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非遗舞蹈传承与发展的路径思考
2021-12-30庞雅文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庞雅文(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灿烂文化。民族舞蹈作为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文化魅力,是中华文明的灿烂瑰宝,因此,非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对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至关重要,新时代更应对此加以重视。本文从对非遗舞蹈传承的意义出发,讨论目前非遗舞蹈传承和发展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新时代非遗舞蹈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旨在为非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助力。
新时代的特征之一,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改变了各行各业的生存业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需求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目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缺乏适应时代的思考,比如,在非遗舞蹈的发展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新时代的特点,思考传承和发展非遗舞蹈的新路径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时代非遗舞蹈传承的意义
(一)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艺术
非遗舞蹈是各个地区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各个地区的非遗舞蹈中都深刻体现着当地的独特文化和生活方式。因此,传承和发展非遗舞蹈,对于当地民族文化的发扬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也能够推动各民族文化的融合,有助于对少数民族文化和艺术的保护,为民族文化研究人员提供新的研究素材,可以对非遗舞蹈的传承和发展,为舞蹈艺术文化注入新的理念和活力。通过新时代的传承路径,将多媒体和非遗舞蹈相结合,拓展非遗舞蹈的发展渠道和表现空间,感受直接生动的舞蹈魅力,形成一种真正的“活态”文化。
(二)增强文化自信
民族非遗舞蹈在各民族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特色的民族文化对于民族生活的团结和谐有促进作用,另外,在新时代对非遗舞蹈的探索过程中,能够将学校之间、企业之间和地区之间联合起来,整合各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为民族理论研究者提供依据,增强各地区人民的文化自信。
二、目前非遗舞蹈发展的现状
在非遗舞蹈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新一代年轻人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但是,在目前非遗舞蹈的发展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是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融合越来越快,很多西方流行文化渗入到青年一代中去,很多年轻人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开始喜欢甚至崇拜外国流行舞蹈,这其中缺少对舞蹈溯源的理解和兴趣,只是为了追随时尚。另外,在我国很多街头举办的舞蹈比赛和文化节的活动中,对民族非遗舞蹈的比赛内容涉及较少,比赛的内容大都是为了迎合市场而设置,也以流行舞种为主,导致选手对本民族舞蹈的了解过少,得到的交流机会也屈指可数。由于非遗舞蹈的传播力度不大,且与市场脱轨,很多优秀的非遗舞蹈还是维持着原始的表现形式和表演方式,没有对其进行创新和改编,也没有将其搬上更大的表演舞台,这导致很多非遗舞蹈和新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不契合,难以被传播和记忆。在非遗舞蹈的传承中,由于专业且通俗的文史资料的缺乏,也为传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很多非遗舞蹈诞生的少数民族地区,存在语言和生活习惯的障碍,年迈的传承人难以口述相关故事,且缺乏专业的翻译人员帮助,因此,现在很多年轻人并不知道非遗舞蹈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另外,过去这些地区的相关文史资料很缺乏,研究人员很难对过去发生的事进行溯源和了解,这也导致了相关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不高。综上所述,非遗舞蹈的传承和发展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促进其在年轻一代以及高等教育中的传播和弘扬。
