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博物馆事业发展研究
——以威海市为例
2021-12-30王振宇威海市博物馆
王振宇(威海市博物馆)
博物馆是城市的文化地标,是保存传统、服务当下、联通未来的重要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对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发展文化旅游和创意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近年来,威海市博物馆事业在场馆设施建设、藏品保护研究、陈列展示和免费开放、满足民众需求、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
一、威海市博物馆发展现状
威海市现有博物馆9 家,其中,国有博物馆6 家,非国有博物馆3 家。
(一)威海市国有博物馆基本情况
威海市现有威海市博物馆(二级馆)、荣成博物馆(二级馆)、文登区博物馆(二级馆)、乳山市冯德英文学馆等。馆藏文物51866 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139 件。馆舍建筑面积约7.98万平方米,其中,展览用房3.56 万平方米。2019 年全年陈列展览78 个,开展教育活动1267 次,免费接待观众350万人。6 家国有博物馆通过考古调查、发掘或征集、接受捐赠、海底打捞等方式充实馆藏,极大丰富了博物馆的基本陈列。
同时,积极探索利用社会资源丰富博物馆藏品和陈列,各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举办基本陈列、复原陈列、专题展览和各种临时展览,成为全面展示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二)威海市非国有博物馆基本情况
威海市现有威海毛泽东像章博物馆、荣成赤山民俗博物馆和寿山石博物馆3 家非国有博物馆,均属专题类博物馆,分别由威海万发集团公司、威海石岛赤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和罗鲲个人主办。
二、存在的问题
(1)数量还不够多。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国有博物馆逐渐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非国有博物馆已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遗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鼓励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措施,2010 年,国家文物局、民政部等七部委出台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国家文物局于2014 年出台了《关于民办博物馆设立的指导意见》,2017 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山东省人民政府也于2015 年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截至2019 年底,全国已备案博物馆5535 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1710 家。全省共有博物馆(纪念馆)575 个,其中,非国有博物馆338 个,名列全国第一。青岛市有博物馆104 家,非国有博物馆74 家,东营市有博物馆13 家,非国有博物馆5 家,日照市有博物馆16 家,非国有博物馆12 家,而威海市的博物馆数量只有9 家,非国有博物馆3 家。从博物馆数量上看,还较少。
图1 威海市博物馆展览
(2)发展不平衡。从参观人数和社会效益上看,赤山民俗博物馆等博物馆因其馆址在A 级景区,每年有大量游客参观,也有部分特色不鲜明、知名度不高的博物馆门可罗雀;国有博物馆凭借丰富的馆藏资源,健全的资金保障机制,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群众体验性更好,满意度更高,社会效益更好,而非国有博物馆资金保障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展品规模和质量与国有博物馆还有较大差距。有的非国有博物馆办馆积极性高,举办的展览活动多,专业化和规范化标准程度高,有的则缺乏特色,无法吸引更多观众参观。
(3)专业人才短缺。博物馆工作专业性强,知识面大,越来越规范的操作和管理,需要更加专业的工作人员。从整体上看,目前,博物馆的人才现状滞后于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为人才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优秀的管理人才短缺等。作为进行文物收藏以及文化展览的重要场所,博物馆的藏品必须要依赖于有一定专业素养的工作人员进行保管、研究和展陈。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藏品的寿命与安全。
三、威海市博物馆事业发展建议
(1)合理规划布局。威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博物展馆建设工作,并在2020 年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城市博物馆群建设,规划建设卫所博物馆等20 家地方特色博物展馆。但这个“博物展馆”是包括乡村记忆馆、历史文化展室、非遗展馆、美术馆、红色馆等各类展馆,并非按照博物馆条例备案的博物馆。我们都知道,博物馆建设以及后期的运营、维护、管理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做支撑,每投资建设一个博物馆都应从长期规划的角度去衡量。对于非国有博物馆主要考察展览次数、展品数量(质量)、参观人数,是否实现预期的社会效益,财政资金是否能够负担等问题。对于非国有博物馆来说,由于多是企业或个人举办,除了以上三点,还需考虑开馆经费来源以及如何生存、发展、壮大。所以,发展博物馆事业绝不能大干快上,争一时数量上的“先进”,特别是非国有博物馆,如无法实现基本的自给自足,财政补贴不可能全部负担,资金链断裂就成了一种必然,届时会造成更大的社会问题。基于以上原因,威海市在博物馆发展的问题上应当秉持“数量服从质量”的指导思想,一方面,做大做强国有博物馆。