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鹿耀世:漫游在艺海

2021-12-30张建安

传记文学 2021年12期

张建安

北京史记研究会

想到鹿耀世先生,便也想起自己的很多往事。日子过得真快,斗转星移,不知不觉间我们已交往20 余年了。思绪至此,不免有沧桑之感。

记得2000年前后,我还是《传记文学》编辑部的一名年轻编辑。有位读者寄来一篇文稿,经我编辑刊登出来。之后,无论我在《传记文学》还是在《纵横》杂志工作,他都时常寄来各类文稿,成为我常联系的作者,我们也成了忘年交。他年长我20 多岁,但心态始终年轻,和他交往没有多少拘束,聊起天来也是山南海北,有过很多愉快的经历。他曾为我介绍王俊义、李凌等老先生,促使他们成为我的作者;也曾带我拜访过王鲁桓、赵成民等艺术家,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举办纪念他曾祖鹿传霖的研讨会时,他也不忘叫我参加,让我对晚清研究有了更深的理解……即便我后来离开出版行业,很多作者也很自然不再联系的时候,他依然将新出版的大作送我,甚至主动写文章介绍我的作品,让我觉得这样的忘年交颇为难得。

他多才多艺,是一位装帧设计家、书法家、艺术评论家,而我最早认识他,却是从他所写的人物传记开始。

传记中的美好往事

时隔20 余年,我依然记得鹿耀世回忆他的舅舅陈方千的文章《琐忆》发表在《传记文学》2001年第11 期,在展现陈方千生平事迹的同时,也透露了作者的一些成长历程。

陈方千生前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参加编导并执笔的影视作品有《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洪湖赤卫队》《锦上添花》《花儿朵朵》等,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其中,电影故事片《小铃铛》和为儿童剧《小熊请客》谱写的曲子,均荣获1980年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参加执导梅兰芳的《游园惊梦》和独立执导的《红娘》《失街亭》《哪吒》等戏曲艺术片,均得到戏剧界人士的广泛好评。然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甥舅间充满生活气息的亲密交往,以及舅舅对外甥的因材施教。

陈方千对音乐、绘画、书法、篆刻、泥塑等各类艺术都很喜欢,且造诣非凡,有意无意地为年少时期的鹿耀世打开一扇扇惊喜之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鼓励外甥自学,陈方千不仅赠送鹿耀世多幅字画,让他在自己身边理纸磨墨,而且经常不动声色地予以巧妙的指导。有一次,鹿耀世将自己的一个小歌剧习作给舅舅看,陈方千略扫一眼,便看出里面的问题,但他并没有直接点出,而是轻轻拍着膝盖做起曲来。鹿耀世开始还挺得意,听着听着便觉得很不对劲儿,里面有太多疙疙瘩瘩的哼唱了,这才明白自己还没掌握写作歌词的要领。见外甥理解了这层意思,陈方千这才认真地指出习作的毛病,让鹿耀世豁然开朗。

当年,鹿耀世一家住在北京东城后拐棒胡同一个小四合院里,陈方千常约同事们来吃便饭,北影厂的谢添、李唐、刘柳、莽一萍等人都来过。每到此时,家里就热闹起来。饭前是海阔天高的神聊,饭后是即兴文艺演出。先是专业演员们的节目,然后才是压轴戏,由鹿耀世的父亲操琴、母亲清唱。陈方千常说:“老姐姐凭这嗓子,再一扮相,震了!”鹿耀世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自然受到了很多的艺术熏陶。他从小学会的几个京剧选段,就是母亲一板一眼的亲传!关于这些往事,鹿耀世将其撰写在《怀念母亲》一文中。

