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上海植物园游客评价分析

2021-12-30曹叶晨

当代旅游 2021年1期
关键词:词频植物园花卉

曹叶晨 张 杰

华东理工大学 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上海徐汇 200237

随着市民对于游憩休闲的需求增多、对于儿童青少年科普启智的重视以及公众审美情趣的提升,自1978年建成开放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上海植物园进行多次改建,扩建其作为生产区的北区,并于世博之际改善提高了南区的基础设施、景观效果、园容园貌,但是上海植物园仍面临自身的诸多困境,例如:用地规模受限、建筑设施不合理、功能布局混乱、基础设施老旧[1]。

上海植物园位于徐汇区西南部龙吴路1111号,占地81.86公顷,前身为龙华苗圃,现为以植物引种驯化和展示、园艺研究及科普教育为主的综合性植物园,园区现建有植物进化区、环保植物区和绿化示范区,盆景园、展览温室和兰室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2]。

现以上海植物园为研究对象的文献中,偏重于探究植物园植物引种、驯种与养护情况,分析植物群落现状及相关生态特性。关于植物园景观方面的研究,多为针对某个主题植物园区的现状分析与景观改造设计,对象集中在盆景园、蔷薇园、牡丹园,角度多从植物群落配置与植物景观出发,兼有涉及室内展览及主题展览;部分从园内道路交通、科普服务、景观评价、公园理念(如互动展览、精细化园林)方面切入,提出现存不足与提升策略。总体而言,现有研究较少从植物园整体区域、使用者的角度分析其现有不足。

因此,本文尝试以游客的游憩体验评价与其分享照片为切入点,使用内容分析法,直观清晰地了解到上海植物园的游客感知、整体形象及其景观吸引力,并结合实地调查,分析其现有优势与不足,提出上海植物园的功能侧重与改善意见,进一步提升上海植物园的整体效果。

一 研究方法

(一)网络文本分析法

网络文本分析法是通过提炼网上文本的中心思想和核心词汇,将定性的符号性内容转化成定量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3],包括字频统计、词频统计、语义网络分析、语义分析与情感分析等[4]。本文数据来源自携程旅行网(https://you.ctrip.com/sight/shanghai2/737.html)与马蜂窝网(http://www.mafengwo.cn/poi/5107.html)关于上海植物园的点评,共1291+76=1367条,剔除重复填写等无效点评,最终有效点评为1282+72=1354条,共73181字。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6进行内容的挖掘分析,对游客评语进行词频及情感态度分析,从而达到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

(二)照片内容分析

图片的内容分析主要是基于图片的属性,将图像内容分解为多个元素,然后编码进而提炼图像的主题和特点[5],主要用于研究游客的摄影心理[6]、分析研究旅游地形象[7]、某种景观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力[8]。

本文收集了携程旅行网及马蜂窝网自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的有效照片,共841张照片。网络分享的游客照片源于众多游客的自发行为,没有商业性目的,同时不受研究者或研究目的的影响,其照片内容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原真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现出游客对于上海植物园的景观关注点与兴趣偏好,了解上海植物园现有的景观优势。

二 游客点评分析

(一)游客综合情感分析

由对有效点评文本的情绪分析结果(表1)可得,积极情绪的点评数量达82.75%,其中,一般、中度、高度积极情绪占比靠近,同时中性情绪、消极情绪的点评占比略高,并存在高度消极情绪的情况。总体而言,游客对于上海植物园整体印象较好,满意度一般。

表1 上海植物园游客情感分析

(二)高频特征词及语义网络分析

1 高频特征词获取

本文首先对有效点评进行文本整合、近义词合并,如“植物园” “上海植物园”统一为“上海植物园”,“花”“花朵”统一为“花卉”,“小孩子”“小朋友”统一为“儿童”等,以及无意义词汇删除,对文本进行分词与词频统计。排除例如“上海”“地方”等指代名词与“不多”“各种”等程度副词后,得出高频特征词(表2),以初步了解游客对上海植物园的认知与游玩体验,采用标签云的可视化形式展现(图1)。

表2 排名前100高频词整理

图1 高频词标签云

2 高频特征词分类

为了更加清晰明确地分析游客对上海植物园的感知要素与情感,将排名前100位的高频特征词从客体(上海植物园)与主体(游客)两个角度进行分类(表3)。

表3 上海植物园游客点评高频特征词分类

(1)客体—上海植物园

在景物方面,园内主要景物“植物”中“花卉”“花草”等花期植物较“绿化”更受游客喜爱,具体植物品种包括樱花、郁金香、牡丹、桃花等,表现出游客游览时间倾向在春季,这些植物也较其他更有吸引力;另一主要景物“展览”中“花展”“园艺”“盆景”在游客评价中认可度高,与之联系的“温室”“盆景园”等园内地点成为上海植物园的主要景点。

在费用与服务方面,上海植物园作为一个收费景点,游客普遍认为门票便宜,然而存在联票、大小门票及园内其他游玩项目(如乐园、游船)等收费项目,费用较高,性价比低;游客评价中较多提到交通方便,包括地铁出行及驾车出行两种,同时存在地铁无法直达与植物园门口停车困难的现实问题,其他如导览、讲解等服务也未有提及,说明上海植物园的管理与服务仍需改进。

