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研究

2021-12-30杨春林

科学咨询 2021年20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法治道德

杨春林

(天水市秦州区大门中学 甘肃天水 741011)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就是青春期。青春期的学生心思敏感,思想波动幅度较大,很容易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教师需要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推进,合理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向其渗透正确的思想认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然而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很多教师却错误的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将课程教学变成了说教,导致学生对学科产生了极为明显的抵触情绪。

一、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意义

课程改革任务的推进,对于各个学科都提出了全新的开展要求。道德与法治学科不仅会关系到学生的成绩,更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以及未来的生活。在素质教育环境中,教师不能单纯地对学生实施理论教育,让学生死记硬背教材中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成绩,更应该注重借由道德与法治课堂转化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因此,深化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创新教师教学理念、手段十分重要。

二、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途径

(一)积极改进方法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教师都已习惯了师生授受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他们会过分关注自己的地位以及自己的教学情况,却会忽视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传统教学理念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偏重理论教育,所以很多教师也会错误地把课堂变成自己的独角戏,单方面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整个课堂也缺乏活力。这些问题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久而久之道德与法治课堂变成了一摊死气沉沉的死水,而课堂本身所具有的教育价值也荡然无存。对此,教师需要适当的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以多样化的教学途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当学生愿意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产生了解欲望,并能够主动投身于学习活动中,所形成的学习效果必然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1]。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以情境教学法为切入点,活跃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小组合作的手段,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学生的生活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在学生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相关的情景。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实际的生活情景为出发点,鼓励学生站在生活角度,对知识加以分析,与教师形成互动,活跃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体会。例如,在讲解“依法行使权利”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鼓励学生以自身为出发点,讲一讲与自己相关的法律条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受教育法》或者,教师也可以以社会中比较热门的一些热点新闻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在这些案例背后都涉及已缴费了哪些法律,受害人应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站在真实生活的角度上,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解读案例,加强学生的自主表达意识,也可加深学生对于不同法律作用之间的关系理解。

在课堂上,教师也可多多的利用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手段,让学生可以站在主体角度上,反向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意识。例如,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要求学生了解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找出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在课堂上,教师可先与学生展开简单的交流,做好知识迁移,奠定基础,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阐述自己的问题,彼此解决对方的问题。在有效交流的过程中,对知识达到深度理解的状态,提高教学的灵活性,自由性。并且,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利用,也可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有效发展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

(二)培养学生兴趣

学生是否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会直接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路上,教师需要学生为主体,侧重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为整个教学活动奠定稳定的基础保障。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道德与法制课堂都会存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认为在课堂上无非就是单纯的听教师讲解,然后不停的记录笔记。这一过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学生所产生的错误想法,会直接导致教学效果逐渐下滑。因此,教师需要调整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内容,以趣味课堂带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为了进一步刺激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产生兴趣,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导入方法。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通过对话题的讨论,产生注意力,并能够主动探究话题背后所蕴含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除此之外,教师也可改变教学形式。例如,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微课教学视频或者多媒体教学课件,将枯燥无味的文字信息,以动态的视频音频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可在多重感官刺激下了解到知识,拉近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深化教学效果。

(三)理实教学结合

理实结合指的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大多已习惯了理论教学,加之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涉及较多的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教育时,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但道德与法治学科也具有较高的实践性、生活性,所以,教师也需要适当的加大教学的实践比重,在理实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夯实学生基础,提升学生能力,从而有效深化教学的效果[2]。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不同,其中会包含更多的哲学知识、思政知识,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及道理性。对于初中生来说,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采取知识灌输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很容易会在课堂上产生思维疲惫感,甚至会因此而抵触学科学习。在讲解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知识时,教师完全可以将其转化为实践活动,让学生可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内涵。以“民主与法治”这一单元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与选举相关的小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演讲、投票、公开唱票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到民主选举的流程以及民族存在的意义。再比如,教师可利用节假日时间,带领学生走上社会,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如辅助环卫工人进行大街清扫,慰问孤寡老人等。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与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价值,真正升华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发挥该门学科的教学价值。

(四)构建和谐关系

在深化教学效果的过程中,与学生之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师应重点开展的一项任务[3]。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较高的敏感意识,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过分地关注自己的想法地位,而忽视学生,那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疏远,甚至两者会存有剑拔弩张的状态。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需,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上共同展开学习活动,以此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升华教学效果。并且,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出现问题,也应尽量将问题转移到课后,私下与学生处理,而不是当场与学生形成冲突,既影响了两者关系,也延误了教学进度,影响教学效果。此外,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也应该注意在课下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例如,可以多多地与学生交流生活,交流想法。比如喜欢的明星、喜欢的歌曲、喜欢的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也可以成为他们的朋友。在这一和谐的关系下,学生会爱屋及乌,喜欢上道德与法治学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如今教学改革任务在我国推进得如火如荼,针对于各个阶段各个学科所提出的要求也逐渐明确,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实践性以及教育意义。教师不能单纯将其看作提高学生成绩的学科,而是应该将其视为培养学生正确思想的途径。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贯彻理实原则,构建和谐关系的方法,打造全新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推动学生全面成长,有效加深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