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砖为识:汉砖中的多元社会
2021-12-30李观娣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李观娣(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一、汉砖艺术的典故美
画像与铭文是古砖的重要表现内容,这些元素丰富了砖面单调的砖坯效果。画像砖有刻画与彩绘两种造作方式,所表现的形象生动概括,线条简练流畅,后起的人物线描画的技法表现极有可能来源于此。而字砖书法有规整与率意两种风格,譬如,篆隶书法对空间的分割有严整朴茂的美感,楷行草书法对节奏与连贯性的用笔有韵律的美感。画像砖与字砖承载的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它们转化为艺术的符号,刻画下了历史的变迁。
汉砖题材内容包罗万象,所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是汉民族形成期民族精神的显现,凝聚了深厚的历史底蕴。道在瓦甓,语出《庄子·知北游》,意为大道无处不在,一片瓦甓,一块残砖,都是历史客观本真的存在。画像砖与字砖作为记录的载体,实际上是史料的揭示者,有关于汉代生活场景的写生,有关于精神向往的表达,揭露了汉人民内心的需求。这些特殊的文物不会说话,却能以独特的符号形式向我们传递出时代信息,例如,砖铭或画像可以是对一个身份的交代,一件功德事迹的颂扬,一个吉语问题的思考,这些零散的碎片是汉代社会生活的剪影,是构成汉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了时代风采。一方古砖,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一种精神,汉人将生活与期盼铭刻在方寸砖面上,各自描绘的社会人生凝聚起来,也许就是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缩影,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汉砖文化中的社会现实与浪漫情怀
汉代社会的延续与发展离不开汉人的生存活动与精神活动,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文化融入进古砖制作中来,而发展成了古砖文化,其涉及的范围广泛,直观地反映汉代关于思想文化的、政治文化的、经济文化的以及社会生活的情况。这种将现实镌刻在古砖上的方式,也是汉人追逐理想生活的体现。
(一)汉砖中的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重视与我们温饱问题息息相关的农业生产问题。饮食是我们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且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在可见的汉代画像砖石上,描绘到的农作物品种大体有粟、稻、黍、麦、豆等,这些农作物构成了人们主食的基本来源。出土汉砖中发现有“大麦屑万石”题字的陶仓,说明汉人可能已基本掌握谷物脱壳、磨粉加工等的技术,而当时石磨等技术的出现,也直接提升了麦在五谷中的地位,间接促使了面食成为汉代北方人最普遍的主食,最初汉人食用的是未经发酵的饼,后来技术改进了之后,才出现了经过发酵的蒸饼,所以,北方人喜爱面食的习惯,有可能就是始于汉代。由粒食改变为面食是我国饮食史上的一个伟大创造,极大地拓宽了人们对食物烹饪的方式与饮食空间的想象空间。
酒最初并非为所有人享用,在汉初它还只是统治阶层饮食生活中独享的。随着农作物产量的增大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酒酿的社会效率也日益提高,它便成为人们交际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饮品。汉画像砖中关于庖厨或宴会的场景里,都有饮酒作乐的描绘,也正是汉代兴起的饮酒风气,促进了酒业经济的发展,延续至今。
(二)汉砖中的图案文化
