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建设现状及思考
2021-12-30王惠群
王惠群
(宁夏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4)
0 引言
基于互联网的医疗服务模式将高新信息技术手段与就医诊疗服务过程有机结合,旨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便捷的支付服务、精准的用药服务、实时的移动医疗服务、高效的应急救治服务以及健康管理等服务。目前,互联网医疗已成为提供医疗服务新模式、满足医疗服务新需求的重要抓手[1]。
互联网医疗突破了传统医疗服务在时间、空间、载体上的限制,将互联网手段融入日常医疗服务流程中,提高了优质医疗服务的延伸性、可及性与辐射性,同时促进了医疗服务效率与服务水平的提升[2]。其价值主要体现在:①辅助医护工作,提高工作效率;②打破信息壁垒,提供优质服务;③提供决策支持,降低医疗成本;④发挥移动优势,支持疫情防控。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为支撑疫情精准防控、减少人群聚集、避免交叉感染和助力复工复产等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3]。
“互联网医疗”既是医疗服务供给的基石与助力,也是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的必经途径,宁夏自2018年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以来成效显著,相继出台了《宁夏互联网医院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等40 多项“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性文件,为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的建设作制度性指引,医疗健康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了数据快速传输、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全面升级、数据应用质量提升、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惠及县域、“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初具规模。但同时也面临着“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困境,比如:信息化平台发展参差不齐、运营成本高、数据库共享开放度不够、“政府热社会冷”现象、“互联网+”医疗人力资源匮乏等问题。
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实现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共享及业务协同,以医疗卫生信息数据互联互通为基础,本文基于宁夏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运行现状构建宁夏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以期促进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背景下医疗服务供给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1 宁夏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建设框架
宁夏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的构建基于现有医院和互联网医院相结合为载体提供线上线下医疗服务。该服务平台以全区“卫生云”健康信息中心为基础,集合基础信息数据库、专业知识数据库以及系统分类数据库,通过一体化结算机制与内外部开放接口的支撑,构建互联网就医平台、互联网诊断平台以及互联网辅助平台。其中,互联网就医平台包括预约挂号、在线咨询、智能导诊、双向转诊、急救服务等功能;互联网诊断平台提供远程医疗、影像诊断、电生理诊断、病理诊断、医学检验等服务;互联网辅助平台主要倾向于患者就诊后需要的随访咨询、药品配送、用药指导、在线复诊等辅助服务。宁夏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的构建为患者提供院前、院中及院后一体化服务流程,优化患者就业体验,提高患者就医获得感,建设框架见图1。
图1 宁夏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建设框架
2 宁夏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建设内容
2.1 互联网就医平台
为优化患者就医服务流程,提高互联网医疗服务水平,宁夏二级及以上医院以及第三方机构(如微医、左医等互联网医院有限公司)搭建区域内互联网就医平台,推行线上预约诊疗、智能导诊、网络问诊、检验检查报告单医生解读等就医便民服务业务,有效降低了线下就医的时间成本。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以及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开设互联网门诊,由对口医院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尤其对于病情较重患者和异地患者提供了就医帮助,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引导患者合理分流,优先基层首诊,有利于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
依托云技术建立由区级向市级、急救分站、救护车逐级辐射链接的120 智能服务网络,通过急救中心进行呼救受理与指挥调度。其中,控制中心可利用GPS 功能对急救电话进行定位查询,同时匹配最优医疗资源制定急救方案,并通过急救设备同步电子地图为患者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
基于医联体以及医疗集团的协作机制,上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推进移动远程巡诊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线上就医咨询、慢性病与常见病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诊后随访复诊等医疗服务。关注老年人医养结合,以公立医院为引领,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为基础,提供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引导企业和社会以及家庭多方力量运用“互联网+”手段促进智慧健康养老发展。
2.2 互联网诊断平台
互联网诊断平台主要依托与由国家到乡镇的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开展在线诊断服务,形成区内、区外、云端三位一体空中远程诊断网,可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图诊断、远程超声等功能。同时,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可联通全国优质专家资源,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诊断服务,尤其针对疑难杂症的专家会诊能有效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降低基层患者的就医成本。
建设区域远程影像、电生理、病理诊断中心与医学检验中心,为开展多学科远程疑难会诊、远程放射、心电、超声及病理生理诊断提供技术支撑,支持大容量医学电子影像传输与存储功能,可实现不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实时在线阅片、会诊、上传报告等诊断服务,通过跨机构病理标本及检验样本流转,实现远程诊断及报告调阅,促进机构间在线诊断信息的共享互联,提高医学诊断资源的利用率,扩大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范围。
逐步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精确治疗,构建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体系。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肺结节进行初步识别与诊断,基于深度学习技术采集中医舌图、面像等数据,基于新型图像处理技术对患者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利用智能诊室听译机器人自动生成病历等诊疗辅助手段的应用,提高了诊断医生的工作效率,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的线下扩容与线上共享。
2.3 互联网辅助平台
