学生了解其中内容的同时,也能够防止学生无法在课堂中专注情况的出现。毕竟小学阶段的教材内容中包含着许多图画,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才能够拥有持续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将国学经典内容与其他科目或内容进行结合,也就是让学生能够以国学经典为中心学习其他方面的内容。利用这样的方式,学生也能够在学习其他内容的过程中诵读国学经典内容,更好地加深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印象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对该方面的认知。比如在学习《望洞庭》后,学生可以在书法课程中运用到该内容,也就是既可以作为书法课程的内容,也可以在学生掌握其内容后,通过抒写的方式展现出来,进一步加深其对国学经典内容的印象,从而产生持续诵读的欲望。也可以将国学经典的内容融入绘画课程中,虽然小学生在绘画方面的能力较弱,但是通过在绘画课程中结合诵读国学经典内容,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画出自己想象中所对应的内容。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将诵读国学经典的内容渗透到其他的内容中,也能让学生被国学经典的丰富内涵和内容所吸引,逐渐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三、开展活动教学,增强学习兴趣
国学经典的内容中具有非常多的含义,是人们智慧的重要象征,通过认真地诵读,能够从中获取到许多有用的知识。然而,小学生是很难意识到这些方面的,因为他们尚未形成有效的思维模式,对事物的认知并不完整,若让他们只是单方面的诵读,很难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兴趣和积极状态。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该问题,教师可以开展活动教学,也就是将诵读国学经典转变为各类活动的方式。毕竟各种活动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全部参与其中,而且不同的学生在生理方面也存在较多的差异,学生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将各自的特点充分地展现出来,为教师更深入地掌握学生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提供有效的便利。例如在学习《坐井观天》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将文章的核心思想或标题作为活动的内容,开展成语接龙、你画我猜等竞猜游戏。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而且竞赛活动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专注度,如果学生想要在比赛中获得胜利,就需要通过诵读国学经典的才能积累到可以表达的内容,所以这样的方式能够从根本上增强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也能够让学生的内在潜力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地挖掘。
四、运用多种形式,提升诵读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前进,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诵读国学经典的方式也应当发生转变。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诵读国学经典主要以阅读为主,学生面对的大多是比较抽象的文字内容,无法对其中的内容予以深入的理解。想要达到有效诵读的目的就更加地困难,毕竟学生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也就无法让诵读的过程变得更加顺畅,经常出现发音错误或者毫无情感的情况。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教师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时,运用多种形式,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知晓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和表达的思想[2]。例如学习《夜宿山寺》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应的图片或视频,营造出与诗词内容相同的氛围。在这样的方式影响下,学生能够以最直接的方式了解诗中的内容及对应的含义,从而在诵读的过程中更加富有情感,充分地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或者教师可以在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内容前,通过运用情境的方式构建出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下进行诵读,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诵读《十二月花名歌》前,教师可以运用演示文稿制作出相应的幻灯片,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可以从中找到与文中相对应的内容,掌握不同月份对应的花朵,也能够了解更多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因为在传统文化中,花能够代表许多方面,也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而且文章中的月份指的是农历,属于传统的历法,也是传统文化中的内容。
五、拓宽诵读范围,培养文化素养
虽然小学语文涵盖了许多方面,但是由于受到学生特点、教学题材等方面的限制,其中包含的内容是比较有限的,想要通过教材让学生诵读更多的国学经典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小学生的主要特点是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引起好奇心,所以,内容十分有限的教材很难让学生对诵读国学经典保持长久的兴趣,也无法从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方面。根据这些内容,拓宽诵读范围就显得尤为重要。拓宽诵读范围实际上是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将课本中的国学经典内容进行诵读,也涵盖了与课本相关的课外国学经典内容。只有通过拓宽学生的诵读范围,才能够让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了解许多未知的内容,也能够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所在。例如二、三年级的小学语文中有不少的诗词,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其中某位诗人的其他作品,培养学生喜欢诵读的良好习惯。不过,在学生阅读同位诗人的内容时,教师应当给予有针对性的提示或给予有针对性的诵读内容。毕竟有的诗词内容比较复杂,并不适合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或者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简单易懂的故事内容,让学生去诵读对应的课外读物。比如学习《狐假虎威》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阅读《成语故事》绘本。因为其中引用的内容多为人们生活中常用的成语,每个成语都拥有对应的故事和插画,学生能够迅速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而且故事的内容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小学生阅读。学生通过诵读课外的国学经典内容,不仅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能够在诵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国学经典方面的知识和内容,对培养小学生文化素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3]。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学经典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传统文化思想与影响力的重要体现。所以,教师应当重视该方面的内容,将诵读国学经典有效地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对国学经典的内容产生相应地认知,提高学生在诵读方面的能力,也能够让国学经典中包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产生更多积极的影响,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