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语文阅读写作的契合路径

2021-12-30马俊清

科学咨询 2021年20期
关键词:兵马俑写作能力阅读教学

马俊清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杨那小学 甘肃陇南 748507)

掌握阅读与写作能力是对当前小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两者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阅读为写作提供前提和基础,写作则是对阅读效果的呈现和延续。“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充分说明了阅读教学与写作之间的紧密联系。阅读的关键在于运用文字语言来获取相应的信息,并能够在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而写作则是运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的事物[1]。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能进行有效的探究,对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然而现实的教学效果往往并不如意,两者之间的契合度并没有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效果。因此本文首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就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效契合的路径进行探究,为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一、当前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观念陈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成绩的提升,忽视了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经调查研究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满堂灌的知识输出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的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另外教学方式的单一性没有为学生带来思想上的有效转变。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无非就是画段落、各段总结、归纳中心思想等。单纯地为了教学任务而开展教学。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是否能做到知识上的迁移?能够运用到实践中?教师思考更多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长此以往对语文的学习就会丧失兴趣。

(二)缺乏生活经验,阅读质量低下

阅读与写作两者相辅相成,高质量的阅读和高产的素材是写作的源泉。在当前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想象是学生的生活范围较小,在生活观察方面做的不够到位。大部分的学生每天就是学校和家庭的两点一线的轨迹,即使有了一些课外的时间也都被奉献给了各种各样辅导班的课程。艺术源于生活,好文章的创作需要生活中获取灵感,进而进行加工。生活范围的缩小,屏蔽了学生对生活事物进行观察发现的机会。另外学生阅读量少也是当前普遍的现象。每天被各种各样的课程和作业所充斥,即使有时间进行支配,也会被大量的电子产品所诱惑。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训练和培养无法提升,更不用说为写作提供更多优质的素材。素材源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源于生活实践,而间接经验则源于大量的阅读。倘若缺少实践的机会或者在阅读中不能够做到有效阅读,不能够积累素材,则最终就会影响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阅读与写作课程的分离

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小学语文课程中,也被当作两个独立的课程。部分教师在开展的过程中做到了泾渭分明,将两者完全分开进行授课。虽然有的教师在阅读课程结束后就会留一些写作方面的小作业,但是纯粹为了写作而写作,并没有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进行感受和体验。阅读课上专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传授学生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技巧。在写作教学中专门教学一些写作技巧。明显的划分,并没有将两者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进行阐明,从而学生也就没有了这方面的意识,更不用说在阅读中探究写作的技巧。教学中即使有以读促写这种意识,但是很难有效地开展。

二、探究语文阅读与写作契合的有效路径

(一)转变教学模式,培养以读促写意识

兴趣是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若想要提升学生相关方面的能力,首要做到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期望是激发学生潜能的有效手段,在教师的期许在,学生就会努力去做以求达到进步。时代在不断变化,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师理念的转变同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事物充满一定的探索精神。教师的观念应能与时俱进,明白两者之间的关联,从而有意识地去指导实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能在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同时,采用创新有效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为了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引导学习能力的提升。与以往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敞开心扉、沟通交流的机会。例如效仿古人的“讲会制度”,同样可以定期举办讲会活动,在特定的时间内,参会者需要能够虚心聆听,会后彼此进行相互探讨。阅读并不是闭门造车,交流与讨论同样重要。通过阐述彼此的见解和心得,能够进一步强化对阅读文章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为以后的写作提供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在四年级《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感悟所蕴含的情感。“读一读第四段,看看圆明园里有什么?“金碧辉煌的殿堂,珍贵的文物让学生感到自豪,”现如今再也看不到了,我们一起读一下第五段“在朗读中愤怒的情绪油然而生。通过教师的朗读指导,学生情绪的表达就会更加饱满。通过一遍遍有效的阅读,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向作者,学会作者表达情绪的方法,为以后写作中情绪的表达提供经验,不断培养学生以读促写的意识。阅读向写作的转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需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不断成长。

(二)提升以读促写的能力,促进学生双向提高

阅读与写作需要两手抓。单纯的阅读和单纯的写作教学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教师应能有意识地两者并举。比如在阅读中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经验。被选入教材中的文章从行文结构上都是比较合理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可以在让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去关注写作的结构和特征。对一些精美有内涵的文章,要求学生能够做到精读,主题怎么呈现的?结构怎么安排的?例如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被长期收录在教材中。该文中不仅仅写出了水的清、净,也写出了山的秀、险。在对这些描写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方式和修辞手法。通过语言的赏析和写作模式的学习利于加强学生对文章的掌握。在教学环节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仿写、续写、改写。不论是顺着文章思路进行补写,还是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续写,都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另外在日常的阅读中培养学生做阅读笔记的好习惯。读书笔记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模式,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的多了,积累的也就多了。在平时可以多推荐一些书籍。读书是一个过程,培养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有利于帮助学生内化书中的精华,多看书看好书是积累最基本的阅读要求。尤其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每周都留一份作业,让学生将这周所接触到的好词佳句摘抄记录下来。长此以往就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同时也提升了写作能力。

(三)创设写作氛围,引导学生挖掘写作资源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较浅,缺少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开展阅读的过程中,有时学生并不能真切地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人物情感和风土人情。因此教师应能有效采取相应的措施,突破学生的阅读障碍。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想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从而激发其写作的欲望[2]。

比如在《秦兵马俑》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兵马俑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价值和意义并不是很理解,更不用说能够真情实感地去感受文章的魅力。在教学前,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兵马俑规模之大,可以引导学生去发挥想象“同学们,都见过篮球场吧,想象一下,将篮球场慢慢扩大到50倍,场地会有多大?如果在站满了8 000个兵马俑,那兵马俑的规模则是多么庞大!“通过运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庞大的规模。随后教师可以运用一些信息手段,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可以制作一些视频,在视频中对历史背景、事件进行更加清晰的阐述,让学生对兵马俑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看完视频录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开展一些主题写作。情景创设的方式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同时借助写作抒发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需要教师不断探索积极有效的教学模式,用多样化教学模式不断提升阅读写作的契合度,为提升学生语文成绩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兵马俑写作能力阅读教学
兵马俑修复:为你,千千万万遍
重视作文教学 提高写作能力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社会版(五)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为何没有女俑?
济南危山汉兵马俑坑发掘纪实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