三、新时代非遗舞蹈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
(一)提升相关人员的意识
意识能够能动地提升行动的效率和质量。目前,在我国普遍存在着对民族舞蹈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很多非遗舞蹈的诞生地区,也没有将传承非遗舞蹈作为地区重要的责任,部分非遗舞蹈面临着消失的风险,并且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非遗舞蹈更得不到广泛的发展。所以,在非遗舞蹈的传承过程中,首先,要提升相关地区负责人的舞蹈保护和发展意识,各地政府要重视本地区的文化艺术建设,要明确文化艺术建设是提升地区风貌和城市魅力的重要因素,能够有效提升我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另外,要组织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对本地区艺术理论和发展情况进行学习,建设相关的艺术文化活动中心,提升本地区居民的文化传承意识。要为非遗舞蹈传承工作人员创造更加有利和开放的环境,让非遗舞蹈在本地居民之间的传播和接受上更加轻松便捷。注重对工作人员理论知识和舞蹈素养的提升,从非遗舞蹈产生的原因,到代表意义和民族特色等进行一一有关知识培训,使其对非遗舞蹈有全面地了解,从内心深处产生对非遗舞蹈和民族文化的兴趣,更好地促进非遗舞蹈发展。
(二)深入当地挖掘一手资料
目前,非遗舞蹈有很多留存在我国乡村地区或者少数民族聚集地,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一般的社会调查人员很少关注到这些区域,因此,错失了很多观察和发现非遗舞蹈的机会。在这些地区,非遗舞蹈紧紧依托于当地社会生活和文化习俗,在人们生活中根深蒂固,源远流长,但是,地区和当地人特有的语言可能会成为隔绝文化交流的屏障,因此,要在新时代更好传承非遗舞蹈,相关研究人员务必要深入到非遗舞蹈的起源地和发展地,到一线地区去观察和走访非遗舞蹈的传承人、表演者,通过走访调查、采访等形式,了解尽可能多的非遗舞蹈的历史由来和发展历程。还可以和当地政府取得联系,争取积极的帮助,查阅地方县志记录的有关非遗舞蹈的资料,以便使采访工作更加顺利。在很多具有优秀历史文化习俗的地区,音乐、舞蹈等文化产生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反映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因此,想要真正明白非遗舞蹈的内核,需要亲身融入当地人民的生活中去,和当地居民同吃同住、共同劳动,体会在朴素又充实的生活带来的美好,从而感悟非遗舞蹈诞生的原因和背景,具体如图1 所示。对待文化要有一颗真诚敬畏的心,在调查过程中,不能过于死板和肤浅,要真正沉下心去认识、去体会和感悟,才能看到真正美的非遗舞蹈。
(三)做好影像资料的补充和整理
在对任何文化形式的记载中,文史资料和影像资料都很必要,文史资料能够以真实有逻辑的语言将文化发展的脉络记录清楚,能够详尽地记录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大小事件,用于后续相关的查阅。非遗舞蹈的传承和发展中,影像资料和文史资料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因为非遗舞蹈是一种具有表演特征的文化形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很多非遗舞蹈的传承人都已年迈,并且由于语言不通,很难通过语言对非遗舞蹈的表演特征、文化形式等进行详细的描述。因此,研究人员可以邀请非遗舞蹈的传承人进行表演,并将表演全程用影像记录,这不仅能够将非遗舞蹈的完美面貌、不同表演形式全部记录,还能够将这些影像进行长时间,以供后续研究者的持续研究、学习和探讨。
(四)对非遗舞蹈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
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在继承传统非遗舞蹈内容的基础上,对其表现形式进行创新,才能将非遗舞蹈推广到新时代的舞台上去。面对世界上多元文化的冲击,更应该坚持传承传统的艺术文化,表现我国绚烂的民族气质和魅力。我国有众多优秀的民族舞蹈艺术家,对非遗舞蹈具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掌握着非遗舞蹈的精华和演绎形式,这些舞蹈艺术家可以和一些流行舞蹈编舞师进行合作,用流行舞种的方式编排非遗舞蹈,增添乐趣和节奏,使其更具有吸引力,传播范围更广泛。也可以将非遗舞蹈和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古典诗歌等进行融合,扩大非遗舞蹈的受众群体,按照不同的受众群体编排不同的舞蹈节目,对非遗舞蹈进行溯源,融合其代表民族的特色文化和元素,并对舞蹈进行补充和拓展,相信我国各民族文化自身所拥有的魅力,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对非遗舞蹈进行了解与研究。
(五)创造更多非遗舞蹈的表演舞台