鹿耀世先生

他以“耀世”为名撰写的《画痴的故事》,发表于《传记文学》2001年第2 期,讲的是大名鼎鼎的设计家张守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描述张守义创作时的文字,一种以艺术创作为生命的大家风范赫然呈于纸面,令人感慨不已。张守义是鹿耀世的老师,也是他的伯乐。鹿耀世本来是一位业余艺术爱好者,1958年考入工厂之后,厂工会一再发挥他爱写爱画的特长,并多次推荐他参加各种文艺创作学习班。“文革”后期,鹿耀世认识了曹辛之、张守义等老师,得到了他们的热心指导和扶持。

鹿耀世平面设计的处女作《井上靖小说选》封面,便与张守义有关。1977年3月,张守义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鹿耀世在四机部下属的798 厂担任厂美术组组长。出于中日文化交流的需要,人民文学出版社要出版《井上靖小说选》。张守义便推荐鹿耀世担任此书的封面设计。鹿耀世过去读过一些中外文艺作品,知道井上靖是日本的著名作家,自己能受此重托,十分高兴。

《井上靖小说选》封面

首先是初步的准备与构思:根据作者风格、作品题材,鹿耀世大致确定封面设计的方案;根据文字编辑提供的小说情节,决定在主人公的梦境上做文章。他千方百计找来日本书刊和传统图案,选择最适合的画面,最后便是正式的创作。鹿耀世根据已有的素材,绘制出七八个草图,进行反复比较并征求张守义的意见,最后精心绘出构图:底色用浅灰衬出一方似窗非窗的玫瑰色夜空,三朵参差错落的菊花似朦胧浪漫的烟花隐隐飞升,渐渐绽开,书名则采用陈方千遒劲洒脱的行书。整个设计,素雅中显飘逸,简洁中蕴丰盈,呈现出独特的日本民族风韵。

样书印出后,正逢井上靖来华访问,他对设计非常满意,特地请国家出版局的领导向鹿耀世转达谢意。张守义还把一份香港《大公报》给鹿耀世看——原来,该报的一篇书评后面,不仅赞扬了他的设计,还刊登了这张封面的照片,这让鹿耀世激动不已。

1978年,经张守义、许觉民介绍,鹿耀世调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从事美术设计,全身心地投入到书装设计的艺术事业当中。

鹿耀世的传记作品中,《艺术之子曹辛之》《风格的魅力——张守义和他的装帧艺术》《大美无言——记石雕艺术家王鲁桓》等,皆为佳作。这些文章,不仅生动再现了传主的形象、事迹,而且挖掘出传主内在的精神,让读者受益很多。鹿耀世还能深入到那些传主所涉猎的艺术世界,加以精炼的介绍和内行的评论,引领读者不知不觉进入各个艺术领域的美妙幽微处,获取多方面宝贵而稀有的营养,这是难能可贵的。

总而言之,鹿耀世书写的传记文章,多与艺术家有关,虽少有长篇叙论,却是多姿多彩、生动传神,是不可多得的隽永的精品。

遨游在装帧艺术的海洋中

鹿耀世是一位没有进过专门艺术院校的装帧艺术家,他的艺术创作最重要的便是发自内心的激情与始终不懈的努力。调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从事美术设计后,他很快便有杰作诞生,并迅速成为装帧艺术界的一颗新星。

“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刊”的封面设计,是鹿耀世进入出版行业不久后承接的。当他知悉这套丛刊的编著者荟萃了中国社科院和全国名牌大学的著名学者、专家,心中马上产生一种无以名状的兴奋感,很快进入最佳的创作状态。第一本书即是《莎士比亚评论汇编》。在图书馆,鹿耀世收集了数十件同类的较有特色的设计进行比较研究,最后决定精心创绘花卉平面构成。待设计样通过后,他进入了废寝忘食的制作当中,不断地手工描绘、修改,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仅用三天时间就绘出点彩式和白描式两种图案。当他拿出封面设计后,编委会非常满意,等印厂将封面印好装订成书,社长高兴地说:“我看比老出版社的书一点也不差!”此后,“作家评论”“理论研究”系列也分别采用他设计的花卉、卷草作为封面图案,先后在全国5 个出版社出版,至今已出版数十种。

