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再振 泰岱重光*
——山东古筝流派发展振兴刍议
2021-12-30郎月铃潍坊学院
郎月铃(潍坊学院)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弦类乐器,在距今三千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存在,几千年走来,祖国的故土广博,山河多彩,文化缤纷滋养着古筝的传承发展,衍生出诸多风格流派以及经典的传世名作。古朴新韵,生生不息,历千年而不衰。及今,古筝艺术早已形成特点各具的风格体系和演技流派,竞相绽放于我国的乐坛菊圃。
其中,代代相袭,历久弥新的山东筝派,更为中国古筝所倚重和推崇,成为主要流派之一。
然而,山东筝派在传承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弘扬风格特色,丰富筝曲体系资源,深化筝派业内影响以及理论研究水平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拟从探究渊源发展着眼,对山东筝派风格特点、发展现状进行梳理,重点围绕影响山东筝派发展问题,尝试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推动和弘扬山东古筝艺术与时俱进,绽放更加强劲的生命力和独特的艺术光彩。
一、山东古筝探源
山东筝又称为“齐筝”“齐鲁筝”,历史绵久,渊源深古。在《战国策·齐策》中,即有“临淄其民无不吹笙、鼓瑟、击筑、弹筝”的经典描写。另外,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晚及明清,各种典籍中都能寻找到对山东古筝、筝曲的相关记载和描述。魏晋时曹植在就藩鄄城时,其地弹筝之人众多,技艺已非常高妙,他曾写下“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如神”的诗句,对筝音之妙推崇备至。自清以降,山东古筝在毗邻黄河的菏泽、聊城一带生根繁衍,发展壮大起来。菏、聊两地古筝艺术传承范围和方式不同,但演奏技法、曲目种类等方面,同时皆深受齐鲁文化滋养,但聊城古筝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山东尚为齐鲁地,东有扬琴西有筝”则主要是指菏泽地区的古筝艺术。菏泽地区民间音乐氛围极为浓厚,自古就有“城内大户多鼓瑟,城外村村皆有筝”的说法。这片沃土不仅滋养了山东古筝,而且是山东地方戏曲的主要孕育土壤和生长摇篮。菏泽这片文化兴盛之地,也造就了高自成、赵玉斋、赵登山、韩庭贵等众多的古筝名家,皆成为山东筝派之翘楚。这些山东筝派大家的艺术魅力和造诣成相汇聚,共同铸造生成了山东筝派艺术风格体系。
二、山东筝曲艺术风格特征及构建渊源
山东筝曲整体艺术风格特征的形成,来源于广泛而深刻的历史、人文、地缘因素。据笔者总结探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受山东地缘因素和历史文化的影响。山东菏泽地区位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黄河泛滥与旱蝗诸灾频仍,人们在长期与天灾人祸的斗争中,锻造了粗犷、质朴、坚韧、乐观的集体人格和品性,在艺术呈现上则具有显明的奔放、浑厚、沉郁的风格。菏泽腹地又是孔孟之道的本源土壤,厚重朴茂,崇礼重乐。厚重的历史土壤和文化哺育,使山东筝曲曲目非常丰富,且经典曲目较多。(2)山东本土方言因素的影响。山东本土方言语境对山东筝曲曲调影响尤为鲜明。由于山东鲁西南方言语调升调居多,特别在菏泽当地,方言的四声基本表现为降升调、升调、高平调和降升调。故而山东筝曲中使用拖腔情况较少,采用上滑音用比较多,对活泼生动、俏皮多变曲调风格塑造产生了一定影响。(3)古筝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对于整体特征的塑造。山东筝派的诸多代表性艺术家,他们无不是现代山东筝曲发展的奠基人和布道者。如生动活泼、热情奔放、质朴刚健演奏风格的代表赵玉斋先生,他非常注重在下滑音后,突出大颤音的技法,彰显出鲁筝粗犷之风,在“摇”法上则喜用“小摇”,干净利落、激情澎湃,而且功力表现极为深湛。这些艺术家的个人风格追求和群体认同,也助推了山东筝曲整体艺术风格与特征的形成。