舞台是艺术家表现民族艺术文化的平台,也是传播非遗舞蹈重要的渠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娱乐活动,各种各样的晚会和文化节在各地开展,非遗舞蹈的传承可以借助这些多样的舞台,将特定地区的文化带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区的文化部门要重视对本地区内非遗舞蹈的挖掘和传播,因为这不仅代表了本地区的文化,能够扩大本地区的知名度,为本地区做更好地宣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本地区的经济。例如,河南卫视元宵晚会的多个表演节目,就将传统民族舞蹈与古典音乐相结合,展现了极具特色和美感的节目,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大的讨论,为河南省带来了很多的关注,是推广河南其他文化很好机会,具体如下图2 所示。我国很多非遗舞蹈产生自古代人民对生活的愿望和祝福,其传承可以借鉴类似的舞台,例如,在端午节或者中秋节这样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中,宣扬非遗舞蹈的美好意蕴,深化我国人民对传统节日的记忆。
图2 河南元宵晚会民族舞蹈
(六)将非遗舞蹈引进广场舞蹈
广场舞是我国各地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娱乐项目,不仅有效丰富了人们茶余饭后的娱乐活动,为生活带来了乐趣,提升了幸福感,也促进了社会和谐和团结,更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广场舞的发展速度和范围进一步扩大,非遗舞蹈可以走出本民族地区,和广场舞结合,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各地区人民可以借助流行音乐对本地区非遗舞蹈进行改编,将其改编为韵律和节奏感更强的舞蹈,便于多人一起参与,一方面,可以借鉴广场舞的优势对非遗舞蹈进行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广场舞的内容和形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七)将非遗舞蹈与“互联网+”相结合
新时代带来了新的科学技术,“互联网+”进入了各行各业,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改变,非遗舞蹈也需要借助“互联网+”实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科技的发展使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人们的娱乐活动中随处可见,新媒体和数字媒体的出现,也拓展了信息的传播渠道,数字电视和网络电视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多种多样的网络节目层出不穷,使人眼花缭乱。近几年来,网络节目的内容开始转向传统文化,吸引了很多的观众,也弘扬了中国文化,关于舞蹈的综艺节目也是方兴未艾,掀起了一股舞蹈风潮。这些以流行舞蹈为主的节目中,以传统民间舞蹈为基础改编的优秀舞蹈节目,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和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非遗舞蹈,为其带来了一定的关注和市场。因此,在未来的推广工作中,相关部门和人员可以组织制作更多以非遗舞蹈的改编和表演为主的网络和电视节目,吸引更多的艺术工作者参与到非遗舞蹈的传承工作中,以优秀的舞蹈能力和艺术表现力,提升节目的质量和效率。另外,也可以通过注册网络官方账号,在很多自媒体平台对非遗舞蹈进行传播,自媒体平台拥有大量的用户和流量,内容新颖的节目视频会受到很多人的欢迎,被更多人看到,利用多媒体和新兴的互联网技术,更好地发展非遗舞蹈。
(八)发挥政府能力进行推广
政府发挥高效的协调能力能够有效传承和发展非遗舞蹈。目前,很多非遗舞蹈的传播全靠当地人民和少数的非遗保护工作者自发进行,缺少市场和流量的传播工作进展困难。因此,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组建专门的非遗舞蹈推广小组,为非遗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助力。政府可以出面组建系列的舞蹈活动,例如,民间舞蹈比赛、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节等,搭建官方公共平台,为非遗舞蹈提供集中的展示舞台,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实地走访,寻找和挖掘非遗舞蹈的传承艺术者,了解非遗舞蹈的诞生环境和背后故事,举办系列的非遗舞蹈展览,展示舞蹈中的静态和动态元素,围绕非遗舞蹈拍摄系列的纪录片和电影,将非遗舞蹈的故事和民族文化的精髓,讲述给更多的人听,利用政府的优势和资源,推动各地区的非遗舞蹈和民族文化进行交流,加大对非遗舞蹈传承工作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以便对其进行更好地推广。
四、结束语
非遗舞蹈作为我国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新时代带来的多媒体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能够在非遗舞蹈的传承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加速非遗舞蹈的发展,扩大传播的范围和地区,利用创新的形式表现非遗舞蹈,将非遗舞蹈和其他多种文化形式相结合,开辟新的民间艺术之路,将非遗舞蹈带到人们的生活中去,以便对其更好地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