《李大钊诗文选集》的封面设计,也是鹿耀世早期的佳作,同样在构思上有新意。那深黯的蓝灰色的斑驳图案,通过他的巧妙绘制,使人联想到那段浴血的艰辛的革命岁月;封面中央黑色“碑石”上凝重醒目的书名,也是他精心手写,凸显出对先烈油然而生的钦敬之情。这一设计,入选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在中央美术学院展览馆主办的装帧艺术作品展。

在我们的世界里,每天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图案,殊不知,有些图案经过设计家的巧妙加工后,就会成为经典。而在中国的平面设计领域,能对图案进行深入研究、巧妙运用并善于创绘的,鹿耀世堪称佼佼者。当然,图案只是封面设计的一部分。对于设计家而言,整体的构思更为重要,这里面便涉及到色彩、图像、字体等诸多方面的相互配合与整体效果。

《〈野草〉研究》的封面,展示了多重的意境,那种苍茫中的执着、冷静中的锋利,令人过目不忘。我曾问过一个11 岁的孩子:“你能从这个封面中看到什么?”他说:“能看到野草。”我又问:“还能看到什么?有什么感觉?是温暖还是冷酷?是平淡还是锋利?”他回答:“锋利。还能感觉到悲伤,想要自由的感觉。”确实,这个作品已经设计完成几十年了,但依然会隔着时空让人感受到很多。对此,张守义曾以内行的眼光,在《中国新闻出版报》配图发表《作品点评:一帧反常规的封面设计》一文称:“封面从色彩到图像设计,都一反衬从底纹和放置头像的常规:表现黑夜不着重色,蓝灰色调的封面上留出一块空白;一组似剑非剑、似草非草排成圆形的锋利的线条刺向夜空。设计者基于对《〈野草〉研究》一书的理解和感受,运用装饰绘画的艺术语言,形象地表达了《秋夜》一文的内涵,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由于设计感染了著者,孙玉石先生在扉页上写下:“鹿耀世同志教正,谢谢您为此书设计所倾注的心血!”

《〈野草〉研究》封面

鹿耀世设计的《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封面则没有任何图案,只是靠光与色的多维铺展展开叙述,黑色中的鱼肚白,长方形中的不规则圆……一条细线两侧,清雅的嫩绿色书名,以及三个小黄点,既十分鲜明,又在色泽中与整个封面的立意融于一体,共同形成一种艺术的梦幻,极具张力,引人遐想。为了设计这个封面,他专门阅读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得到不少启示。这本书在出版英文版本和中国台湾繁体字版本时,仍采用了鹿耀世设计的封面。后来,这件作品还获得了全国首届书刊封面奖。

鹿耀世的装帧设计作品之多,实在难以统计。像《血色黄昏》《知青备忘录》《郭沫若书信集》《百年孤独》《乾隆御批纲鉴》《当代公共关系学》《近代天津城市史》《黑格尔与艺术难题》《历史上的阿拉伯人》《萨特研究》《先秦经济思想史》等书的封面设计,均为上乘之作。而且有段时间,他设计的封面似乎随时都能在不经意间遇到。有一次,我在北京地坛书市发现一本清代史料图书,绿色的封面上,淡雅的图案与庄重的书名搭配巧妙,散发着经典的气息。随手翻看,没想到竟看见了鹿耀世的名字,他正是该书的封面设计者。感觉亲切之余,我马上买了一本。当然,作为师友,鹿耀世也为我设计过《文化名人的最后时光》《阅读梁漱溟》的封面,均典雅而合体,不因时光的流逝而显得陈旧,也为我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记忆。

书刊封面设计,既容易,又繁难,关键在于设计师是否有独特创意的取向与功力。鹿耀世多年形成的理念是:“简洁而不单调,丰富而不紊乱,既要有美感,又要与众不同。”他认为,当前的图书封面,白纸黑字的空泛、图案杂驳的堆砌为数不少,设计师在采用或创绘画面与纹饰时,无论清淡与浓重、古朴与时尚,都要体现或融入文本的内涵,要有视觉美感。