三、山东筝派的当代艺术贡献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事昌盛,文化复兴,随着艺术院校的普遍设立,推动古筝等民间艺术的学习传承登堂入室,成为国家艺术培养的基本阵地和学术教研主要载体。早在20 世纪50 年代被高等艺术院校聘为古筝教师的名家,就有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的张为昭先生,沈阳音乐学院任教的赵玉斋先生,西安音乐学院任教的高自成先生,及在山东艺术学院任教的韩廷贵先生和长春歌舞团工作的赵登山先生,后继者则有刘学德、高武刚等诸先生。正是得益几代老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使山东筝曲体系不断完善,山东筝派特色风格和艺术地位逐步确立,成为在全国流传最广和影响最大的主要流派。在山东筝曲的经典系列中,如高自成先生不仅创作了《天下同变奏》和《凤祥歌变奏》,还对已有经典筝曲进行了整合、完善和提升,他把山东大板筝曲《风摆翠竹》《书韵》《夜静銮铃》三首乐曲整合,并增益首尾命名为《高山流水》,现已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赵玉斋先生则首启了双手弹奏,开创古筝先河,一曲《庆丰年》,把中国的古筝演奏艺术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赵登山先生的名作《铁马吟》以及韩廷贵先生的《包楞调》等山东筝曲的出现,无不彰显了山东筝艺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艺术发展有其规律,与时俱进,传承创新则是不二法门。辉煌仅能说明过去,式微再起也是必然。最近这些年,山东筝派及山东筝派风格的筝曲相对于秦筝、浙筝和豫筝的光芒照人,有些光辉黯淡,乏善可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后继乏嗣,传承无力。作为鲁筝流派传承最为集中的山东省,各大中专院校专业古筝音乐教师、在校生及社会学习古筝人群绝对数量不在少数,但其中以山东筝派风格为学习传承内容的人数偏少,这种“塔基薄弱”的现实,无法为山东筝派传承提供应有的基础源泉,也无法保证优秀人才的不断涌现,传承现状堪忧。
(2)机制缺失,艺术研究和创新滞后。山东筝派在筝曲传承过程中,在保留基本文化韵致风格的基础上,虽然力求保持山东筝派特点,但由于对山东筝派文化表现力和基本风格特点,缺乏深入研究和精准把握,且尚未组建专门的流派研究机构和团队来统一组织协调,学术队伍和研究者的学术方向自发而多元,无法形成学术和艺术创作的合力,使音乐创作和基本表现无法达到有效阐释山东筝曲艺术水平与研究创新的学术氛围和环境。当前各大学古筝从教老师各自艺术素养参差不齐,课业教学任务繁重,更无暇提升自身的流派艺术造诣和教学水平,很难真正担负起山东筝曲的研究和创新的使命。
(3)缺乏山东筝派经典新曲力作问世,流派影响暗淡。由于缺少厚实的学术研究基础支撑和相应机制,山东风格筝曲创新作品鲜见,精品力作更是凤毛麟角,目前在古筝的教学和演出中,山东筝派风格特点曲目选择有限,相关比赛和演出环节彰显山东筝派特色的曲目选择较少的现状,已显示鲁派筝曲的弱势,作品艺术张力无法有效表现,山东流派整体衰微暗淡,已成为不争的现实。
四、振兴山东筝派艺术的路径初探
山东筝是中国北方筝的主要代表,更是影响全国的主要流派,也是山东民风特色和文化风貌的典型代表。它来源于黄河故地,兴盛于齐鲁之邦,深受中原文化和东夷文化的滋养,极具艺术内涵和生命活力。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变革、大繁荣的时代。经济飞速发展,各种文化多元呈现,民族艺术更迎来了与世界文明充分交流融合的时代契机。古筝各流派在新时代的大潮中,竞相展示着各自对时代的体认和艺术呈现。相对其他流派的繁荣,笔者作为山东筝派的传承和教学者,对此深感忧虑的同时,从个人视角对山东筝派目前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也尝试就现阶段山东筝派振兴路径问题呈以管见:
