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艺术文化内涵再分析
2021-12-30冯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冯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兵马俑从1974 年发现以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高超的艺术形态和庞大的军阵规模,充分再现了秦帝国的辉煌,是古代文化中重要的明珠,被誉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也被联合国教文科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前,人们对秦兵马俑仍然在不断持续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是,从研究实际情况来看,多数是从宏观角度上开展秦兵马俑对军事、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研究,而据调查,游客普遍更感兴趣的是秦兵马俑艺术文化的内涵,基于此,本文结合秦兵马俑的基本形态,就其艺术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仅为抛砖引玉,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秦兵马俑的基本布局安排
秦兵马俑坑的建设规模庞大,秦兵马俑不是简单的雕塑作品,而是由将领、步兵、骑兵、马匹等各个雕塑来将各个兵马俑组合形成军阵群体,基于这样庞大的群体,如何合理摆设、布置已成为当今人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如图1)。在总的构图上,秦兵马俑为了能够体现出恢宏的气势,在布局上做出了如下的设计。
图1 秦兵马俑的基本布局图
第一,布局恢宏大气。为了能够达到恢宏大气的设计特点,秦兵马俑在安排部署的时候,要占据较大的场地面积。兵马俑三个坑的基本设计情况如下:一号坑的东西长度为230 米,南北宽度为62 米,深度在4.5 米到4.6 米之间,面积达到了14260 平方米。二号坑的东西长度为124 米,南北宽度为62 米,深度为5 米,面积为6000 平方米。三号坑的东西长度为90 米,南北宽为55米,深度为5米,总体面积为520平方米。
图2 秦兵马俑塑神韵和风貌示意图(1)左图
秦兵马俑塑神韵和风貌示意图(2)右图
第二,模拟秦军战斗排列及军人形象。秦兵马俑的制作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做出这样的处理。首先,在每个陶俑的塑造上,要尽可能的设计成高大的样子。
兵马俑出土的陶俑身高在1.8 米左右,最高的身高甚至会超过2 米。这样的身高实际上是超过了当时秦朝军人的身高,但是,制作者还会这样制作的原因,是为了能够凸显出秦朝军队的勇猛高大。其次,在设计的时候,每个兵马俑坑的士兵都是混合编队的,比如,一号坑由战车、步兵相间组成,形成了一个军阵,军阵包含前锋、后卫、左右两翼及主体。这些兵马俑在设计时候,会凸显出军队前锋作战的情况,通过描述严阵以待的场景,会使得主题更加恢宏。
二、文化遗产、文化审美价值——在形象中传达气韵
(一)文化审美价值
1.写实的造型设计
古人遵循事死如事生的思想理念,秦始皇是这一礼制的忠诚继承者,他将战国以来的厚葬之风发扬光大,以致自己陵园的规模和格局,成为后代帝王陵园的蓝本。秦始皇好大喜功的性格,也决定了秦始皇陵东侧1.5 公里处的兵马俑塑造的高大威猛。为了能够达到这个设计目的,兵马俑的制作者除了会关注人物设计和军队布置之外,还会把每一件陶俑雕塑精心塑造。在讲解到雕塑艺术的时候,会涉及形和神的概念,其中,雕塑的形的设计是能够被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一种形态。雕塑神的设计是对内在的一种塑造,会通过外在的形象展示出来。从艺术鉴赏的角度去看,兵马俑形态的塑造把握要比神态的塑造把握简单很多,因此,在兵马俑这样的艺术作品中,能否保持其独有的神韵是秦代工匠在设计制作兵马俑时,需要思考和把握的主要内容。从兵马俑塑造实际情况来看,在进行兵马俑塑造的时候,要密切关注神韵的体现,即要通过工匠高超细腻的工艺来展现兵马俑不同人物的形态和神韵。从先秦文学的艺术思想角度来看,兵马俑设计过程中对神韵的关注,也是其设计的一个流行性观念。
秦兵马俑塑造过程中神韵的塑造和表现需做好以下的工作:首先,区分每个陶俑的不同身份。比如,将军俑的神情会比较刚毅,会给人一种久经沙场的感觉。其次,对于不同年龄的士兵,制作者所赋予他们的神韵是不同的。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兵马俑,需注重将其面部塑造成活泼稚气的样子,对于年龄较长的兵马俑,额头上将其刻画出一条条皱眉的皱纹,面部塑造出悲壮严肃的神情,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塑造出了不同人物的特征和精神风貌。
图3 秦兵马俑神态图
2.精致的雕塑技法
在秦兵马俑的雕塑制作上,十分注重技法的精准,比如,兵马俑身上铠甲每一个甲片、甲钉都会雕刻的十分精细,每一根头发都会明晰地展现出来,甚至跪射俑鞋底的纳纹都刻画得疏密有致,这使我们感受到当时真实生活的气息。
通过以上的描述可以发现,秦兵马俑的制作者对陶俑外形的雕刻都是十分讲究的,这不仅仅是秦始皇对自己地下军队外观的一种追求,而且在总体设计的外观上,也是对主流审美思想的一种推崇。秦兵马俑的雕塑设计融入了秦朝的艺术特色,也就是说,在兵马俑的塑造上融合了彩绘和雕塑的内容。比如,在兵马俑的设计上涂抹了朱红、紫红、大红、粉红、粉绿等颜色。在这些颜色中,亮丽的颜色会占据大部分。因为明亮的颜色会给人带来较大的视觉冲击,这些视觉冲击会让兵马俑塑造得更为精美。