针对患者就医及诊疗服务提供相应的诊后辅助,如随访咨询和诊后随访服务,通过计算机进行患者诊后信息采集,准确描述诊疗过程及预后措施,为医生进行线上处理建议及辅助诊断提供决策信息,如需入院复诊可在线进行预约;建立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委托第三方机构配送药品服务的机制,为患者提供药品配送和出院用药指导服务,实现了患者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就医需求。
此外,一站式结算机制使线上线下诊疗过程实现了无缝衔接,能够提供线上支付、床旁结算、诊间结算、医保结算等服务,加强了就医诊疗与医疗保险在结算信息方面的衔接,实现人员信息、就医信息和医疗费用信息的传输共享,简化结算流程。各医院信息系统以及内外部接口的统一打破了信息孤岛的壁垒,推动区域内医疗信息和资源互联互通。
3 宁夏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的作用
互联网医疗的创新服务模式为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4],健全和完善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能够让患者在看病就医时更省心、省时、省力、省钱,对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有着重要作用[5]。
3.1 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将互联网医院与远程诊断体系深度融合,成功实践“去时空医疗”模式,以“互联网+医疗健康”一体化平台推动智慧医院建设,优化就医流程,实质性提升患者就诊体验[6];以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载体,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在常规服务如:预约挂号、信息检索、结果查询、费用支付、医保支付、健康咨询、在线问诊、患者随访等功能的基础上拓展智慧服务建设项目,开通自助检查预约、护工预约、智慧点餐等便民服务,进一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和就医获得感[7]。
3.2 提高医疗业务效率
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为医院各科室、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动提供了快捷途径,医院各信息系统的升级完善减少了重复手工劳动,比如多个环节重复信息录入和信息处理,提高了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基于互联网的就诊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就医的无缝衔接,加快了诊疗服务的速度;互联网诊断中心实现了影像科室、检验科室诊疗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无胶片化,加强了临床与实验室的联系;依托互联网提供的诊后辅助服务,也从初步的探索阶段向着更人性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从医疗服务的角度看,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通过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了医疗业务效率;从医院管理的角度看,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优化了医院管理工作的水平,在提高诊疗质量的同时实现了规避医疗风险的目标。
3.3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在线问诊和远程医疗借助互联网实现有限医疗资源的跨时空配置,提高患者、医疗服务机构和医生之间的沟通能力[8],突破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缓解医疗资源匮乏的现状。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的转移,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提高了病人获取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主动性,在实现了医护人员价值最大化的同时,通过互联网服务平台提高医疗资源的覆盖面和普及度,弱化医疗服务的区域差异性。
但在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信息安全的维护以及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方向仍需进一步研究与探索。在医院信息共享、信息安全、监管机制等方面,仍需完善相关政策体系[9]。
医院信息共享:医院内部各信息系统之间大多数已实现信息共享,但医院之间以及医院与第三方机构之间仍存在信息孤岛,各医院数据相对独立,各医院数据相对独立,制约了医疗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10],比如:患者编码、收费代码、药品及耗材数据库等自成体系,对医疗信息的共享和流通造成了阻碍。因此,需建立医疗信息共享机制,制定行业统一标准与规范,促进互联网医疗服务信息的互联互通。
医疗信息安全:由于第三方机构的参与,医疗数据的流动性增加,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的运行对医疗信息化的依赖度增加,但同时对医疗信息安全的可靠性要求也更加严格。现阶段我国互联网医疗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相对缺乏,医疗机构网络安全基础薄弱,应加强信息安全监管政策的实施,重视患者隐私信息及医院敏感信息的保护,以达到患者安全、网络可靠的目标[11]。
互联网医疗监管:现有互联网医疗监管政策及相关平台所涉及的监管内容和监管标准缺乏统一规范,各地区对医疗机构与人员资质认证、用药处方审核、服务流程管控存在明显差异,需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医疗监管相关的政策法规,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中,完善互联网医疗行业准入机制,规范互联网医疗管理[12]。
4 展望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慢性病人群增加、人们的健康管理意识增强,就医需求以及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此外,信息技术领域中传感器技术和机器学习的日益成熟使移动设备智能化进程加快、智能设备普及率上升,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助力医疗信息的高质量获取,使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具备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强劲驱动力。
4.1 拓展辅助服务项目
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提供的就诊辅助服务主要涉及诊后随访和诊后用药,其中诊后药品的领取与配送业务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尤其是电子处方存在书写规范、抗菌药品使用规范等问题[13],仍需建立药品数据监测监管制度。针对药品送递方式,可实行线下医院配备发药机,线上引导药商和电商参与,提供药品配送业务。此外,可依托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增加康复管理、慢病管理、老年人照护等辅助服务项目。
4.2 创新远程医疗应用
发挥远程医疗作用,创新互联网医疗服务方式,探索实施远程监测和远程跟踪,可收集患者生命体征信息,如体温检测、血氧检测、异常放电等基础信息;可对患者状态进行实时追踪,如重症监护室病人跟踪、手术后实时跟踪等。此外,康复和慢性病人群的复诊和随访可通过远程医疗实现动态管理。
4.3 加快移动医疗发展
移动医疗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患者信息采集和医护人员移动办公。通过医疗可穿戴设备采集患者健康数据,医生可在移动端进行患者管理、检验检查报告处理、危急值监测等,移动应用与医院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共享,可提高医疗服务的实效性和灵活性,增强患者安全和诊疗效率[14]。
4.4 推进区域医疗连接
随着5G 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助于打造更高水平的智慧医疗服务云平台,进一步推进区域医疗全连接[15]。持续加强医院集团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区域化信息平台进行信息系统与数据整合,从而实现与上级医疗机构的数据共享,促进区域内医疗机构间双向转诊与预约、远程会诊、电子病历与居民健康档案互动等交互功能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