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类教材编辑工作的要领研究
2021-12-30刘风娟
刘风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北京 100088)
教材建设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因此应当作为高等学校的建设重要基础受到足够的重视。理工类教材中通常包含大量的表格、插图、公式等,且参编的作者比较多,每个作者不同的教学体验和写作、绘图习惯等都增加了对教材质量进行整体把控的难度。因此,理工类教材的编辑应当尽早投入到书稿的编撰工作当中去,争取从作者创作的初期开始狠抓原稿质量,避免出现无法挽回的严重质量问题。
一、对理工类教材的作者进行有选择性的培养
(一)选择作者的意义和原则
理工类教材作者的能力和水平对教材原稿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编辑能够通过对作者的选择和培养达到提高原稿的质量目的。教材作者在专业领域中的影响力和活动能力等对教材的基础市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对所著教材的销售范围和数量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编辑可以通过专业期刊、专业教材、行业年会、学术会议等途径和平台对该行业的专家、学者、教师等进行广泛的了解,通过各院校的教学成果、招生情况、就业情况等进行多方的信息挖掘,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为作者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1.选择具有专业影响力的作者
以市场上同类教材众多的《高等代数》教材为例,在同样力度的宣传推广之下,受作者专业影响力的影响,不同教材的销售情况间可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距。某作者任教期间培养了很多博士、硕士研究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很多会从事教学工作,他们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会沿用这位作者的教学方法,因此他编写的教材会被多所学校选用,并且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这一切都是由作者的专业影响力决定的。
2.选择具有学术水平和文字功底的作者
教材的生命力来自于教材自身的质量,而书稿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作者的学术水平和文字功底。编辑可以从目标作者曾经的书籍、文章、专业论文以及在学术会议上的发言等多种渠道获取有效的信息,从而选取合适的教材作者。
3.根据任职背景选择合适的作者
由于各个院校会根据本校学生的基础、能力、专业要求等情况进行不同的课程设置,任课教师的教学体验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教材的编写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与侧重点。编辑在选择作者时应当详细了解其任职院校的具体情况,并且根据出版社的选题方向综合评选出最符合需求的作者、主编。
4.充分考虑作者的组织活动能力
为了保证基础市场,多个院校联合编著教材的形式已经逐渐成为主流,取代了过去一个学校或者一个作者独立编写教材的形式,这就需要主编在多个参编学校之间进行组织与协调工作,对主编的组织活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组织活动能力并不能与撰稿能力划等号,避免将出版社的工作陷入被动的情况,必要时可以请相关专家为原稿的质量把关,并由编辑负责监督和推动原稿编撰工作的正常进程。
5.关注作者的写作态度
写作态度是作者选择的关键,其重要程度超过了上述所有的选择依据。同样是写书,对于不同的作者却有着不同的意义。有些作者仅仅将其作为评职称的工具,攀登人生高峰的阶梯;有些作者却视作品如亲子,一字一句都力求完美。有些主编只管将参编者的文稿原样转交给出版社,将主编的工作下放给手下的编辑;另外一些主编却全程深度参与到书稿的撰写当中,确保每一位作者都能够完美配合出版社的工作节奏,提前向每位参编者详细介绍写作的格式、体例、绘图要求、保存格式等各类细节上的要求,并掌握与编辑沟通和交流的主动权。在工作中,这类例子不胜枚举,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编辑应当对作者的写作态度加以关注,帮助作者端正写作态度。
(二)对选择的作者进行培训
编辑在选择作者之前必须对其专业水平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了解,因为编辑很难改变作者的专业水平,只能通过培训使作者更加符合出版方面的要求,这种培训需要通过编辑和作者的沟通来实现。由于作者不能充分领会出版社的要求,作者可能会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反而忽略了真正需要引起重视的工作内容,并且在反反复复的退改和返工中苦苦挣扎。因此在作者开始撰稿之前,编辑应当向其准确传达出版社的要求,从而降低后期审校工作的难度。编辑一旦发现作者的写作态度存在问题必须立即做出明确的处理,避免由于好心或者为了加快工作进度导致对原稿的质量要求降低,导致作者误以为稿件能够符合原定的质量要求,以后循例降低写作标准,甚至引起按照既定质量要求写作的作者的质疑。
培训作者是每一个编辑的职责,沟通的过程应当在作者开始编写教材之前完成,确保作者能够充分领会出版社的意图。写作完成后,编辑还应当根据出版社的要求再一次对作者进行指导。对于自投稿的作者,编辑应当严把质量关,确保修改后的作品能够符合出版社的要求。这是一个提高作者编撰水平的过程,有利于作者日后的创作,同时也是控制原稿质量的重要关卡。
(三)培养作者
编辑经常会面临一些不太符合作者选择原则或者没有写作经验的作者,但如果这位作者具有某方面的明确优势,那么就有培养的价值。作者可以和出版社共同成长,出版社可以支持并鼓励没有经验的作者进行写作,将作者与教材一同进行推广,同作者建立起风雨同舟的情感,这样不但能够为出版社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够为出版社树立起良好的口碑,吸引更多优秀的作者与出版社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
二、前期准备工作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前期准备工作不足造成的遗留问题很难通过后期审校进行补救。全面、严谨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助于书稿质量的提高,同时降低教材的差错率,大大缩减了用于校对、排版、绘图等工作的时间,从而缩短了教材出版的周期。
理工类教材通常要求文字严谨,图稿必须按照国家制图标准进行绘制,清晰明了。一套理工类教材往往包含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图稿,必须由多人通力合作方可完成。为了简化主编统稿的工作量,避免在重复的统稿和制作中浪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应当在编写教材和参编者确定之后以会议、文件等形式将预先约定好的编写要求传达给主要参编者,避免由于参编者的个人写作习惯、绘图习惯、计算机初始设置等因素给后期统稿增加额外的工作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稿件质量。
三、严把质量关
理工类教材相较于其他教材在严谨性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一些涉及图表、公式、专业知识的部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进行编写。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教材中的图表、公式、专业知识没能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编写,而编辑受到自身知识储备的限制,往往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此时就需要邀请一些相关专业的专家介入教材的编写工作,为教材的质量进行把关。
四、结束语
教材编辑在具备优秀的业务能力的同时,还应当具备比其他图书编辑更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教材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作者的专业水平和写作态度,教材质量难以保障。因此,编辑应当主动挑起保证教材质量的重担,为出版社建立良好的口碑与信誉,在工作中始终处于引导者的位置,主动与作者和相关人员保持沟通,从源头保障教材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