(2)主体—游客

在游客行为与动机方面,游客表现出锻炼身体、游玩休闲、科普知识3种主要目的,相应行为游客行为集中在“散步”“闲逛”“拍照”等,说明游客与上海植物园景观互动不强。

游客感知是高频词中一个主要部分,其中正面感知较多,集中在对于上海植物园的总体感知以及体验感知两个方面(表4)。

表4 游客对上海植物园感知高频词

在游客类型方面,集中在儿童、老人、朋友,其中与儿童、老人相关的词包括“家人”“亲子”“全家”,可见两者占游客比例大部分。在游览时间方面,春季及周末是游客选择出行的主要时间,“经常”“每天”“每年”“下次”“一年四季”等频率副词的出现说明上海植物园具有一部分相对稳定的游客群体,且游客在一年内多次进入上海植物园游玩的情况普遍。

3 语义网络分析

高频特征词的语义网络图更直观地显示出词频分布与相互联系,可以更深层反映游客对于上海植物园的认知与评价(图2),高频词以景物“植物”“展览”为主核心词,与之联系的“欣赏”“科普”“散步”“游玩”等游客行为,“值得”“丰富”“漂亮”等游客感知,“盆景园”“温室”“热带(区)”等园内具体地点及“花卉”“郁金香”等具体景物,“门票”等园区服务;以游客感知“合适”“方便”为副核心词,与之联系的“交通”“地铁”等园区服务,“周末”“春天”等游览时间,“游客”“儿童”等游客类型。

图2 高频词语义网络分析

其中,较为特殊的联系为“门票”与“花卉” “郁金香”等景物高频词及“春天”“季节”游览时间的联系,说明游客将其门票价格应与园内景物情况,特别是植物开花情况挂钩;“展览”与“温室”“盆景园”“兰室”园内具体地点的联系,说明游客对于上海植物园展览影响深刻并满意的集多中在室内。

三 照片内容分析

根据上海植物园的景观特色,本文将游客照片内容要素分为花卉、乔木、景观构筑物、灌木、水体、通道、盆景、人物、标识牌、草坪、动物、落叶、其他共13个详细要素(表5)。其中,花卉要素包括花期中的木本花卉与草本花卉;景观构筑物要素指体量较小的构筑物,如廊架、花架、连廊等,多为木结构或简易钢结构,主要起装饰作用;标识牌要素指画展名称、植物园导览图、专类园介绍、门票等诸多形式的标识。

表5 上海植物园游客照片不同要素出现次数及占比

由此看出,自然要素中植物要素高达70.36%,其中花卉要素占比(38.33%)最大,其次为乔木(18.41%)和灌木(10.40%),由此可得,上海植物园中最具特色及吸引力的要素是花卉,与文本分析中“花卉”“盛开”等词词频高的情况相符。

人工要素中景观构筑物(14.44%)占比最高,仅次于自然要素中花卉与乔木要素,且远高于水体(6.50%)与道路要素(5.00%),说明景观构筑物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与美感,收到游客的认可与满意,这一点在文本分析中未能体现。

盆景要素占比(1.78%)较低,这与文本分析中“盆景”词频不高的情况相符,然“盆景园”词频远高于“盆景”,说明游客更多认知并认可盆景园内整体环境与格局,而非单株或几株盆景。

人物要素占比(1.64%)较低,与文本分析中“儿童”“老人”词频高的情况矛盾,说明上海植物园景观互动性差。

标识牌要素占比(1.37%)较低,与文本分析中“展览”词频高的情况矛盾,说明园内导览标志与展览标识牌或因造型问题、放置位置问题等,未能引起旅游者的关注。

四 上海植物园现状分析与改善意见

(一)面向家庭与青少年、儿童的功能侧重

从游客构成来看,上海植物园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家庭亲子,该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上海植物园的功能侧重、景观表现、服务管理提出的新的要求,例如针对儿童及青少年的植物科普教育需要具有趣味性、多样性;植物景观的丰富性、安全性、自然性;针对儿童人体尺度的基础设施的增加等。

(二)突出植物品种丰富、精细园艺的现有优势

以科研要求为前身的上海植物园,在植物品种引种繁育方面已经有所积累。近年来,植物园尝试将其深厚的植物研究积淀转化成面向大众的科普内容,举办了“虫虫的危机·食虫植物展”“精灵之约·阴生植物展”等植物展览和手作活动,获得游客认可。之后应当进一步加强园内植物品种多样性,发挥对植物的科研保护能力,尽可能多地收集本地物种以及有代表性的珍稀物种,增加园内植物品种数量,丰富园内观赏型植物,同时打造精品植物景观展示空间。这有助于吸引受众,从而达到更大范围的科普,并使得科普活动适合于各个年龄层次的游览人群,同时考虑在科普活动中加入智能化元素,能够增进观看者与景观之间的交互关系,拉近游客与植物园的心理距离,提升园区在徐汇乃至上海至公共活动空间中的地位。

(三)弥补季节对植物景观造成的巨大差异

季节对植物景观的影响始终为上海植物园难以避免的问题,园内的盆景园、兰室、热带区等不受季节影响,然多数花卉与乔木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上海植物园可以通过增加冬季观赏植物的植物造景方式,或举办冬季专属展览,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也可以通过调整票价或推出周票、月票等管理方式,使游客获得一定优惠。

猜你喜欢

词频植物园花卉
国家植物园
李鱓·花卉十二开
植物园的“虎”明星
跟动物聊国家植物园
基于词频分析法的社区公园归属感营建要素研究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大暑傍晚的中山植物园
《花卉之二》
水晶泥花卉栽培技术
词频,一部隐秘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