(二)文化遗产价值
1.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赞誉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作为秦始皇陵重要的陪葬品——秦兵马俑,受到世界的瞩目。1978 年法国前任总统希拉克在参观兵马俑时感慨地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由此,秦兵马俑就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代名词。
2.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1974 年,在沉寂于地下两千多年的秦兵马俑破土而出,被认为是古代的一个重要奇迹发现,也是二十世纪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来看,秦兵马俑都是一个重要的发现,是世界上不同国家人民共同的文化遗产。
3.为雕塑艺术的发展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
秦兵马俑是以真人为模特来塑造的,兵马俑的表现手法细腻、明快,每件兵马俑的表情神态都塑造的活灵活现,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达到了人类文明史上用陶土进行艺术创作的高峰,也是我国雕塑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体现了秦人在艺术创作上的创新精神。
(三)历史文化价值
秦始皇13 岁即位,14 岁就开始修建陵墓,修建陵墓时间长达38 年,动用人力72 万人,工程浩大,气魄恢宏。史书中对秦始皇修筑宫殿和陵园所用的木材记载道:“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这说明秦始皇修建陵园所用大量的木材,应来自今天的四川和湖北北部地区。秦兵马俑坑在修建时,也使用了大量木材,据推算,三座兵马俑坑使用木材总量可达约8000立方米。我们可想全靠人力运至临潼,工程十分艰难。兵马俑坑拥有庞大的规模和恢宏的场面,从而使人们震惊兵马俑的雄浑壮阔。每天这里都会迎来世界各地的观众参观兵马俑,目睹兵马俑的风采。
秦兵马俑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数千件魁梧的大型雕塑艺术品整齐地排列在两万多平方米的空间内,其所拥有的力量会让不同地区人民都能够在看到兵马俑之后,感受到内心的一种震撼。兵马俑在形态把握、神韵处理、色彩使用、细部刻画等方面,都体现出了独有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成就,作品写实创作风格给古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通过对秦兵马俑的研究,使人们对中国古代艺术发展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也开始积极地参与到国家历史探索中。在秦兵马俑的塑造上,体现出了艺术家独有的特点和气质,对兵马俑塑造神韵的处理、色彩的运用、形体的把握、细节的刻画等,都体现出了艺术家独有的艺术素养。秦代雕塑家把宏观的构图和细小的雕琢有机结合,使群体气势磅礴,个体栩栩如生,体现出了他永恒的艺术魅力。
秦兵马俑坑文物的出土,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秦代科技水平的一种认识,从大量历史资料记载来看,这些资料信息形象地展现了秦代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从现场资料的证明来看,这些资料使用所产生的结果,都是令人们震惊的。
第一,秦代出土文物所展现出来的冶金技术、金属加工技术要比我们平时估计的技术高出很多。其中,青铜涂铬防锈技术的大量应用是最具代表性的,这个技术在当时也是十分成熟的。第二,秦俑坑出土兵器明确印证了秦简中关于“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夹(狭)必等“的记载。这种器物的大小和长短是一种标准的概念。秦人在器物代表标准化实践上,获得了惊人的成就。这种标准化既是秦人管理艺术发展的代表,也是秦代科技水平的标志。秦人加工的青铜弩机器件精密、形体标准,相同规格的器件,完全可以互换。在具体实施操作的时候,有一些特殊的工艺,比如,青铜上的纹饰、纤如毫发的金属孔径等,都会给人带来一些想象。但是,这些器械的加工,在文化层面缺乏足够的记录,在未来如何挖掘器物的文化价值成为相关人员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秦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透过这些能够表现出人物的身份和社会地位。陶俑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这批兵马俑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因此,在未来需要我们能够从历史文化、社会内涵等方面,积极入手思考,并通过各个措施来更好地发挥出兵马俑在社会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强化人们对其价值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