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包容性数字经济促数字化发展再平衡的思考
2021-12-30李舒沁
■ 李舒沁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 北京 100012
0 引言
2020 年以来,由于技术进步以及一些突发事件对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带来的影响,加速了数字化转型的进程,部分生产生活活动逐步转至线上,视频沟通、流媒体的大幅增长占用大量带宽资源,对网络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多的使用者需要提高数字化生活的适应能力,消费者习惯在线消费,商家和生产者则需进行数字化改造,提高应对意外冲击的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1];而线上数据流量大增,也要求数字治理水平提高,提高公众对数据流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视,以及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等“新基建”的重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同时“加快数字化发展”单独成篇,强调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发展方式变革。
从全球角度来看,尽管数字化发展正在创造大量机会,但由于其在经济、社会、技术等多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不同群体把握机会的能力并不均衡。而这种不均衡现象,在后疫情时代表现得更为突出。
1 数字化不均衡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
1.1 弱势人群面临更严峻的数字鸿沟
弱势人群面临严峻的数字鸿沟。由于不同的原因,他们更难适应数字时代,也更难融入其中,因此很难享受数字化红利。例如残障人士,由于受身体或精神状况的影响,他们的受教育水平,特别是接受终身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弱于全体人口[2]。在进入数字化时代后,残障人士仍处于弱势。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Association,GSMA)的研究,在墨西哥,相对于非残障人士,残障人士在智能手机拥有率上有37个百分点的差距,在对移动互联网相关性的认识方面有26个百分点的差距,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方面有38 个百分点的差距[3]。另一类则是因为贫困导致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劳动力。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以体力劳动为主,缺少数字化的概念并缺乏相应的技能。疫情的到来,影响了劳动密集型行业,加快企业的数字化、自动化转型,减少了对体力劳动者的需求。但这部分劳动力学习和接受数字技能存在一定困难,跟上数字时代发展的能力有所不足。第三类是老年人。老年人对新事物,特别是电子产品的接受能力普遍较弱,一定程度上是由老年人的生理特征所引起。而在数字时代,数码产品的更新迭代频率较快,使老年人容易对数字技能的学习产生恐惧,降低了学习动力,更愿意选择保守的信息获取方式。在老龄化时代,这种代际数字鸿沟问题愈发明显[4]。
1.2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困难
大型企业在疫情期间及后疫情时代,有较为明确的转型方向,并具有相应能力,但中小企业在融入数字化过程中将遇到一系列困难。一是自身数字化能力储备不足。这些企业尚未做好转型的能力储备,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价值认识不足。而且企业的业务内容及流程与数字化融合程度有限。一项2018年的调查显示,欧盟的大公司中有54%可以在业务流程中引入数字化技术,但中小企业这一比例仅有17%[5]。而且中小企业以往的数据和技术积累较为薄弱,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困难缺少应对的信心和能力。二是缺少支撑数字化转型的人力资源。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辅助人员,对中小企业来说都存在困难。从前者来看,企业规模小,员工数量有限,较难抽调人手进行数字化培训,而有技能的人才薪资成本较高,也超过了企业的承受能力。从后者来看,帮助中小企业转型,提供方案指导的机构较少,或者报价较高,也较少有机构可供企业随时咨询进程中的问题。三是缺乏转型所需资金。数字化转型意味着企业从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软硬件设备等方面都需进行调整。对中小企业来说,无论是一次性还是渐进式,这种调整都意味着一笔较大的投入。一旦转型失败,企业生存将受到威胁。同时,中小企业贷款困难,也影响了企业转型的动力和能力[6]。
1.3 国家间数字化水平差距明显
由于基础设施、受教育水平以及应用市场等多方面差异,各国在数字化水平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区别。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2019 年的研究表明,目前全球能接入互联网的人口约为56.3%。在2020 年因新冠疫情停课的学生中,半数(约8.26 亿人)家里没有电脑,43%(7.06 亿人)家中没有网络连接[7]。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低收入国家中,约有2800万学生生活在没有移动网络服务的区域,而且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通信及数字技能。拉丁美洲也存在类似情况。在互联网不普及的国家,2018 年时,只有不到14%的小学贫困生家里有一台可联网电脑,超过5%的学生只能通过学校使用互联网。拉美国家学校中的电脑仅有74%联网,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国家这一比例为95%[8]。这些现象均表明,不同国家间数字化进程各不相同,较为贫困的国家面临更大的挑战,其民众也可能在数字化浪潮中进一步落伍,难以适应新的时代。
2 包容性数字经济促进多领域发展再平衡