进入字体设计家与书法家的行列

世界万物总是互相联系着的,能不能将相关的事物联系好,进而互相促进,乃至整合起来,产生最好的效果,常常会决定一个人或者一个集体的成败。鹿耀世以自己的艺术创作为基础,由点到面再到体,获得多方面的成果。

图书封面的核心是书名,对于图书的装帧设计者而言,书名的设计称得上重中之重。鹿耀世在书名字体的编排与设计方面,自然也是花费了许多心血。例如,他为几个出版社手写的挺秀醒目的数十件长仿书名,颇有竹简古风的“编辑邦”,蕴有沧桑之感的“血色黄昏”,显露讽刺锋芒的“蒺藜集”,时尚新潮的“广告创意”,与明代建筑十分贴切的“倉”字标志……装帧设计工作者应该能从鹿耀世的字体中产生很好的联想与促进。

在这个过程中,鹿耀世也由业余的书法爱好者,通过欣赏、研习、创作等不断的自我提升,最终迈入字体设计家与书法家的行列。

2009年,“耀世书法系列”(《人生之路》《校园之情》《爱恋之花》《经典之诗》4 本硬笔书法)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在书中,鹿耀世以自己独特的硬笔书法书写了名家语录、格言警句、散文华章、中外情诗,希望把那些富有智慧的名言、充满情感的美文奉献给年轻的朋友们,带给他们书写的视觉美感。为此,鹿耀世还特地在每本书的正文前书写了一段对读者的希望与祝福。例如在《经典之诗》中,他这样写道:

在文学创作领域中,诗歌是结体最凝练,容量最丰盈、直抵人们心灵的写作形式。优秀的诗歌,历来被文论家们称为“文学皇冠上的宝石”,并在人世间广为传诵。

情诗的写作,由于触及了历史长河中人生经历最隐秘的内容,得到了中外诗人的倾心投入和广大读者的由衷喜爱。

在本书精选的中外情诗杰作中,有含悲忍痛徐缓悠长的吟哦;有缠绵悱恻至真至诚的诉说;有酣畅淋漓掷地有声的渲泄;有鞭挞一切激昂豪迈的讴歌……这些由硬笔行楷抄录的情诗杰作,将给予你心灵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哲理的启示……

祝愿你不倦地追求美好、创造未来!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鹿耀世的四体毛笔书法集《耀世书法》,荟萃了凝聚着他多年心血的近200件代表作。

鹿耀世的书法,是雅俗共赏型的,流畅而明朗,往往与文字的内容结合得很好。他对这门艺术长期保持着热情与不懈的坚持,在全国报刊、出版社发表标题字、刊名字、书名字、单幅书法2000 余件,仅中华书局就约他题写过70多条书名。与此同时,他还出版了40 多种硬笔、毛笔普及读物,应邀前往很多机关、企业、学校讲授书法课程,参与、主办了多次设计界、书画界的活动。

鹿耀世书法作品

对于鹿耀世的书法,著名书法家张虎评价:“在书法艺术的探索中,耀世悉心阅览古今书论、反复揣摩大家名作,临池日勤、悟性日深,不泥古、不造作,力求写出‘自我’,逐渐形成遒劲清峻、典雅洒脱的个人风貌。”而有意思的是,鹿耀世很乐意将书法行为“通俗化”,春节快到的时候往往乐颠颠地到大型超市之类的场所为顾客写春联与福字,事后和人说起这些事的时候也是津津乐道。

就我而言,印象深刻的不是他送给我的书法作品,而是在四川大学校园内一块石头上刻着的他的书法题词:“感悟历史,感动川大。”鹿耀世的曾祖鹿传霖是四川大学的创办人,也是晚清的书法名家,鹿耀世本人也就对这所大学有着别样的情感。他的《耀世书法》在四川大学出版社再版,也是一种文脉的延续。有一年我曾在四川大学住过几天,每每路过这块石头时,总不免品味一番。

