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茶洋窑建盏烧制工艺阐述
2021-12-30张建忠南平市延平茶洋窑陶瓷有限公司
张建忠(南平市延平茶洋窑陶瓷有限公司)
茶与盏生生相惜,建盏文化依附着茶文化崛起,茶洋窑又依托着建盏文化发展。茶洋窑作为“建窑”遗址之一,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和优越的地理优势,其产品风格充分学习借鉴并融合了建窑、景德镇窑和龙泉窑等几大窑系的器物特点,结合本地风光烧制出极具特色的瓷器产品。本文将从茶文化、茶洋窑及建盏烧制工艺进行阐述,让更多的人了解茶洋窑建盏。
一、茶文化与茶具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唐代陆羽所著《茶经》有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杨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中国茶文化经历几千年的沉淀,融儒释道三家思想,汇聚成茶文化的基本格调。人们追求色香味俱全的茶之美,茶叶和茶芽的色泽丰富、形态多姿,古人常常用兰蕊、琼蕊来形容茶芽,用雀舌、鹰爪来描写动态的茶叶,一芽一茶的美感尽显其中;茶的香味变化万千,有清新飘逸的,有浓郁隽永的,让人流连忘返。
在品茶、饮茶和斗茶过程中,雅致的茶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人云:“器为茶之父”。秦汉时期的装茶器皿简单朴实,唐代的茶具变得精致考究,宋代时茶具更是华丽无比,明清时又有返璞归真的美。如果按材质可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竹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等种类。两宋时期茶道盛行,茶盏应运而生,以陶土茶具建盏最为著名,其主要产于福建南平一带,在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昌盛的宋代,风靡一世的茶文化带动着建盏文化同步发展,当时的茶洋窑、水吉窑、遇林窑等窑口,也都先后开始效仿建窑建盏。茶洋窑建盏的釉色多以青釉、青白釉、黑釉、青花等为主,其中,以黑釉最负盛名,黑釉盏的釉色多为乌黑色、赤褐色、黑褐色等(如图1,图2)。
图1 茶洋窑复古柴烧大束口(灰被天目)
图2 茶洋窑复古柴烧束口灰被天目盏
由于福建是福建是中国的产茶大省,饮茶之风日益盛行,对茶具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茶洋窑建盏的发展,尤其是在宋末元初时,进入鼎盛时期。
建盏的出世,为品茶人带来了福音。建盏里的铁胎部分,可以起到保温隔热的效果,在品茗过程中,保证茶清香的同时,手握盏杯也不会烫手,而且黑色的建盏可以在点茶时很好地观察到白色的茶汤,这也是建盏能在宋代风靡一时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除了实用和美观外,建盏对人体健康也是有诸多功效的,它可以起到活水软水的作用,在注水后会释放出矿物质和分解出水中的游离子,这些释放、分解出的小分子,对于人体内的血液循环系统和心脑系统等都有良好的功效。当年被日本奉为国宝级珍品,并被日本茶道极力推崇的“灰被天目”,就产自于茶洋窑。
二、茶洋窑
茶洋窑,位于南平市延平区太平镇葫芦山村茶洋自然村北部,也叫葫芦山窑,是宋、元时期南平地区较为重要的窑口。“茶洋窑”的名称,相传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因为窑址地处茶洋自然村,故而得此名。其二是由于当时窑厂生产出来的茶器多是远销海外的,故而取名为“茶洋窑”。据史料记载,茶洋窑烧制在北宋至南宋时期呈大发展状态,其烧制的瓷具规模大、产品品种繁多,是当时福建地区一处重要的外销窑瓷场。(如图3—图6)由于茶洋窑受多个窑系的影响,所以,产品的种类除了以黑釉为主外,还有其他窑系盛行的青釉、青白瓷和绿釉等品种的瓷器,其中的黑釉茶盏主要是仿造建窑建盏烧制的。
图3 茶洋窑复古柴烧帝王盏(灰被天目)
图4 复古浅腹平口盏
图5 复古柴烧浅腹平口盏
图6 茶洋窑复古柴烧斗笠盏
