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策略分析
2021-12-30彭文婧
彭文婧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小学 广东东莞 523125)
将心理健康教育运用于小学教学活动,能对学生身心素质的提升起到积极助推作用。开展家校合作,能使学生家长和教师形成良好的配合,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成长发展。作为教育活动的制定者,教师要灵活采用多种方式,积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成长氛围,使其在教师及家长的引导下,不断获得心理健康成长。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家长和学生间的沟通
随着时代的变化,目前大部分家长都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使其衣食无忧地生活。但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还相对陈旧保守,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无法及时地与其开展沟通交流。尤其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寄宿学生而言,他们的身心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寄宿生活本就使其与父母的距离被拉远,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家长所采取的措施并不都是科学且完善的,从而导致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不够亲密,对彼此的了解和认知也不足。新时期下,学校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积极组织教师制定多样化方案,并引导家长参与其中,通过“家校合作”,能够增强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并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这对优化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有积极的促进效果[1]。
(二)有助于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
调查分析可知,新时期下,由于课业负担不断增强,小学生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断显现。小学生遇到问题后,由于心智不够成熟、解决问题的经验不足,很容易使问题在内心被积压,从而出现诸如暴力、冷漠等不良状态。通过“家校合作”的形式,使其接受心理健康知识,并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活动,能帮助他们有效解决学习生活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减少各方面的压力。学生能用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便可以更好地体会生活的乐趣,并获得综合成长与发展。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在小学阶段,心理健康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很多,可能会使学生降低参与学习活动、实践活动的兴趣,若学生在接受教育期间处于被动冷漠状态,教育效果则很难得到显现。同时,不良的心理状态还会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与言行举止,比如难以使学生与其他成员进行良好合作,难以开展良好顺畅的交流活动等。相关问题的出现与发生,会制约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运用“家校合作”模式,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成长氛围,注重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能有效帮助学生提升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并将相关能力灵活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促进自身获得成长与发展[2]。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策略
(一)强化合作意识,开展家校合作活动
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职责,家长也需要积极参与进来,而且,家长在此过程中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但纵观教育活动现状,可以发现,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将教育的责任都推到学校身上,认为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性格等都应该在学校的影响下得以完善。这样的错误认知会使学生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教师要看到家长的积极影响,并通过多种方式使家长认识到,要想使学生获得健康成长,需要共同参与到教育活动中,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成长氛围。尤其对于小学寄宿生而言,他们在校期间与父母相距较远,为了使其获得健康发展,家长更要采取积极正面的教育策略。
对此,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家长会,使家长初步认识到,要与学校开展良好合作,共同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在合作中,双方的教育目标、教育措施会相对趋于一致,在父母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更好地配合,并减少心理健康问题[3]。
(二)灵活教学方法,提升家校合作效率
在家校合作下引导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能只是按照固有的方法,一些适用于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不一定适用于每位学生。对此需要教师和家长灵活采用多种策略,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以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比如,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期间,教师和家长要注重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彼此间不光是师生和亲子关系,还可以建立朋友关系,促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问题。当相互取得信任时,交流才会更加顺畅,教师和家长才会采用合理的方式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此外,教师和家长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有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使学生通过阅读不断吸收获取丰富的知识,并开阔视野,用知识的力量缓解所面临的心理问题。
此外,在新时期下,为了更好地促进家长和教师间开展合作交流,学校可以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积极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如QQ群、微信群等,使家长能够通过网络向教师请教相关问题。通过电子交流平台,也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将学校的教育活动、教育目标、教育方案等传送给家长,并使家长积极参与配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三)制定实践活动,优化心理教育效果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一味地开展理论指导,难以达到实际效果,还需要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通过实践中的交流、互动,获得健康心理知识。
比如,开展健康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亲子体育活动比赛,组织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其中,通过多种体育活动磨炼学生的意志,使其迸发勇于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在亲子的配合中,家长可以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同时在过程中对学生展开正面支持和鼓舞,能使学生在正面的氛围中,不断为心灵注入积极力量。
又如,进行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期间,教师可以使家长意识到,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立、自由、自主的空间,使其能够与同龄人多接触、多交流,并使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帮助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运用正确的言行与人相处。同时,学校还可以积极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并在活动中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健康的人际交往心理[4]。
三、结束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家校合作”模式下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发挥自己的教育力量,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使其心理素质得到提升,帮助他们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前进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