艺术评论与艺术木俑

鹿耀世还有一门绝活儿,就是制作艺术木俑。听他本人讲,小时候,见到胡同口玩具摊上的山东“叫虎”、无锡“阿福”、北京“兔儿爷”等各种民间玩具,就非常喜欢。只是那些都是泥塑的,怕磕碰,相比之下他更喜欢结实的木制玩具。他的小叔为他买过一个棒棒人小车,他便用绳子拉着在胡同里满世界跑,看小木人滴溜溜转个不停,觉得很好玩儿。有时候,他也会抱着观赏。在他眼中,这不只是玩具,也是好看的工艺品。成年以后,鹿耀世对各种各样的工艺品依然很是入迷,而且拜访过各方面的高人,写过很多艺术评论。

在《纵横》杂志工作期间,我曾编辑过鹿耀世撰写的《大美无言——记石雕艺术家王鲁桓》。在文中,鹿耀世对王鲁桓的石雕艺术进行了颇为精到的分析,尤其是俏色石雕。他这样介绍:

他有不少作品,凝炼而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只为销魂亲笔砚,不因适俗卖丹青。”“何必诗材远处搜?盎里虫啾,瓶里鱼游,相亲与我似朋俦。名也无求,利也无求。”“安排在天意,万物适其间。人浊聚尘市,蛇清隐乱山。”鲁桓以蛇喻己,远离尘世,抒发了不趋炎附势,坚守高洁品格的精神。

……

对鹿耀世上述的介绍和评论,笔者深有同感。记得有一年,当王鲁桓作品展在北京世纪坛举行时,鹿耀世约我同去。当我看到那些石雕把蛇、蜗牛之类的动物雕刻得那样柔润逼真、形神俱妙时,真是打心眼里赞叹。

鹿耀世关于艺术家和艺术评论方面的文章很多,涉及到平面设计、书法绘画、工艺美术等各个领域。平面设计方面,有“设计大家张慈中”“广告设计的艺术性”“谈谈科技书籍设计”“漫话装帧艺术”“我的设计札记”“刊物设计的思考”“简评出版社的标志创意”等;书法绘画方面,有“中国现代画圣——徐悲鸿”“挥斥风云 陶溶众妙——张正宇的书画艺术”“现代画派的先驱——毕加索”“为了弘扬书法艺术……”等;工艺美术,有“福娃,我们爱你!”“陶艺大家邢良坤”“东方美人”“葛敬安与北京绢人”“抽而有象 独妙于神——张淑敏泥塑欣赏”“简洁新奇的木雕”等。这些宽视角、全方位的艺术观察与评介,为鹿耀世自己的工艺美术创作带来丰厚的营养,也促使他进行了新的艺术实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鹿耀世多方研究,研制出一批新型的供观赏的车木工艺品,即艺术木俑。

木俑,古代时用以殉葬的木偶,许多考古发现中的木俑都能够丰富地展现各个朝代人们的衣着风貌,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例如1972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一件彩绘木俑,先用木块雕出人形与衣着轮廓,然后敷白粉为底,以墨绘眉目,以朱绘双唇,以红、黑二色彩绘衣着纹饰。衣着为交领右衽、广袖曲裾长袍。人物雍容而立,两手垂拱于袖中,其华美气象虽经2000 余年的沧桑而未曾褪去,堪称工艺文物珍品。这种形式一直流传至今,而且多数并不用于殉葬,而成为工艺品和玩具。例如,北方民间的棒棒人玩具,多用杨、柳木制成,虽然制作较粗,工艺简单,但价格便宜,常被老百姓买来给孩子玩。而格调高一些的、更加美观一些的,就成为一些家庭的室内陈设品。鹿耀世的艺术木俑,则汲取了中国车木玩具和欧洲、日本木俑的造型特点,融入自己的巧妙构思,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造型。