数字化为抗击疫情、经济复苏提供了新动力、创造了新机会,但不同层次的发展不平衡有愈发凸显之势。国际电信联盟提出数字包容性是弥合数字鸿沟,让更多人使用互联网。在此基础上,Bachtiar 等(2020)构建了包容性数字经济分析框架[9],认为要从公平的数字接入和获取数字红利等方面入手,不仅要让人们获得使用互联网的机会,还要帮助他们实现数字化转型,进而获得数字红利。而且还需要为进入参与转型的人提供一定的支持和社会保障,使数字红利具有可持续性,避免他们因保障不足,在转型初期难以维持而中断转型进程。根据这一框架,提高个人数字素养,为企业创造数字化转型的机会,以及帮助发展中国家民众使用互联网等都促进数字化发展再平衡的工作,都是包容性数字经济所倡导和鼓励的,以便让更多人连接网络,进入数字生态并享受数字化红利。
2.1 出台鼓励包容性数字经济的政策
各国政府在支持包容性数字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提出促进新兴技术发展的政策。一方面,通过这类政策,可以吸引国内外资本,培育本国的高科技企业,并逐步在国内形成新的、适应数字时代的供应链、价值链,为其他企业树立发展榜样,引导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通过推广高技术,让全社会熟悉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并了解其带来的收益,从而使公众学习数字知识和技能的动机更加迫切[10]。二是出台鼓励提高互联网接入水平的政策。一般包括从“硬”和“软”两个角度进行支持。“硬”的角度是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政策。包括向国际运营商开放市场、招商引资,为开展建设的公司以优惠价格提供土地、贷款,提供税收优惠以及有吸引力的成本回收方案等。有的还通过补贴方式,鼓励运营商通过卫星等方式将偏远地区民众接入互联网。“软”的角度主要是创造适合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空间。包括需要改善营商环境,调整公共政策;在硬件基础上,推动数字支付,并为在线交易和安全建立适当的法律和监管框架;出台保护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和滥用的措施等。
2.2 提升个人及企业的数字技能
能力提升是包容性数字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联合国资发基金(UNCDF)提出的“数字时代一个也不能掉队”这一愿景实现的重要实施环节[11]。一是开设数字技能培训课程并进行广泛宣传。为达到预期目的,首先有必要组织企业、数字产业、公共部门、学术界以及不同类型弱势人群代表等多方人士进行研讨,分析哪些数字技能是迫切需要、较容易掌握,而且能产生较好的培训效果。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弱势人群,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课程,并通过模拟训练和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巩固。通过广泛宣传,让更多需要培训的人了解并参与其中,同时可发动志愿者为残障人士、老年人等行动不便人群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上门培训服务[12]。二是为提高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提供支持。首先是形成支持服务平台。这些平台可以收集、整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和痛点,并通过与其他平台协作加以解决。其次是为数字化转型赋能。例如以基金形式或低息贷款向中小企业提供转型所需的部分或全部资金;向企业推广转型中的技术、经验以供吸收借鉴;为中小企业获取信息、数据提供便利,以便更好了解形势变化等。最后是提高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一方面为其员工提供培训,由政府或大型电商平台提高其数字技能、商业平台运营经验,了解先进数字技术;另一方面设置志愿服务机制,鼓励校企对接,发挥学校人才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难题。三是加强女性的数字技能和转型能力。疫情后,无论是否有正式的全日制工作,女性均受到较大影响,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更为突出。提高女性的数字技能,增加线上数字经济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居家务工,为需要照顾子女的女性创造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社会地位。女性受教育水平提高还有利于子女理解学习和知识的重要性,有助于他们的成长。
2.3 推动国际社会共同支持
在各大国际组织发起的包容性数字经济发展号召中,都提到了国际社会所应发挥的重要作用。这种支持通常表现为多种形式。较为常见的办法是一国或区域与另一国或地区开展直接的数字能力建设合作。发起支援的一方可以为受援助方提供较为全面的数字能力提升方案,包括提供硬件设施及软性服务,以促进其形成包容性数字经济能力,并为其参与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提供解决方案。这方面的典型是“欧盟-巴西间科学和技术合作伙伴计划”[13]。二是开展区域一体化合作,促进接轨国际标准。多国共同协调数字监管框架,建立区域数字市场,从数字经济角度为区域内各国扩大了市场。这种统一的市场,增加了区域各国对外合作的议价权。而各国统一标准,也更易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区域内各国在国际平台上的发言权。典型案例是《拉加经委会拉丁美洲和加勒比2020年数字议程》(eLAC2020),这一议程对域内国家及利益相关方阐明数字发展的框架和水平、交流经验及建立政策对话大有裨益。
3 促进包容性数字经济发展建议
近年来,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新基建”建设的启动,也为数字经济、数字时代的发展提供了值得期待的硬件支撑。因此,除了前文提到的一些常见做法外,还有必要考虑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从“软件”着手,让民众都能借数字经济之势在新时代有新发展。同时还需加强国际合作,为全球包容性数字经济的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3.1 有针对性地提高不同人群融入数字经济时代的能力