图案文化是汉人智慧与乐观的体现。在秩序混乱与疾苦的时代里,信仰是一种希望,所以,汉砖内容是有时代性的。譬如,汉人认为青龙白虎保平安,朱雀玄武降吉祥,所以,汉砖中常见的“龙”“白虎”“朱雀”“玄武”图像与原始图案文化积淀有关。且人类自古以来就关注着自己的生存空间,习惯于将生存在自己周围的动植物纹理作为装饰来美化生活而刻画到砖面上,常见的有蝉图、龟纹、蟾图、羊首纹、鱼纹、植株纹、叶脉纹、钱纹、云纹等。蝉图表示蝉能在幼虫时期脱壳而出,象征着万物皆可冲破阻碍而获得新生的希望;古代“羊”与“祥”字义相通,以羊为吉祥之物,所以羊角纹是汉砖上常见的纹理装饰,砖铭上“吉祥”也多作“吉羊”,有“大吉羊”砖、“吉羊”砖等;马鸟纹也是汉代常见的一种图案,将奔马与飞鸟结合起来有马奔如飞的寓意,因为在动乱的古代,一匹飞扬腾越的马,也许就是抢夺先机的关键。汉砖大多反映的是汉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劳动人民通过幻想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而期盼过上美好生活,他们渴望通过祈祷与外力来改变现状。
《折戟吏·朱雀·骏马·虎》这方砖刻画了三种动物,代表着三股不同的力量。画中有五只朱雀,一只白虎,可见画面表现的是祥瑞之气,而马居于吉祥之地则寓意其安危可以得到朱雀与白虎的保护,所以,这方砖也有守护骏马之意,是汉人借描绘灵兽之图来表达盼望达到顺遂的生活。不过,龙、虎有时也象征生育,如二龙穿壁即有生育贵子之意,恰与砖铭“大富宜子孙”“千秋万岁”的寓意相互印证。各式各样的汉砖描绘的是古人与心灵的图式,是我们探索与先人对话、了解历史文化的途径。
(三)汉砖中的农耕经济实况
农耕文明贯彻了我们的整个历史,有关传统农业生产的记载,在东汉已经有了记录,画像石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现象的载体,传递了许多关于汉代劳动人民辛勤劳作、以及对财富创造的积极性的歌颂,虽有弘扬统治者宏图伟业的侧面陪衬之意,但也是汉农耕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砖石画像涉及的农事活动具体而丰富,《耕种画像图》是典型的牛耕场景,也是最早的“二牛抬杠式”耕种的实物资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汉代农业生产方式及农家辛勤劳作的情景。《庄园农作画像砖》的典型在于比较,画像场景是庄园,有悠闲自怡的主人和辛勤劳作的农民;有亭立的空中楼阁和低矮的田野小屋;有在女仆服侍中休憩的男子和捧着容器乞讨的持杖老人,这些强烈的反差,清晰地反映出汉代地主庄园内不同身份的经济地位的差距,同时,也侧面反映出这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收租画像砖》则是直接再现了汉代实物地租的历史实况,较之前两个画像,它延续了农作物生产至货币的过程。画像内有粮仓、运粮马车、斗量等物象,一农民手捧粮食与一正在筹算的人做交易,刻画了地主收租的场面,也是农耕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反映。这些画像虽然流传下来的不多,但大致上可以勾勒出汉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四)汉砖中的生活百态
天地之性人为贵。汉砖中有许多关于百姓日常生活的场景,每一方古砖的制造,也许都凝聚了个体对社会历史的观察与思考,体现了可贵的人文精神。
画像砖《平索戏车》的表演地点,可能是热闹的街上,呈现的是四名艺人在极不平稳的马车上作竖杆攀援、平衡支撑等系列惊险而精彩的平索戏车表演,描绘的是街头杂技热闹的场景。画像砖《庖厨》表现的是一班厨子在院子里忙碌的情景,有吹气助火的、有牵羊宰杀的、有清洗食材的,一切井井有条的分工协作制佳肴,表现了汉代大户人家厨房工作的真实场景。画像砖《厅堂观舞》刻画了东汉时期观舞享乐的场景,画面整体分为左、中、右三部分,以中间的建鼓表演为重心,两边皆为厅堂式建筑,可供人静坐观赏节目。对画面中的表演场景,作者在人物体格安排上把主要的两个人物夸张地放大,而另外五个形体较小的表演者则处于从属地位,既突出了主题,又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与动感。而位于一左一右两座建筑台上的人,正在则是很好的表现了汉代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纺纱织布画像石》描绘的则是汉代妇女们,一边分工合作做着纺织工作,一边照料小孩的忙碌场面,既反映了社会生产的活力,也表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这种反映妇女在职场地位的状况,在当今社会也有所体现,不同的是当下存在的可能是父母中的一方,会在工作之余要兼顾家庭,揭示的是工作与家庭关系。而画像砖《市井》,主要是运用了散点透视法,把大型市场全景式地刻画了出来,两条十字交叉的把市场划分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功能不同,零星分布着不同类别的摊位,老百姓在街上、店里相互问候交谈,生动的人物形体给静立的市场建筑增添了活力,这一画像生动而真实的表现了两千年前市井的风貌。