经过多年的考察研究,大致确定茶洋窑遗址主要分布在大岭干、马坪、生洋、碗厂和安后山、罗坑等地。该遗址最早是福建省博物馆和南平市文化馆于1980 年3 月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的,这是初定的南平宋元时期的窑址。在1982 年时被公布为南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1995年——1996 年期间,福建省博物馆为配合南平市水口库区的开发,对茶洋窑址进行了系列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工作。2016 年12 月,为了避免文物的持续流失,进一步了解到茶洋窑的保存现状及分布情况,南平市博物馆组成的考古勘探调查工作队,对茶洋窑再次进行实地勘查,从中采集到不少青白釉、青釉和黑釉瓷器,黑釉瓷器多为茶洋窑的黑釉盏。
三、建盏及烧制技艺
茶洋窑建盏除了常见的兔毫盏、油滴盏、黑釉盏,在日本馆藏中,还有一类国宝级的珍品,它就是“灰被天目”,是茶洋窑建盏中的代表性作品。宋元时期,茶洋窑在制胚制釉时,加入植物燃烧后的残余物,让火与土交融,诞生出如此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灰被天目”,也叫“灰蒙天目”,由于在深沉的黑釉釉面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有些许透明度的草木灰釉,给人的视觉感受就好像是黑釉中夹带着灰蒙色,像是给建盏披上了一件灰蒙蒙的衣裳,故而得此名。在中日两国陶瓷考古界的共识里,“天目”这一称呼来自日本,是对中国黑釉瓷器的统称,小范围来说的话,就是对茶洋窑为代表的黑釉盏的统称。除了“灰被天目”,日本还创烧了属于自己的“濑户天目”茶碗,该茶碗是仿茶洋窑的“灰被天目”,是日本制陶之父加藤景和禅师道元在镰仓时代末期(南宋时期)远赴中国,在中国学习了5 年的陶瓷技术后,回到濑户开窑创烧的。
“灰被天目”的主要特征是其采用了双重施釉,通常是以轻薄的灰釉来打底,将釉施至近足部,然后将黑釉施到先前的打底灰釉上,注意施的黑釉面积应比打底灰釉的面积小,这样釉面才会出现双层次的构造,在烧制完成后,釉面才会漆黑中夹带着银灰色光泽,彰显出玄妙神秘古朴之感。
茶洋窑建盏与建窑建盏的烧制工艺相差无几,且都是采用手工拉胚成型的,大致可分为选料、粉碎瓷矿、淘洗、配料、陈腐、练泥、揉泥、拉胚、修胚、素烧、上釉、装窑、焙烧等多道工序。在选料时,通常是选用当地特有的黄黏土、高岭土等原料,胚体是将当地的瓷土和黄土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经淘洗后进行湿配,将其压干后得以使用,拉胚时要做到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在烧制建盏时每个步骤,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着许多小细节,稍不留神盏的品质就会差,成为瑕疵品。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盏烧制方法也变得更加丰富,有龙窑、电窑和气窑,茶洋窑则始终坚持使用古法龙窑柴烧,严格按照建窑建盏的烧制步骤,对步骤和烧制温度严格把控,因为建盏属于瓷器类,在烧制时需要1300 摄氏度以上,并且需要有人在一旁时刻关注火候,不时地进行添柴减柴。
茶洋窑是受建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窑口的影响开始烧制建盏,也由此发展了自己的独特工艺——白覆轮工艺。其工艺是先将黑釉施于建盏上,然后用竹刀刮去口沿内外釉,紧接着在口沿处施青白釉,借助黑釉与青白釉两种色彩的强烈对比,给人一种超乎单色釉的艺术感和静谧感,同时,这也是对高端盏口沿的精细处理方式,是区别于其他建盏的烧制技艺。除了工艺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其烧制黑釉盏的配料,也与建窑建盏略有不同,茶洋窑盏在烧制时,会加入当地的草木灰,尤其以石灰石草木灰为最佳,加入的草木灰充当助溶剂的作用,一方面使得盏在烧制时釉容易流动;另一方面也节省了燃烧物料。
茶与盏息息相关,茶洋窑茶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吸收并融合了多个省内外窑系的制作技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创新的理念,促进了建盏的传承与发展,推动了茶洋窑的发展,同时,也助力南平地区建盏文化的保护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