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创新创业导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2021-12-30何雪利

科学咨询 2021年20期
关键词:导论意识教学方法

何雪利 陈 昉 李 艳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广州广东 511442)

在双创教育背景下,各高职院校要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并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如何进行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能力,成为高校教师密切关注的问题。作为创新创业类通识课程的基础类课程,《创新创业导论》课程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创新创业的态度上好课程,以创新的姿态呈现给学生。

一、高职《创新创业导论》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创新创业导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面向全体全日制专科生开设的创新创业通识必修课,共32学时,2学分。

以启发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为核心,以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和思维为关键,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能力,使学生树立健康的创新创业观,遵循科学的创新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

二、改革《创新创业导论》课程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亟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国务院有关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文件精神要求,《创新创业导论》课程是面向每位大学生的通识必修课程,对于从未接受过创新创业教育以及没有打算创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门全新和充满挑战的课程,学生对课程内容、任课教师、教学方法寄予很高的期待,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的今天,《创新创业导论》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果仍然采用单向的讲授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不适应课程内容和学生的需求,亟须改革课程的教学方法。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呼唤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当前,慕课、微课风靡全球,高职院校也都改建、新建了智慧课室、活动课室,云班课、雨课堂的应用日益广泛,一体机等互动设备配备到位,呼唤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强调互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运用,也成为《创新创业导论课程》的内在要求之一。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通知文件中同样明确规定“高校要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所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三)课程思政的实践,要求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高职《创新创业导论》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课程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其课程特点决定了其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方面德育要素在课程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中体现。提炼课程中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团队精神、诚信意识、工匠精神、法治意识、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在课堂教学中传输给学生,要求教师必须要重构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改革与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三、以学生为中心,改革与实践教学方法

《创新创业导论》作为高职大一新生的通识必修课,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传授创业基本规律和知识为基础,以启发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以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和思维为关键,进而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和职场、从集体的角度去思考个人生涯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和生涯观念,培养创新的精神、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传统的合班教学、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法不适合本课程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在“创新创业导论”课堂上,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和引导。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加强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目的,采取从概念到案例再到分析再到应用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案例选择上,紧扣知识点内容,选取体现时代特征的典型案例。例如在“创新的概念、意义、类型”的时候,选取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的视频报道以及有关参与的科学家背后的感人故事作为典型创新案例。国之重器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和感触,认真观看视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油然而生,积极参与讨论。

研究表明,在宽松、民主、自由的环境中,才会容忍乃至鼓励学生发挥出多样性、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独特性和个性,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体才敢于想象、批判和创新。通过案例播放、讨论、分析的宽松教学环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引导,激发学生打开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行动导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知识来源于实践,学生在分析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回到实践当中去。

例如在“开展创新发明”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从实践中体验创新发明,采用行动导向教学,让学生在课前,利用课余时间,根据想象、结合自身兴趣、专业特点等自备原料完成一件小发明,包括手工艺品、模型及科技小制作等,并要求发明要有新颖性、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上课的时候学生分组展示各自的小发明,并从构思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是否原创、能否贴近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能否有可预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材料是否环保等方面进行说明介绍,然后进行小组互评后,每个小组组长总结发言,并讲述小组发明的下一步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激励者和咨询者。学生的发明创意让人出乎意料,不仅将之前的知识点组合创新、希望点列举法、缺点列举法在小发明中进行实践应用,还把商标注册、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以及专利和商标的申请等要学生了解的内容都一一表达了出来,老师只需要进行总结、强调,枯燥的理论知识点就通过行动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感性认识,并上升到理性认识,还为接下来创业计划提供了项目创意和思路,有些小发明学生在后续参加创新创业竞赛中还申请了外观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可以让理论知识变得有趣,让抽象的东西变得真实,学生更乐于去动手、掌握。当学生完成了任务后,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喜悦感和冲击力,更能增强自信心,同时还提高了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突出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在《创新创业导论》课程教学中,难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创业的实践经验,因此采用情景式探索活动法,在学生了解活动背景、活动内容和活动检测标准的情况下,分组讨论、分组探索实践,在课堂上讨论拟订方案,在课下进行探索实践,并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活动成果、汇报探索活动情况,并进行小组展示和互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例如在“创意”“创新思维”等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式探索活动法,运用“创意设计活动”“如何用5元赚到500元”探索活动,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发现创新点,寻找到小组想做的某个或某几个创业项目,延续到后面的学习内容,开展市场调研、撰写创业计划书、实施创业实践。通过探索活动实践,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让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探索转换为成果,不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四)游戏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游戏体验法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新颖性、独创性,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方法。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游戏体验法进行能力训练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模仿、不抄袭,发挥想象力做出独创性的成果。在教师设定的问题中,激发学生独立提出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解决方案,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解决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根据一定需要,遵循必然规律,灵活地组合各种因素,从而独立提出创新性的设想;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开放的,然后引导学生去讨论和争论。

比如在“创新思维”章节的教学中,采用游戏体验法,通过“用5个关键词编故事”“如何用没有刻度的两个5 L和6 L的空水壶取得3 L的水”“天空和茶有什么联系”“列出工厂和学校的相似之处”等游戏体验,让学生进行不同思维方式的训练。在游戏体验过程中,学生合理运用发散、求异、逆向、知识迁移、联想和想象、分析、综合等思维,从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这样的思维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创新创业导论》课程打破老师单项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行动导向、探索活动、游戏体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打造分组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一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培养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二是在开放的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在《创新创业导论》课堂的实践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创新创业意识,初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引发学生投身创新创业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导论意识教学方法
艺术史研究的锚点与视角
——《艺术史导论》评介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打造平衡中的适度:一部值得推荐的英语文学教材——评《文学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