三、汉砖艺术高度发展的原因
(一)思想文化的进步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繁荣统一的时代,在思维模式上,其趋大、趋同的特点,也直接贯穿在汉代文化艺术等方面,包括对汉砖的制作与工艺内容的诠释,决定了大多古砖雄浑古朴的总体风貌,又因时代政治的限制,立功、立德、立言是汉人谋出路的终生追求,所以,在画像砖与字砖的刻画内容里,可以体现出许多的关于个体与时代政治关系的思想。
“成教化、助人伦”是我国古代艺术创作重要的观点,它强调的不仅仅是技法与艺术,更应该强调其中的社会文化功能,是能将世间风貌与审美格局结合起来的一种创造。所有的画像砖或字砖,其实都是人世间思想的反映,只不过转换了一种形式而已。汉代是多种思想相互碰撞与融会的时期,兼容并蓄的格局为汉大一统做好思想引领。
在这个艺术繁荣兴盛的时代,汉砖是汉代极为发达且极有高度艺术价值的艺术品。从历史的视角考察东汉政治、经济、文化,对该时期底层百姓社会生活的影响与冲击,而作为标记底层百姓的基本情况的随刻砖,大多出自民间刻手,从实用性和艺术性这两个方面去分析汉砖,对客观的反映汉代的民政民风是很有必要性的。特别是画像砖与字砖资料的结合,有图文并茂的史料佐证意义,更能真实客观的呈现历史场景。譬如,汉赋抒发的是一种时代的精神,在深层的表达中均能看出汉人对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远大理想,汉砖作为思想表达的载体亦如此,它跟其他的艺术文化一样,紧扣着时代的脉络,像有关于忠、孝、节、义或吃、住、用、行、乐等的历史故事是画像的创作题材,而吉语类的表达对生活的向往的铭文则是字砖的专用刻画内容。汉代的政治、思想都是在这个大的文化背景下发展的,汉砖文化也是在这个大的文化背景下发生发展的,这些题材能作为介质被遗存下来得益于汉代多元的先进文化的包容,以及统治者对书法、绘画等艺术活动的重视。
(二)汉人民的认同
汉代是汉民族融合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极具包容和创造精神的时期,多元化的发展必定是会伴随着和现实不和谐的声音。画像砖与字砖看似以旁白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一帧帧客观的历史,但对于刻画内容背后的原因,我们是否作过思考,许多的刻画题材有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或者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那是他们对时代的思考,既能督导人生的严肃性,也能在心灵层面上获得更多的沉重感。关于悲或喜、平静或热闹、浪漫或现实的内容刻画,大都是汉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期盼,他们渴望在现实中透过对生活的理解来展示重大的社会问题,这一点与汉代乐府诗是一致的,关于祸福无常、嗟老叹悲、儿孙满堂、人生感悟等的描写,既有对情感的赞颂,也有对社会现实的贬斥,在寄情于他物的表达方式是一致的。
(三)汉字文化的演变与影响
汉字是我们交流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汉字书法在东汉时期,已经基本完成了演变进程,汉字的逐渐规范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东汉砖铭上刻画的书体大多为篆体、变篆、隶书、变隶、隶楷,这些变体都是汉字演变的结果,体现了东汉社会自由与向往规范的历史现象。
而从我们今人的视角来看,汉砖铭书法有明显的艺术特色差异性,把艺术内部因素与外界原因结合起来考察,更能体现历史的瞬时性与延续性所留下的艺术遗产,作为民间写手的日常书写,对砖铭的研究,可以弥补纸作为载体的书法形式的缺失,对与简牍、碑刻、纸帛等形式所共同构成的书法系统的研究有完善的意义。篆刻与砖刻同是刻字书法,篆刻与砖刻文字有着相同的本质,我们今人在篆刻创作上,可以发现与利用更多的借鉴素材,直接取法砖刻文字,在阐释砖铭书法对现代篆刻创作有着思维拓展的意义。所以,我们在借鉴汉砖铭书法艺术的同时,也是在发扬我们独特的汉砖艺术文化。
四、结语
题材广泛的汉砖是我们窥探汉代社会的史料之一,这些画像砖与字砖以极其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一帧一帧生动的汉代社会生活剪影,对揭示汉代社会现实与思想意识有着宝贵的参考价值,而我们保护与发扬汉砖文化,也是为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文化留下了物质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