包容性数字经济中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提高个人的数字接入能力。从政策看,可以从培养个人数字技能和改善外部环境两方面入手。在培养个人技能方面,可以发挥组织优势,对不同人群开展培训。要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弱势人群数字技能,做到面面俱到存在困难,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解决实际问题。我国有多种类型的群众组织。这些组织有较为固定的工作对象,对他们的情况更为熟悉,也更了解特定的需求。例如,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女性、残障人士、以及老年人,就可以分别有对应的组织开展工作,提高应对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尽快产生效果。
在改善外部环境方面。一是推广宣传包容性数字经济理念,增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尤其有必要在数码产品开发公司及数字经济服务提供商中加大宣传力度。让他们从主观上重视,并且在接受无障碍培训、了解各类使用者需求后,可以有意识地在服务中增加对弱势群体的支持措施。二是从技术角度向弱势人群提供更友好的数字接入手段。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从硬件角度看,所设计的产品有必要考虑弱势人群的使用便利,或提供辅助的配件提高他们的使用效率,如帮助他们解决使用中输入困难、输出结果不准确等问题。在软件角度,可以简化人机交互步骤,并加强有助于弱势人群使用的人工智能算法开发。当他们使用应用时,设备可以更好地“猜”出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降低他们在参与数字经济时的难度。
3.2 加快建设,进一步提升包容性数字经济支撑能力
除了提高个人接入网络的能力外,还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包容性数字经济支撑能力,为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起到支撑作用,托举中小企业及有转型需要的企业降低转型成本,渡过转型难关,共享数字经济红利。
一是加强数据综合处理支撑能力。实体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难点之一是较难在企业本地进行数据处理能力建设,以整合和处理所需网络多源复杂性数据信息。通过政府引导、行业大企业支持、众多企业参与的模式,建立大型数据综合处理云平台,汇总整合相关信息[14]。企业信息上云,降低日常行政成本;云上发出数据信息调用申请,云端检查安全性后及时响应调用。尽可能使实体经济企业无感融入数字时代。
二是推动数据信息交易支撑能力建设,提高转型动力。各类企业均有积累的不同类型和体量的数据。有必要推动数据由资源向要素转化,扩大数据信息交易市场规模,增大交易对象规模,使各企业从以往积累和未来生成的运营数据中获得直接利益,为转型企业提供原始资本及后续收益。还可以数据为资本获得外部融资,使企业直接享受数字经济红利,摊薄转型成本,降低转型难度。
三是提高数字治理支撑能力,为包容性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安全环境。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数字治理制度,根据不同参与角色分类构建治理机制,完善法律制度,提高法律威慑力,降低违法可能性。进行数据、数字技术交易规则试点,摸索出既保护个人隐私与安全,又能化数据为资源的交易方式,并提供相应的法律援助,使中小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开展数字相关交易时,有效保护自身利益,避免违法行为,也减少在市场上遭遇不公平对待的可能性。
3.3 开展国际合作,以包容性数字经济促进全球数字化平衡发展
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不是封闭式发展,而是与全球经济形成循环演进的发展模式。在全球不少国家面对数字发展不平衡束手无策,存在被数字时代落下的风险时,我国可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体现大国责任。独行快,众行远,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重要基础。促进全球包容性数字经济发展,既是我国大国担当的体现,也是我国与各国携手发展,共建共享的重要方式。
一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预留接口。“一带一路”建设“五通”中的设施联通,代表了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为迎接当地数字时代的来临,可以在建设中考虑为数字基础设施预留接口,从而在未来建设中节约成本,缩短工期。以电力建设为例,国内已经出现“电塔+5G”的基站建设模式,则在国外建设电力项目时,也可以应用这一成熟模式,使当地有电即通网,改善当地的网络接入水平和数字经济包容性。
二是为更多企业参与到“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创造条件。通过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可以帮助建设对象国在数字领域与我互联互通,开展经贸合作。我国企业可以提供从数字基础设施到终端设备以及商业应用的全套系、多类型的数字解决方案。这些都是经过我国庞大规模使用者检验的成熟方案,对发展中国家的应用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向企业提供一系列对象国的投资信息,组织有兴趣的企业抱团出海,以国内巨大规模市场吸引对方商界和资本,以成熟、高性价比方案满足对方需求,以可靠的售后服务打消对方担忧,从而促进对方的数字化转型,密切与我国的数字经济关系。
三是协调开展民间对外数字技能培训及交流工作。在推动前两点工作的基础上,协调组织企业职工、高校师生或志愿者,组成民间数字经济交流团,到项目国开展面向当地有需求的劳动者的数字技能培训。培训对象包括希望融入数字经济,但缺乏相应技能的劳动者,以及困于家务,想就业但“有心无力”的女性等人群。让他们了解、熟悉、用好基于中国标准的设备,并利用数字应用,开展人文、经贸方面的交流,既帮助他们更好融入数字经济体系,获得更多收益,也增进各国民众对我国的了解和友谊,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