近年投资建设的“一战华工纪念馆”一经开放就迅速成为市民热衷的“打卡地”,并未作为一个独立的博物馆进行编制申报,而是作为威海市博物馆的馆中馆,市编办为纪念馆的管理运营划了专门的编制,机构设在威海市博物馆,威海市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很大提升;乳山市博物馆馆址已确定,陈列布展工作即将启动,年底有望对外开放;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管理中心管理的乳山市革命纪念馆、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具有行业博物馆属性,我们将推动其备案成为国有行业博物馆。另一方面,将现有的博物展馆进行摸底,根据展馆规模大小、展品数量、资金来源等进行摸底考察分类,严格按照非国有博物馆建设条件,积极指导基础条件较好的威海京剧博物馆、吉呈轩等公益文化空间,以及环翠裕红祥丝绸文化馆、文登米山水库展览馆、荣成中华好当家海参博物馆、乳山牡蛎文化博物馆、临港致知堂中草药文化博物馆等已建和在建特色博物展馆,进一步完善陈列和服务水平,向非国有博物馆的标准看齐,对其进行培育,符合条件,且有稳定资金来源,具有较大社会价值的,鼓励他们备案成行业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坚持成熟一个,扶持一个,绝不搞数量上“先进”,而是追求质量上的“成熟”,成为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必看必到的场所。
(2)投入财政资金。博物馆事业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资金投入必不可少。但博物馆事业也是长期工程,不能急于求成,给财政资金造成太大压力。可以采取民办公助、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免息贴息贷款、联合办馆等形式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扶持、激励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对凡在威海市依法设立、正常运行且向社会开放、社会效益良好的非国有博物馆,给予一次性奖励。绩效考核和奖励具体办法,由市文物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3)加强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博物馆是专业性极强的行业,专业人才对于行业发展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是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利用现有编制空缺的机会,从专业机构、大专院校以及社会上,引进急需的相关专业人才,同时,建立威海市博物馆人才专家库,将业内知名专家聘为兼职专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二是加强人才培养。重视现有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于年轻的人才,给予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增加外派学习交流的机会,通过培训提升素质能力,提高业务水平,成为业内“明白人”。将非国有博物馆工作人员纳入博物馆人才培训计划,给予他们藏品保管、研究、展览、教育、开放服务方面的专业指导和培训,使其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三是加强馆际交流。非国有博物馆在管理上与国有博物馆还有较大差距,需要多向国有博物馆学习。
(4)以展促展增进文化交流。博物馆要充分发挥自身馆藏优势,以展促展,打造博物馆的文化品牌。不仅要做好自身品牌的打造,还要加强横向馆际交流。一方面,要结合馆藏特点,通过不断凝练主题,结合时令及重大事件,适时深挖馆藏展品所蕴含的文化魅力,并做成不同年代、系列、主题的连续性展览,通过常展常新的表现形式,充分展示展览馆的藏品收藏、体现研究价值,以更大程度的发挥馆藏文化属性。另一方面,每个博物馆的珍藏藏品、文化方向、涉及的时代背景等文化内容各有不同,与其他展馆合作,可有效地将各自展馆代表的历史文化及人气聚集集合起来,集思广益,做好横向的资源利用,不断丰富展览主题,定制大IP,通过各个博物馆的特色宣传推广和社会资源加以推广,以提高主题大IP 的文化信息容量和受众关注度。同时,各展览馆的展览形式、文化研究、馆藏产品开发等方面各有不同,完全可以做到相互借鉴共同促进。当代信息高速发展,“互联网+”使博物馆的珍贵馆藏品展示有了更加科学高效的平台,科技展示效果也成为博物馆重要的展示方式。动态的、立体的VR 等展示效果更加受到游客的青睐。而珍贵藏品因其厚重的文物价值及对其的保护,在展示与推广方面非常适合采用这种展览形式。博物馆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吸收各种先进技术,像先进的展馆看齐,藏品展览不再是单一的实物展示,而通过各种技术平台,实现全方位的展示效果,也保障了珍贵藏品的有效展出。同时,提倡建立博物馆馆际间共享的信息交流平台,以互联网作为馆际交流的技术保障,在藏品信息方面进行共享,提高科技和文化的深度交流,以形成馆际间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形成更加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珍贵藏品、科技发展、文化研究的博物馆文化集群。以此来增加博物馆对公众的吸引力,客观上也促进博物馆的发展,使存放在博物馆中的千年文物都能散发出勃勃生机,传播更多的信息,收获更多的研究成果。
(5)加强展馆建设与其他业态的有机融合。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博物馆要做好文化领域的推广工作,决不能故步自封。不仅要吸收借鉴先进的博物馆经验,更重要的是开拓更多的文化合作方式,引进社会资源与市场运作形式,坚持博物馆文化开发与社会文化品牌资源的充分融合,借鉴其他业态的营销和推广手段,将自身的馆藏文化做到精准合理的开发,利用自身馆藏文化,做成创意品牌,使千年古物以新的载体和形象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
四、结语
博物馆发展,特别是地市级博物馆事业发展,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要从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出发,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发挥为导向,合理规划发展布局,适度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使之能与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