鹿耀世设计制作的艺术木俑,在木料的选择上,以质地坚硬、花纹细密的苦梨、山榆、牛筋等小杂木代替了杨木、柳木;在表现形式上,则以写意代替了写实,以抽象简洁代替了琐细繁杂,从而另辟蹊径,达到了别具特色的艺术效果。这就宛如以一种写意人物画代替了常见的写实工艺造型,以此为核心,再加上每一件作品的创意不拘一格,融入了楷行隶篆书法、梅兰竹菊绘画等中国元素,致使鹿氏艺术木俑格调高,有品位,填补了工艺园地的空白,受到了黄苗子、冯骥才等艺术家与工艺美术学会的推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艺术家》《人民中国》《上海工艺美术》《中国工艺美术》等200 多家媒体先后报导,样品入选中国美术馆的“传统与现代”作品展,中央电视台拍摄专题播放,鹿耀世也因此获得“北京才艺生活家”奖……可以说,中国艺术木俑为鹿耀世的艺术生命增添了一道别样的彩虹,值得称道。

执着的人,硕果累累

在文学创作方面,鹿耀世也是小有成就,他热心关注社会,时时潜心阅读,频频撰写、发声。多年来,在《散文百家》《北京文学》《山西文学》《福建文学》等杂志与报纸文艺副刊上发表了各类诗歌、散文、特写、杂文、相声、小小说等作品。散文先后入选漓江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年度文集,《怀念母亲》在《文汇报》发表后,入选《2008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后又入选上海语文主题学习编写组为七年级学生所编《亲情如水》一书中。诗歌《漓江山水》2005年在《中国旅游报》发表,后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学之窗”栏目制成配乐朗诵播放。他的不少童诗、儿歌散见于全国少儿报刊。4 篇画家、艺术家人物特写被央视“夕阳红”栏目选中,邀他协助拍成专题全国播放……

说来有趣,鹿耀世的艺术生活丰富多彩,与他主动、热诚、不嫌麻烦甚至“多管闲事”颇有关系。

1979年的一天,鹿耀世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阅览室查阅资料,发现院办的30 多种期刊封面设计都很单调苍白,便主动设计了几种,结果先后被《法学研究》《法学译丛》《民族研究》《南亚研究》《社会学通讯》《拉丁美洲研究》等杂志采用。1980年春天,他见到《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的封面只是大字刊名,没有图案,于是给该刊提意见,对方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便立即请他重新设计。于是,他花了几天时间研究了一些音乐类书刊封面,设计出下置一排曲线图案的院报封面,很快被采用。后来,中国音乐出版社约他为“视唱教程”丛书设计封面,他又精心修改了相关图案。近年的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该社在乐理书的封面仍然在应用这一组富有旋律的图案。

1984年,鹿耀世给《文艺研究》投稿。该刊编辑部姚主任主动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找到他,进一步征求他的意见时,鹿耀世提出能否再征集相关论文及设计作品,重点宣传一下书籍装帧艺术。姚主任欣然同意。3 个月后,鹿耀世协助对方组织了一批优秀封面作品,再加上设计家余秉楠、文学家方平以及他自己的3 篇论文,在该年第4 期(8月号)郑重推出。

鹿耀世的执着,还促使他发表了很多具有独立批判意识的作品。多年来,他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艺术报》《中关村》《中国编辑》《编辑学刊》《创意世界》《美与时代》等报刊发表的设计、书法、绘画、工艺美术评论中,均融入了批评内容。他主编出版的80 多种书法、美术读物,内容、图例出色,是对社会上丑书法、丑绘画、丑设计的内容无声的批评!

有了这样的审美水平和敬业精神,鹿耀世主编的《美术设计图库》(四卷本)在金盾出版社出版后,因创意、编绘独具匠心,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2010年,鹿耀世的专著《艺术之门》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他同时策划主编了十卷本“设计创意丛书”。

这就是鹿耀世,一位执着的艺术家、评论家,始终坚持着努力向前,直到硕果累累。