(1)明确山东筝派筝曲现状,研究确立发展振兴目标。由权威部门组织召集国内研究机构、资深专家学者、演奏家、教育家共同对山东筝派、筝曲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探讨,把脉问疾,寻病求根,明晰症结所在,厘清致病原因。对山东筝派现状做出客观评价,确立理性共识。在此基础上,汇众智慧,求得良方,制定出振兴山东古筝的战略目标和具体的方案措施。
(2)建立相应机制,科学指导和推动山东筝派振兴实践。山东筝派作为艺术流派,虽无行政区划界限,但在认知中,山东筝派即是山东文化的代表。因此,山东筝派的振兴,也是山东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宜由山东省文化主管部门、文联及音协和所属的古筝专委会为主体,成立振兴山东筝派的专门研究指导委员会和相应机构。具体制定山东筝派发展目标,组织相关活动。省文化主管部门应设立专项基金,对相关活动给予支持。
(3)组织对山东筝曲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研究。组织人员对现有流传在世的山东筝曲进行最新的全面梳理,编辑成册出版;组织对国内外研究山东筝派及筝曲创作、演奏、教学人员情况进行摸底整理,逐步建立健全山东筝派专家资源库;组织对山东筝曲发展历史、筝曲风格和编创艺术规律进行攻关性研究,同时,重点对山东筝派宗师韩庭贵、高自成、赵玉斋等主要代表的艺术风格进行研究,力争涌现一部分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山东筝曲的编创和革新提供理论支撑。
(4)鼓励山东筝曲创作,力争出人才出精品。人才和作品是展现艺术成就和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保证。山东音协、古筝艺委会与或可成立的鲁筝振兴委员会应制定规划和相关鼓励措施,推动山东筝曲的创作。定期专题邀请当今鲁筝专家举办高层次的山东筝派专题教学和培训班,以传帮带的有效形式,提升中青年骨干的艺术水平和创作能力,并以创新作品集中展示的形式,共同探讨提高山东筝曲的编创水平,力争出一批好的作品和人才,更期望能有经典山东筝曲作品问世。山东筝派传承的厚度和广度决定了流派发展的明天。各大学音乐专业应是山东古筝传承发展和教学研究的主要阵地。因此,应特别注重对各大院校古筝教师艺术水准的锻造和提升以及教师队伍教、研、创能力的培养,并以此筑牢中、初级山东筝派的学习传承基础,提高艺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另外,各地市社会古筝培训机构也切实应负起山东古筝启蒙教学和基础培训的责任,共同形成筝派传承的立体化格局体系(如图1)。
图1 山东筝派传播讲座现场
(5)强化对山东筝派和筝曲全方位的体认和重塑。山东筝所代表的古筝艺术,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交接和融合的可靠载体。山东筝派的发展也应与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一样,需要有包容世界的胸怀和眼光。从某种角度论述,山东筝曲足可以代言中国民族文化的优秀品格和艺术水平,但目前似乎缺乏面对世界的超然和自信以及相应的文化外在塑造能力和成熟的宣传运作机制,也使山东古筝缺少了面向世界展现的机遇。利用现代传播方式,对山东筝艺进行综合包装塑造,并与孔孟礼乐、泰山封禅、水浒豪情、聊斋神韵等山东经典文化元素巧妙结合,通过有效载体运作、推介和宣传,打造一系列专题经典文化品牌,展现出山东筝艺应有的文化气度和艺术形象,从而叫响国内,走向世界。
五、结语
山东筝派及筝曲的艺术层次和视角品位高逸超迈,技法深湛多姿,是中国审美价值的最高体现。曲既高,和必寡。山东筝对技巧锻造和艺术感悟的要求非常高,在教学实践中的把握难度较大,让教师和学生仰之弥高,视为畏途。因此,在教学过程和筝派核心底蕴的认知过程中,要不断地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孜孜不倦苦练技法和表现能力的同时,注重综合艺术审美能力的塑造,提升艺术鉴赏品味,从筝外吸收艺术营养,化众入琴,全方位认知和掌握山东筝派的艺术神髓和深远意境,为山东古筝的发展创新和全面振兴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